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法简述》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战场刚好在满是石头的地区;有时候,士兵们要守住山头或者一块丘阜,或者需要用石块或投石带打退包围城堡或城池的蛮族人。
十七、一定要教年轻的新兵学会怎样使用一种叫做马蒂奥巴布利[10]的铅球。古代的伊利里亚有两个各由6000人组成的军团,由于他们擅长且力大无比地使用这种投掷器具,所以,人们称之为马蒂奥巴布利(大力神投手)。
大家对这两个军团极为了解,他们参加过众多的战争,战绩辉煌。也因为他们战果累累,戴克里先和马克西米安两位称帝后便给他们封号:一个军团被命名为朱比特军团,另一个军团则被封为赫拉克勒斯军团。在两位皇帝心目中,这两个军团极为重要,其享受的待遇也更好。
他们的盾牌上都带有5颗这种马蒂奥巴布利铅球。只要这些士兵在适当的时候抛掷这些铅球,那么持盾兵(重装兵)就能履行弓箭手的职责。他们会在白刃战之前,甚至能在标枪和箭镞飞抵之前重创敌军。
十八、不仅新兵要接受训练,就是基干人员也要不断加强马术训练。很明显,虽然这种训练在现在不太受重视,但是依旧保留着。通常情况下,先架置一些木马(“鞍马”),如果是冬天,还要搭上个棚子,夏天就直接露天训练。刚开始,年轻的士兵只能徒手练骑术,熟悉骑马技巧。紧接着,他们接受持械训练。训练时,军官一定要注意让新兵手持马刀或者长矛从左右两侧上下马。在和平时期进行坚持不懈的锻炼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将士们在战争爆发时能够熟练地上马作战。
十九、一定要让新兵在负重60磅[11]的情况下进行行军训练。之所以让士兵们在艰难的路途中负重行军,是因为在战时,他们极有可能要随身既携带粮秣,又携带武器。
只有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战时他们才有可能不会顾虑太多的困难。在作战前,持之以恒的训练可以让很多难事变得轻松、容易,古代的军士就是这样的。这一点我们可以从维吉尔的作品《牧歌》中得到证明,他写道:罗马人酷爱自己的武器,任重而道远;他们会突然出现在敌人面前,队伍齐整,营垒森严。
二十、接下来,我们要来说说,新兵该通过操练掌握什么武器,或者说,要给部队装备什么武器。在这方面,古书的记录极少。在这里,我说的是,虽然骑兵的装备因为仿照哥特人以及阿兰骑兵和匈奴骑兵的模式有所改进,但是步兵的防护装备却全然不见踪影。从建立城邦之初到格拉提安皇帝统治时期,步兵一直是戴头盔、披铠甲。不过,随着懒惰之风的盛行和贪图安逸情绪的滋长,部队的野外训练中止了,而有些士兵甚至认为装备太过笨重,于是士兵们便很少穿戴护甲武器。
后来,有人就向皇帝提出建议,士兵不用穿铠甲。再后来,他们又提出士兵不要戴头盔的要求。但是,在罗马人和哥特人的战争中,问题出现了。由于罗马士兵没有护甲装备,身体重要部位和脑袋没有遮挡物,他们的伤亡极为惨重,敌人那如雨般的箭镞夺走了许多罗马人的生命。
但是,遭遇了如此惨败,众多城池被攻陷,依旧没有人关心护甲装备的问题,没人关心步兵是否要重新穿戴盔甲、以及铠甲作战的问题。
在战场上,一支部队布好阵势了,但是军士们却没有任何防护器具,完全处在敌人的攻击之下,不一会儿就遭到攻击,这个时候,军士们脑袋里所想的与其说是如何作战的问题,倒不如说是如何逃跑保命的问题。
事实上,身上无铠甲,头上没有头盔的步兵弓箭手,他们使用弓箭却没有办法持盾,那么他们该如何来保护自己呢?至于龙标手[12]和旗手,如果他们执着标杆和旗杆,可是胸前和头上全无护具,那么他们在战场上能做什么呢?
对那些极少进行训练、很少有基础防护装备的步兵来说,铠甲和头盔太过沉重。
当然,如果他们在和平时期就接受相应的训练,每天随身携带,那么久而久之,他们便能够适应防护装备,不再感觉它们太过沉重。如果他们无法承受携带防护装备的重量,那么他们就会让自己的身体处于毫无保护的状态,进而遭到敌人的攻击,面临被俘或者叛国逃跑的危险,如此一来,岂不是更加悲惨?因此,士兵拒绝接受训练,不愿意吃苦受累的做法事实上是给自己制造任人宰割的局面。
古人之所以认为步兵部队是铜墙铁壁,并不单单因为军团战士手执标枪和盾牌,还因为他们身穿铠甲、头戴头盔。
这样一身护具极其考究:弓箭手的左袖上有护臂,而步兵的持盾手除了要穿铠甲和戴头盔外,还要在右腿的膝盖上佩戴铁制的护膝。在战场上,身处第一排的主力兵、第二排的剑矛兵和第三排后备兵[13]都有全套的防护装具。
一般情况下,后备兵盘膝而坐,用盾遮护身体,防止被飞来的箭镞和标枪伤到。在必要的时候,比如在休息过后,他们也会采取站立姿势,以便听从命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敌人。众所周知,在会战中,这些后备兵往往在剑矛兵和排列于他们之前的军士阵亡后成为主力,夺取战争的胜利。
在古代,部队编制中还有轻装兵的投石手和标枪投手存在。他们主要布阵于部队两翼,战斗也往往从他们这里开始。但是,富有机动性、训练有素的军士也常常朝这里集中。他们人数不多,如果在交战中他们遭到各种压力被迫后撤,他们通常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