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种田有空间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村子里的人议论了半个来月。那时还是他搀着老祖宗去了一趟,自然是知道的,沈家对二房过于苛刻了些,没想到现在还没改。

  沈慧被说的没脸,小心的看着沈子生,见他一直看着瘸丫头,心里那个气,却找不到什么话可以反驳的。

  牛车等了一会见没认来了就出发了,土道上走的人多了,雪也化的干净,只有路边的田地里还有薄雪没化透。远处是光秃秃的山,山顶还是白色的,春风透骨,小夏和小春又往一起挤了挤。

  牛车走了两个时辰终于到了小镇,小镇真的很小,就有一条主街,两边是一些铺子,路边有几份小摊位,摆卖的东西也没有几样。说实话小夏十分的失望,不知道自己今天的目的能不能完成,心里没有一点把握。

  牛车停在了街道的一头,俩个时辰后回村子,回来晚了就不等了。大伙下了车就各自分开了。

  沈慧看着沈子生下车就走来,也跟着追了去,口口声声的子生哥,根本不管后面没有来过镇子的小夏两人。王氏后脚也走了,她今天比较赶,先要去看看沈财再去书院看能文,手里提着篮子,应该是给能文带的吃食。

  刘婆子看着走远了的两人,摇摇头,对小春说道:“跟着俺走吧!镇里只有一家绣坊,把绣品卖给他们就行了。”

  “谢谢刘奶奶。”小夏倒是不担心找不到,就这屁大点的地方能走丢那也是一种能力,但是有人好心带路,总要谢谢,嘴甜走遍天下。

  两人跟着刘婆子没几步就看到了绣坊,门口摆着颜色鲜艳布匹,顶头挂着牌匾,小夏竟然看懂了,写着如意绣坊四个大字,这不是繁体字吗?看来她又多了一个技能,认字。

  “哎呀!这不是刘姥姥吗?今天来赶集啦!”绣坊里走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看见她就想起风韵犹存四个字。说话的声音也十分的好听。

  “连老板,俺今天带俩个丫头来你这卖绣品的。”说着指了指身后的俩个丫头。

  老板娘顺着眼光看了过去,这哪里是俩个丫头,明明是俩个乞丐。但是她做了多年的生意,从来都不小瞧任何人,上门的都是买卖。

  “刘姥姥介绍来的,我自然回好好的招待了。”老板娘一脸热情的迎了小夏俩人进了绣坊。

  “小春小夏,俺有事先走了,你们放心吧,连老板是个公道的人,你们把荷包卖给她错不了。”刘婆子又和老板娘打声招呼就急匆匆的走了,一两个月才赶一次集,要买的东西多着哩,卖不完就赶不上牛车,两个时辰时间非常的紧。

  小春第一次来镇里,一直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拉着小夏的手,不敢多走一步路,指望她肯定是不行的。

  

  第九章靠山镇

  

  小夏把背着的包裹打开,里面的荷包都露了面,一共有二十三个,这是在家数好的。

  “老板你看着给个价钱就行,刘奶奶说您最是公道,那就一定错不了的。”

  老板娘原是看着长的大一些的姑娘,没想到说话的是一个小不点,小姑娘走进来的时候自己就注意到她的腿脚不利索,看着小姑娘嘎嘣脆的小嘴觉得可惜了。

  “你倒是会说话。”说着认真的看着柜台上的荷包,布料不是很好,绣工倒也精致,就是花样普通也一些。点点头再次开口:“你这荷包我给四文钱,这就是公道价了。”

  小夏想了想,这要是现代纯手工的就值钱了,这个年代的人工是最不值钱的。

  “您给的肯定公道。”小夏心里算了算一共九十二文,不知道能买什么?

  小夏左右瞧了瞧,其实店里也没有几捆布料,颜色也不新鲜,唯一新鲜的都摆门口了,这老板娘倒是有经营头脑。

  老板娘看小丫头左右瞧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你们有什么要买的,我算你们便宜点。”

  “老板那些布料比较便宜,棉花怎么卖?”

  “便宜的就是这种粗麻布,五文钱一尺,细麻布八文钱一尺,棉布十文钱一尺,细棉布十五文钱一尺,要是带了染色的就贵了,印了花的更贵。棉花十五文一斤,你要是买我算你十二文钱一斤。”

  “那大人做一件衣裳几尺布?做一床被褥几尺布?”

  老板娘看小丫头认真的样子,觉得好笑,倒也没闲麻烦,耐心的解释。“成年女子两尺足够了,男子需要三尺。一床被褥四尺布。”

  小夏心里算计着,这些钱肯定是不够用的,先多弄点银子再说,今天还打算看看自己的腿。

  “谢谢老板,镇里的医馆怎么走,有当铺吗?”

  “医馆在对面,当铺也有,你们往北走,就是当铺的老板可不比我好心喽!”老板娘看着小丫头思路清晰忍不住嘱咐一句。

  小夏接过老板娘给的一袋子的铜板,也没有打开查直接就揣进了怀里。“谢谢老板的好心提醒,等我们办完事回来再来找老板买布。”

  小夏拉着姐姐打算先去当铺看看,出来绣坊,小春才敢说话。“二妹你真厉害,要是俺都不知道说啥。”

  “以后咱们常来,慢慢你就习惯了熟悉了就好了。”小夏一边拉着小春走一边看着铺子,既然认字了,找起来更容易了。

  “二妹,什么是当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