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天域》
分类: txts3
是五行灵根残缺,资质根骨差,是根本无法感应到玄灵之气的存在。
炼体时,只要有蕴含神秘灵力的灵石,纵使资质普通,亦可感应吸纳灵石中的灵力进行修炼。只是,这种灵力非同玄灵之气,是一种已经形成的成熟稳固灵力,相对于人体来说是外来的异种灵力。修炼过程中,会产生痛苦难忍的反噬。而且,人的肉身一次可容纳炼化的异种灵力,十分有限。
是以,修真界有一种说法,炼气者贵,炼体者贫。
但是,在两种不同的修炼方法下,若能达到同一修炼境界,至今尚未分出高下。这大概也是二者同时并存的原动力所在。
至于修炼境界,在历经数万年的积累沉淀后,已有公认的定论。依次为清灵境、真元境、神意境、金丹境、涅槃境、太虚境,每境有九重。除此六大境界外,还有古老传说中的“九天境”与“五太境”两个境界。这两个境界,既被世人言之凿凿,传的是神乎其神,又从来没在鸿蒙界中出现过。所以,早已不在有道之士讨论的范围。
※※※
“鹤轩,你恐怕是只能走炼体一道了。你可承受得住其中的艰辛?”
“能!”
师父无可奈何的问,徒儿掷地有声的答。慈航静斋内突显朝阳之气息,供桌上的两尊玉雕像亦熠熠生辉。
“今天先到这里。你独自静思一会,参悟修炼法门。”
紫菁道姑点点头,估摸着时辰,独自出门离去,习惯性的来到两株树下。忽然,玉府内的灵力涌动,全身经脉中似有无穷力量正在孕育。幸亏有坚实的修道底子,很快将这一波灵力异动压制平复。紫菁道姑似是一念之间想到了什么,御剑向北飞去。
独孤鹤轩打坐静思,反复参悟师父传授的修炼秘法。不觉已过半个时辰,乏味之意渐浓,伸懒腰打哈欠的起身,活动有些僵滞的筋骨。待身子恢复后,朝供桌上的两尊玉像躬身恭拜。目光扫视大殿之余,发现大殿右侧的角落里,立着一杆很不起眼的长戟。而这大殿内,除了长戟与供桌外,便是空荡荡的。
呃!还有地上的两个蒲团。
独孤鹤轩径直来到长戟前,心想爷爷说过,这种兵器十分沉重,非等闲之人而不能使,特别是双刃的戟,非天神而不可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独孤鹤轩使圆力气去抬长戟。紧接着,“砰”地一声,人与戟后仰栽倒在地。
“老骗子,你又骗我!”
独孤鹤轩翻身站起,舞动着手中的双刃长戟,骂骂咧咧地说道。他手中的这把长戟,长约九尺六寸,对称的月牙双刃,通体玄青。同时,毫无分量可言。拿在手里,好似握着一根绣花针。独孤鹤轩决定去问问师父。
岂料,刚一出门,便看见师父正朝大殿走来。只是,与她一起的还有一位中年道士。
第三章 黄庭奇峰
元始剑宗,自分裂成十二脉后,本与十二派无异。若不是后裔传人中出了几位道法通玄的祖师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十二脉聚于一门,定不会有如今之盛况。然而,纵使如此,各脉之间仍有许多事宜是各行其是,互不统属。
最鲜明也最重要的一事,自然是各脉传承弟子的收纳与栽培。
从宗门规制上看,尽管每一位亲传弟子的身份来历、天赋资质等等,皆需十二脉首座共同确认与承认,才可录入宗门玉册,但也是仅此而已。往往到了具体事宜时,还是以各脉的意见为主,其他各脉通常是“视而不见”、“事不关己”。至于后续的传道与栽培,更甚,哪怕是一门之重的掌教亦无权干涉。
历代掌教无不为此事伤透脑筋。可终归是“众口难调”,任何提案要议均无法通过长老会。于是,此事一直搁浅。直到第二十七代掌教远岳真人,才显转机。在一门掌教的亲自主持下,十二脉共同草创“阐约”,是专门针对对初入山门弟子的栽培问题而制定的。
阐约的核心,是灵材资源的分配问题。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有效限制“道侣二代”与世家子弟,给寒族子弟以更多的机会。
在阐约的约定下,合十二脉之力,于清微山脉中开辟出“黄庭峰”,成为入门弟子的栽培之地。凡初入门的各脉弟子,必须在黄庭峰上修炼满五年,才可回归各脉的主峰。
※※※
元始峰远峳长老来到慈航峰佛院,便是为此事而来。
紫菁道姑的脸色甚为难看,不悦之意挂在脸上。可是,此时的她,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在六十年前的掌教大位争夺中,她是支持当今掌教远岳真人的。现在总不能掣肘行事。
同时,她极难得的有些怒意。因为这事理应由本脉长老通知,届时将独孤鹤轩连同本脉的其他弟子一起送往“黄庭峰”。然而,这事明摆着是不可能了。更重要的是,这说明独孤鹤轩直接被“踢出”慈航峰,只是成了一个自生自灭的“小散修”。
“师姐,三天后,我准时来接师侄。”远峳长老轻叹一声,御剑离去。
“师父,去就去嘛!有什么?”独孤鹤轩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亦不懂师父的苦心,不以为意地说道:“师父,到时,我把这长戟带走,以便防身之用。您看如何?”
“好!这是第七代的一位祖师所留,早已无人问津!”
紫菁道姑随口应了声,将爱徒带到慈航静斋。这一次,她只上了一炷清香,
炼体时,只要有蕴含神秘灵力的灵石,纵使资质普通,亦可感应吸纳灵石中的灵力进行修炼。只是,这种灵力非同玄灵之气,是一种已经形成的成熟稳固灵力,相对于人体来说是外来的异种灵力。修炼过程中,会产生痛苦难忍的反噬。而且,人的肉身一次可容纳炼化的异种灵力,十分有限。
是以,修真界有一种说法,炼气者贵,炼体者贫。
但是,在两种不同的修炼方法下,若能达到同一修炼境界,至今尚未分出高下。这大概也是二者同时并存的原动力所在。
至于修炼境界,在历经数万年的积累沉淀后,已有公认的定论。依次为清灵境、真元境、神意境、金丹境、涅槃境、太虚境,每境有九重。除此六大境界外,还有古老传说中的“九天境”与“五太境”两个境界。这两个境界,既被世人言之凿凿,传的是神乎其神,又从来没在鸿蒙界中出现过。所以,早已不在有道之士讨论的范围。
※※※
“鹤轩,你恐怕是只能走炼体一道了。你可承受得住其中的艰辛?”
“能!”
师父无可奈何的问,徒儿掷地有声的答。慈航静斋内突显朝阳之气息,供桌上的两尊玉雕像亦熠熠生辉。
“今天先到这里。你独自静思一会,参悟修炼法门。”
紫菁道姑点点头,估摸着时辰,独自出门离去,习惯性的来到两株树下。忽然,玉府内的灵力涌动,全身经脉中似有无穷力量正在孕育。幸亏有坚实的修道底子,很快将这一波灵力异动压制平复。紫菁道姑似是一念之间想到了什么,御剑向北飞去。
独孤鹤轩打坐静思,反复参悟师父传授的修炼秘法。不觉已过半个时辰,乏味之意渐浓,伸懒腰打哈欠的起身,活动有些僵滞的筋骨。待身子恢复后,朝供桌上的两尊玉像躬身恭拜。目光扫视大殿之余,发现大殿右侧的角落里,立着一杆很不起眼的长戟。而这大殿内,除了长戟与供桌外,便是空荡荡的。
呃!还有地上的两个蒲团。
独孤鹤轩径直来到长戟前,心想爷爷说过,这种兵器十分沉重,非等闲之人而不能使,特别是双刃的戟,非天神而不可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独孤鹤轩使圆力气去抬长戟。紧接着,“砰”地一声,人与戟后仰栽倒在地。
“老骗子,你又骗我!”
独孤鹤轩翻身站起,舞动着手中的双刃长戟,骂骂咧咧地说道。他手中的这把长戟,长约九尺六寸,对称的月牙双刃,通体玄青。同时,毫无分量可言。拿在手里,好似握着一根绣花针。独孤鹤轩决定去问问师父。
岂料,刚一出门,便看见师父正朝大殿走来。只是,与她一起的还有一位中年道士。
第三章 黄庭奇峰
元始剑宗,自分裂成十二脉后,本与十二派无异。若不是后裔传人中出了几位道法通玄的祖师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将十二脉聚于一门,定不会有如今之盛况。然而,纵使如此,各脉之间仍有许多事宜是各行其是,互不统属。
最鲜明也最重要的一事,自然是各脉传承弟子的收纳与栽培。
从宗门规制上看,尽管每一位亲传弟子的身份来历、天赋资质等等,皆需十二脉首座共同确认与承认,才可录入宗门玉册,但也是仅此而已。往往到了具体事宜时,还是以各脉的意见为主,其他各脉通常是“视而不见”、“事不关己”。至于后续的传道与栽培,更甚,哪怕是一门之重的掌教亦无权干涉。
历代掌教无不为此事伤透脑筋。可终归是“众口难调”,任何提案要议均无法通过长老会。于是,此事一直搁浅。直到第二十七代掌教远岳真人,才显转机。在一门掌教的亲自主持下,十二脉共同草创“阐约”,是专门针对对初入山门弟子的栽培问题而制定的。
阐约的核心,是灵材资源的分配问题。最重要的目的,是用来有效限制“道侣二代”与世家子弟,给寒族子弟以更多的机会。
在阐约的约定下,合十二脉之力,于清微山脉中开辟出“黄庭峰”,成为入门弟子的栽培之地。凡初入门的各脉弟子,必须在黄庭峰上修炼满五年,才可回归各脉的主峰。
※※※
元始峰远峳长老来到慈航峰佛院,便是为此事而来。
紫菁道姑的脸色甚为难看,不悦之意挂在脸上。可是,此时的她,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因为在六十年前的掌教大位争夺中,她是支持当今掌教远岳真人的。现在总不能掣肘行事。
同时,她极难得的有些怒意。因为这事理应由本脉长老通知,届时将独孤鹤轩连同本脉的其他弟子一起送往“黄庭峰”。然而,这事明摆着是不可能了。更重要的是,这说明独孤鹤轩直接被“踢出”慈航峰,只是成了一个自生自灭的“小散修”。
“师姐,三天后,我准时来接师侄。”远峳长老轻叹一声,御剑离去。
“师父,去就去嘛!有什么?”独孤鹤轩不了解事情的真相,亦不懂师父的苦心,不以为意地说道:“师父,到时,我把这长戟带走,以便防身之用。您看如何?”
“好!这是第七代的一位祖师所留,早已无人问津!”
紫菁道姑随口应了声,将爱徒带到慈航静斋。这一次,她只上了一炷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