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末称雄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说道:既如此倒是本官错怪你了,好了你们也别再跪着了都起来吧。

又转身对身后的一个随他一起来的青年道:驴哥明天你去一趟县里找到家父,让家父尽早给我从县里批下一笔钱款来。

那名叫驴哥的青年听到张世华的话弯腰行礼道:遵命。

而李、周两人听到张世华的话,也面露喜色,心里暗想道:这张家不愧是县的豪强,听人说县里的张典吏还是咱们巡检大人的父亲,这回自己一定要抱紧了这位新巡检的大腿,要是能和张家攀上关系,自己就有可能离开这穷地方调入县城了。

张世华对驴哥说这话的时候,也暗中观察了一眼李、周两人的表情,看到两人脸上露出喜色后把身子躬的更低了,张世华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笑意,自己这句话就是为了让两人听到,使两人收心。

然后张世华又转身对李、周说道:两位来,我们进屋吧,我还要请两位给我谈一谈这阳水镇的具体情况呢。

听到张世华的话李、周两人连忙低头道:我等一定知无不言。

等到张世华一行人再次进屋,张世华请两人坐下时,两个人都是小心翼翼的,那样子就和凳子上有钉子一样。

张世华看到这一幕心里不禁暗笑,但是张世华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微笑着对两人说道:两位请讲吧。

李、周两人对视了一眼,还是李重三对张世华答话,回禀大人:阳水镇大约有一千户百姓,共有五姓,李、周两姓是镇子里最大的两姓,光是这两姓就占镇子大约成的户口,而王,刘,杨三姓人数较少占了剩下的两成户口。

因为镇子不大、人口也不多所以镇上也没有什么豪强大族,在至正四年的黄河水患前这里还算太平,虽说税赋重一些可是日子倒也勉强过得下去。

可是自从黄河水灾开始,北边受灾的百姓不断地南逃,流民越来越多阳水镇的治安也就越来越差。

今年五月黄河再次决口,使归德府遭灾洪水甚至冲入大运河,危及漕运和盐场,而元蒙朝廷又无赈灾之举,使遭灾的流民百姓成为贼寇危害一方。

这些贼寇虽说大部分都没有出归、德、府,可是还有一小部分向南流窜了,前两个月就有一只贼寇来到了我们汝宁路县地界,他们差不多有四十人到了咱们这边四处劫掠,因为咱们阳水镇位置处在县最北边和归德府离得不远,所以这些人时常来此处劫掠。

哦、那镇中的里正和村中的主首就没有带人抵抗吗?元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中有里正、乡镇下设都、都有主首。都实际上就是村社张世华听到此处不禁问道,虽然说里正和主首也只是民明面上只有催税、催差、劝农之职,可是这三个职权正是和底层百姓关系最大的,可以说是掌握着底层百姓的命运也不为过,可以说绝大多数里正和主首一定都是乡村中最富的人家,也正以为如此盗匪前来劫掠这些人一定是盗匪的主要目标。

所以说他们又怎么可能不带百姓抵抗。

正文 第二章 盗匪

怎么可能不抵抗,可是这些盗匪人数虽然不多,但是却个个都心狠手辣,根本就不是普通百姓能对付的了得。

再加上他们每次又都是在晚上出来劫掠,可是到了晚上劫匪能看得见路,可是大部分农户们却看不见路啊,以至于次次都让这些人逃掉。

而且这些人劫掠时只是图财少有害命,且流窜在汝宁路和归德府之间,以至于县里对这些人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他们不搞出大乱子就懒得理会这些劫匪,可是这样却把我们这边各个镇子给害苦了。

听完李重三的话,张世华心里对这些劫匪也差不多有了一个大致的概念,这些劫匪很不简单张世华心里想到。

每次都在晚上劫掠且次次都能逃掉,就已经足以证明这些劫匪很难对付,要知道这时候普通百姓普遍营养不良,一到晚上便不能视物,别说普通百姓了,在现在就是正规军也有很多晚上不能视物的。

且这些劫匪很聪明,他们很懂得如何生存,流窜在汝宁路和归德府之间,也会增加官府剿匪的难度。这些人劫掠时只是图财少有害命,也会让官府减小对他们的仇视。

于是就造成了现在这样,官府对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过这些劫匪越是狡猾自己就越要剿灭他们,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的在县树立起威望,要知道再过不到一年就会爆发元末农民大起义了,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不多了,张世华心里想到。

于是张世华对李重三说道:我张世华之所以担任此地的巡检就是为了保境安民,我向两位保证定会剿灭这股匪徒还本镇百姓一个太平。

李、周两人听到张世华这番话,皆是一脸感动的向张世华叩拜道:我等先在此写过大人了。

两位快请起,这本就是本官应该做的,两位又何须如此。

对了两位想必也都认识本镇的里正,剿匪之事还需里正的协助,到时两位还要可帮本官引荐一下。

两人自是点头应是。

其实这件事也怪张世华自己,本来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