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4开始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6.1厘米,足径3.8厘米。
  “瓶的腹部和颈部有两道接痕,可以断定是三段坯胎制作。
  且圈足外撇,足内露胎,足端平切,内见旋削痕和中心突起。瓶内口沿及外壁施满孔雀绿釉,瓶体部分成片剥釉,内见光滑素烧涩胎。
  从这瓶子的器型、胎釉、制作工艺等综合分析,应为明代早期景德镇窑的孔雀绿釉制品。”
  “呼,越看越肯定,我入行这么多年了,其他东西和它一比,都有些不经看。”短短半个小时,阳华感觉虚脱了一样,“记录了没。”
  “记了。”林义也算涨了回见识,
  肯定用心。
  “要抽签不?”说出这话的时候,林义心在滴血。
  但是如果这东西是真品,林义贸然占为己有,那两人将来肯定有隔阂。两世为人,对方待自己比父母都亲。
  说实话,这是第一次见到华哥这么失态,真是利益动人心啊。
  再说他要是骑车跑了,不给自己看的机会。或者拿旁边这个瓶子随便糊弄,自己不一样认栽?
  所以林义才忍痛这么一说。
  “嘿,你真舍得?”林义的话,让阳华一愣,随即打趣。
  “我去做签。”林义白了他一眼,心里在想,如果没抽到,大不了以后挣钱买件更好的就是。
  两个纸团很快做好,尽可能捏成一样,拿个碗翻过去使劲晃。
  “一张纸条写了个“得”字,另一张为空白,抽完同时打开。”林义再次翻过碗的时候,解释两个纸团。
  看着眼前的纸团,阳华却没急着动,两只眼睛一直在纸团和林义之间徘徊。
  良久,
  “唉,算了,我犯不着抢你的东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后获得好东西的机会肯定有的。”阳华在手心把玩着两个小纸团,盯了会后扔到嘴里吞了下去。
  “来我们看看这两个物件。一个赏瓶,一个乾隆时期的鼻烟壶。”阳华没给林义劝说的机会。
  “这个赏瓶值个几百上千块吧,至于鼻烟壶不好说,我也是第一次见这品种。”阳华拿着鼻烟壶打量,“这两个你要哪个?”
  “得了吧,我都吃肉了,还和你抢汤,过意不去。”林义伸了个懒腰,漫不经心飘着语气。
  “行,那我这次不客气了。”这次阳华没拖泥带水。
  “不过啊,我有种感觉。”收拾完东西,阳华说出了他的猜测。
  根据这次的收购,他有种感觉,李家应该还有贵重的东西,只是要掏出来怕很难。
  “不是传说他们祖上以前是在江浙开当铺的么?”林义接了他的话,“有这可能,据老一辈说,他们原本是去山城的,后来遇到了东洋兵,才转进了这乡下。”
  “据说进村时场面很大,负责挑担子的有十来人。”林义回忆起爷爷以前的趣谈。
  “所以我估计,这李家人聪明着呢,来到这里后,肯定就地埋了一批,估摸着都是瓷器类的。”
  其实战乱时期,来到村子里后,这些有家当都会选择藏一批东西,只是十年时期很多人没抗住被搜了出来…
  当然肯定也会有残留,比如李家的花瓶,比如林义家里的那个木匣子。
  两人聊了会,最后得出结论是密切关注李家的买卖动向,如果有东西要卖,争取第一时间买到手。
  “对了,你什么时候卖米参,目前价格还不错,这段日子我刚好在家。”两人聊着聊着,聊到了米参上,华哥问了句他母亲关心的问题。
  “就最近吧,我还没去打探价格,下村的李铭师傅那里,你经过的时候帮我问问价格。”
  林义也不想拖太久,大半年来他心里一直有个规划,希望在下半年开学前迈出第一步,开个书店。
  “行,早点卖了复习功课吧,看你一个暑假时间都浪费在田里,我妈都好几次想来抽你了。”
  “知道,我也不想这样啊,你以为人人似你,兜里随时有几千块。”
  这表哥也是厉害,看似不着调。却比这个大家庭其他人加起来的钱还多。
  “那是,我当初说什么来着?改革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要跟着党走,才有伟大光明。像我那几个哥守在车站、国企,那点死工资能有什么出息?”阳华对那三个保守的哥哥们早就不满了。
  “得了吧,他们守成有他们的好处,至少稳定、家庭幸福,姑父姑姑不会气个半死。”
  “人各有志。”阳华歪歪嘴角,知道林义在暗指他不结婚的事。
  “对了,刚才听你口气,好像过段时间要出远门?”林义还指望他暑假帮帮自己呢。
  “保密。”


第4章 米参

  一阵尘土飞扬,看着本田老A远去的背影。
  林义的心思也被勾了去,斜躺在竹制躺椅上想,到底是什么秘密呢。
  在记忆中解剖前世这华哥的所作所为,也没发现哪件事情值得秘密二字。
  看来还是有什么是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啊。
  不过林义想不出就不打算猜了,今天可是捡了大便宜。
  刚才其实怎么说呢,无声无息中,林义受了前世职场勾心斗角的影响,利用了心里战术。
  没做签之前,烫手的山芋在林义这里;做了签之后,皮球却滚给了华哥。
  其实华哥那时候心里也挣扎了很久的吧,林义这样想,想抽签又有顾虑,不抽又心痛死了。
  唉,华哥脸皮还是薄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