《不朽》
分类: txts3
娜的声音突然响起来,也看到了架在贝蒂娜鼻子上的眼镜。因为贝蒂娜皱了皱鼻子(像兔子那样),她那副眼镜便跳了起来。阿尼姆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贝蒂娜在生气,就要发作了,他感到暴风雨即将来临,便悄悄地溜到隔壁一个大厅里去了。
他刚走出去,贝蒂娜便打断了克莉斯蒂安娜的话:不,她的意见不一样!事实上,这些油画是荒谬的!
克莉斯蒂安娜也很生气,她生气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个年轻的女贵族虽然已经结婚并且已经怀孕,可还是无耻地在和歌德调情;另一方面,因为她还批驳他的意见。这个女人希望得到什么呢?想在歌德的崇拜者和反对者中都名列前茅吗?这两条理由中任何一条提出来就够让她烦的了,更不要说逻辑上相互矛盾地两条同时提出来。因此她理直气壮地高声宣称:说这些杰出的油画荒谬的本身才叫荒谬!
贝蒂娜反驳她说:这些画不仅仅是荒谬的,而且还是可笑的!是的,可笑的。于是她又提出一个又一个论据来证明她的结论是正确的。
克莉斯蒂安娜听着听着,发现这个年轻女子讲的话她根本听不懂。贝蒂娜讲得越是激动,她所使用的,从她一些同年龄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那儿学来的词汇也越多。克莉斯蒂安娜很清楚,就因为这些词汇难以理解她才使用它们。她看着她鼻子上眼镜在跳,心里想:这副眼镜和这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倒是很协调的。贝蒂娜鼻子上的眼镜是值得注意的!没有人不知道歌德曾在大庭广众谴责过戴眼镜是荒谬的低级趣味。如果说贝蒂娜仍不顾一切地戴着眼镜在魏玛招摇过市,那就是一种公然的挑衅,为了显示她属于年轻的一代,属于用罗曼蒂克的信念和戴眼镜来表示与众不同的年轻的一代。如果有一个人骄傲地宣称自己属于年轻的一代,我们便清楚地知道他是想说:当其他人(对于贝蒂娜而言,就是歌德和克莉斯蒂安娜)有一天可笑地寿终正寝以后,他还活得好好的。
贝蒂娜一直在讲,她越讲越激动。突然,克莉斯蒂安娜的手挥了过来。在最后一刻,她想起打一位女客人的耳光总是不合适的。她马上收住动作,她的手只碰到了贝蒂娜的前额。眼镜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周围的人也有点儿吃惊,他们回过头来,愣住了。可怜的阿尼姆从隔壁大厅里跑过来,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是蹲下去捡玻璃碎片,仿佛他要把这些碎片再胶合起来似的。
一连几个小时,所有的人都在焦虑不安地等待歌德的裁决。当他知道了所有的事情以后,他会帮谁说话呢?
歌德帮克莉斯蒂安娜说话,他不准这对夫妇再跨进他的家门。
敲碎一只杯子会带来幸运,打碎一面镜子要倒楣七年。那么一副眼镜摔得粉碎呢?那就是战争。贝蒂娜在魏玛所有的客厅里宣称:“大红肠发疯了,还咬了我。”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全魏玛的人都笑出了眼泪。这句不朽的话,这种不朽的笑声,至今还在我们耳朵里回响。
第二部 不朽 2
不朽。歌德不怕这个词。在他的《我的一生》这本书——它有一个有名的副题<i>Dichtung und Wahrheit</i>(《诗与真》)——里,他讲到了他曾贪婪地注视着莱比锡新剧院的幕布。那时候他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在幕布的背景上显示出(我引用歌德的话)<i>der Tempel des Ruhmes</i>,光荣的殿堂,殿堂前面是各个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他们之中“有一个穿着薄上衣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其他人,径直向殿堂走去。他的背对着台下,看不出他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他是莎士比亚,空前绝后的伟人;他对所有这些典范漠不关心,不靠任何支撑地向不朽走去”。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子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像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摩拉维亚村长梦想的不朽);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
在当今所有的欧洲政治家中,弗朗索瓦·密特朗也许是对不朽考虑得最多的人。我还记得一九八一年他当选总统后组织的那次难忘的仪式。在先贤祠广场上聚集了一群热情洋溢的人,他离开他们,踏上了宽大的楼梯(完全像在歌德描绘的幕布上,莎士比亚向光荣的殿堂走去),手里拿着三朵玫瑰花。随后,人民群众看不见他了,他一个人来到了六十四位赫赫有名的死者的坟墓之间。在他一个人冥思默想时,跟随在他身后的仅有一架摄影机和几个电影工作者,另外还有好几百万法国人,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轰鸣下,注视着电视机的屏幕。他把三朵玫瑰花
他刚走出去,贝蒂娜便打断了克莉斯蒂安娜的话:不,她的意见不一样!事实上,这些油画是荒谬的!
克莉斯蒂安娜也很生气,她生气有两个原因:一方面,这个年轻的女贵族虽然已经结婚并且已经怀孕,可还是无耻地在和歌德调情;另一方面,因为她还批驳他的意见。这个女人希望得到什么呢?想在歌德的崇拜者和反对者中都名列前茅吗?这两条理由中任何一条提出来就够让她烦的了,更不要说逻辑上相互矛盾地两条同时提出来。因此她理直气壮地高声宣称:说这些杰出的油画荒谬的本身才叫荒谬!
贝蒂娜反驳她说:这些画不仅仅是荒谬的,而且还是可笑的!是的,可笑的。于是她又提出一个又一个论据来证明她的结论是正确的。
克莉斯蒂安娜听着听着,发现这个年轻女子讲的话她根本听不懂。贝蒂娜讲得越是激动,她所使用的,从她一些同年龄的、年轻的大学毕业生那儿学来的词汇也越多。克莉斯蒂安娜很清楚,就因为这些词汇难以理解她才使用它们。她看着她鼻子上眼镜在跳,心里想:这副眼镜和这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倒是很协调的。贝蒂娜鼻子上的眼镜是值得注意的!没有人不知道歌德曾在大庭广众谴责过戴眼镜是荒谬的低级趣味。如果说贝蒂娜仍不顾一切地戴着眼镜在魏玛招摇过市,那就是一种公然的挑衅,为了显示她属于年轻的一代,属于用罗曼蒂克的信念和戴眼镜来表示与众不同的年轻的一代。如果有一个人骄傲地宣称自己属于年轻的一代,我们便清楚地知道他是想说:当其他人(对于贝蒂娜而言,就是歌德和克莉斯蒂安娜)有一天可笑地寿终正寝以后,他还活得好好的。
贝蒂娜一直在讲,她越讲越激动。突然,克莉斯蒂安娜的手挥了过来。在最后一刻,她想起打一位女客人的耳光总是不合适的。她马上收住动作,她的手只碰到了贝蒂娜的前额。眼镜掉到地上,摔得粉碎。周围的人也有点儿吃惊,他们回过头来,愣住了。可怜的阿尼姆从隔壁大厅里跑过来,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是蹲下去捡玻璃碎片,仿佛他要把这些碎片再胶合起来似的。
一连几个小时,所有的人都在焦虑不安地等待歌德的裁决。当他知道了所有的事情以后,他会帮谁说话呢?
歌德帮克莉斯蒂安娜说话,他不准这对夫妇再跨进他的家门。
敲碎一只杯子会带来幸运,打碎一面镜子要倒楣七年。那么一副眼镜摔得粉碎呢?那就是战争。贝蒂娜在魏玛所有的客厅里宣称:“大红肠发疯了,还咬了我。”这句话一传十,十传百,全魏玛的人都笑出了眼泪。这句不朽的话,这种不朽的笑声,至今还在我们耳朵里回响。
第二部 不朽 2
不朽。歌德不怕这个词。在他的《我的一生》这本书——它有一个有名的副题<i>Dichtung und Wahrheit</i>(《诗与真》)——里,他讲到了他曾贪婪地注视着莱比锡新剧院的幕布。那时候他是一个十九岁的年轻人。在幕布的背景上显示出(我引用歌德的话)<i>der Tempel des Ruhmes</i>,光荣的殿堂,殿堂前面是各个时期伟大的剧作家。他们之中“有一个穿着薄上衣的人,根本没有注意其他人,径直向殿堂走去。他的背对着台下,看不出他有任何特殊的地方。他是莎士比亚,空前绝后的伟人;他对所有这些典范漠不关心,不靠任何支撑地向不朽走去”。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开始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都到一个摩拉维亚村子去闲逛;据说这个村子的村长在他家的客厅里放着一口没有盖盖子的棺材,在他对自己感到特别满意的适当时刻,他便躺进这口棺材,想像着自己的葬礼。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躺在棺材里梦想:就这样,他居住在他的不朽中。
对不朽来说,人是不平等的。必须区别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摩拉维亚村长梦想的不朽);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有些工作可以一下子使人得到大的不朽,当然这是没有把握的,甚至是非常困难的,但又无可争辩地是可能的:那就是艺术家和政治家。
在当今所有的欧洲政治家中,弗朗索瓦·密特朗也许是对不朽考虑得最多的人。我还记得一九八一年他当选总统后组织的那次难忘的仪式。在先贤祠广场上聚集了一群热情洋溢的人,他离开他们,踏上了宽大的楼梯(完全像在歌德描绘的幕布上,莎士比亚向光荣的殿堂走去),手里拿着三朵玫瑰花。随后,人民群众看不见他了,他一个人来到了六十四位赫赫有名的死者的坟墓之间。在他一个人冥思默想时,跟随在他身后的仅有一架摄影机和几个电影工作者,另外还有好几百万法国人,在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轰鸣下,注视着电视机的屏幕。他把三朵玫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