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龙》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冰龙
作者:乔治·马丁
内容简介
冰龙是传说中的一种令人畏惧的生物,没有人驯服过它。当它凌空而过,可怕的寒冷和冰冻就在它身后的大地上蔓延开来。只有阿达拉无所畏惧,她是一个冬孩子,降生于那场可怕的连年迈的老劳拉也记忆犹新的大冰冻中。 阿达拉不记得自己第一次遇见冰龙是什么时候。它似乎一直存在于她的生命中,在远方久久地凝视她独自一人在雪地里玩耍,别的孩子都因为受不了寒冷回家去了。在阿达拉四岁的时候,她第一次触摸到了冰龙,过了一年,她终于骑到了冰龙宽阔冰冷的背上。然而,在阿达拉七岁那一年的一个平静的夏日,从北方飞来的火龙突袭了这片宁谧的土地阿达拉她的家园。只有冬孩子和挚爱她的冰龙能够拯救她的世界免遭毁灭。 透过《冰龙》,你会窥见整个当代正统奇幻世界的雏形:季节的纷乱、列王的争斗、英雄与魔龙、日渐成长的女孩和最终迎来的春晓的梦想极富盛名的奇幻插画大师路易斯罗伊气势恢宏的插图更是给这个发生在冬孩子阿达拉和她的冰龙之间的暖心故事带来震撼的视觉效果。

失落的童真世界
像阿黛菈一样,我也曾是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
我仍依稀记得那些童年的夜晚,我躺在床上,久久难以入眠,面对眼前化不开的黑暗,幻想着在面前的不是一堵墙壁,而是深邃无边的宇宙,那里有无限的奥秘,有奇异的星球,有庄严如远古的神祇,他们温柔地注视着我,包容着我,抚平我的伤口。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世界。我指的不是童话书里所描绘的王子、公主、魔法和城堡的世界,至少不完全是这样。童话的世界本质上是孩子关于世界的经验。孩子的世界来自于生命的起源,来自于我们和自然万物最初也最原始的联系。在那里,风不是空气流动,而是精灵的抚摸;雨不是大气降水,而是天空的乳汁;星星不是遥远的天体,而是无数凝望我们的眼睛……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一切,对我们均具有独一无二的特别意义。我们会为一朵小花伤心,或者对一口水井充满好奇。我们对世界还一无所知,却已经以自己的方式拥抱了世界。在我们被语言和文字,习惯和概念的框架约束住之前,我们拥有自然。
另一方面,孩子又生活在人类的世界里。我们必须在有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家庭中才能生存长大,稍大一点又会结交朋友,上学读书,进入更多更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一般来讲,这两个世界之间的桥梁是母亲,母亲一方面是孩子最初体验到的自然,是孩子的世界中不可或缺的神祇,另一方面又是人类的代表,是孩子进入人类世界的最初的庇护者。两个世界在她身上融为一体。
和大部分孩子不同,《冰龙》中阿黛菈的母亲死于她出生的那一天,没有了母亲,阿黛菈的自然和人类世界就形成了极端地对立。她最初的生命体验是与寒冷之冬联系在一起的,那可以说是她的另一个母亲,她的力量之源。所以像传说中的“冰雪女王”一样,阿黛菈热爱冬日的严寒,用冰雪搭建起城堡,和冰蜥蜴一起嬉戏,甚至——乘着冰龙遨游。
冰龙是巨大而可怖的存在,向世界呼出的是死亡的寒风,它象征着冬日的严寒肃杀,自然界最可怕的力量之一,正如作者乔治·R.R.马丁在多年后另一部更有名的小说中所神秘预示的“凛冬将至”。但阿黛菈并不害怕冰龙,她懂得冰龙并非死亡的化身,只是自然纯净无邪的力量,它没有善也没有恶,虽有时会伤害人类,但并非有意为之,正如冰凌,正如雪花。
在冬天,冰龙一次次带着阿黛菈飞向北方银白和翠绿的森林,飞向极地的神秘国度。那些地方的壮丽和绝美我们只能想象,但孩子的眼睛看得见。每个冬天,我们成年人躲在大衣里瑟缩着从雪地边快步走过,想着烦心的生活琐事,抱怨着恶劣的天气时,孩子们就在快乐地打雪仗,堆雪人,或者凝视晶莹的雪花,这时候他们也正仿佛骑着冰龙,飞向阿黛菈的国度。
像每一个孩子一样,阿黛菈也在人类的世界中慢慢成长。父亲将她抚养长大,虽然看似严厉冷淡,却抑制不住对她的疼爱;哈尔叔叔每次都给她带来礼物和拥抱;哥哥姐姐对她似乎有些疏远,但也都是善心的好孩子。但阿黛菈的母亲因她而死,这种无形的隔阂让她难以直接进入爱的关系。她甚至从不露出笑容。
家庭之外的人类世界看上去就更加丑恶与恐怖了。这是一个衰落的王国,战争连绵不绝,人民流离失所。阿黛菈亲眼见到了战争的残酷,见到一个个缺胳膊断腿的伤兵倒毙在路边。在这个世界生活,对阿黛菈毫无吸引力。她对这个世界几乎毫无留恋,而一再不近人情地要从人的世界逃离,逃回到属于她的、自然的世界里。
战争的逼近反而提供了逃离的机会。敌人兵临城下时,冰龙应召唤而来,阿黛菈有机会永远离开人的世界,回到冰龙的国度。她已腾空起飞,远离尘嚣,然而她在两个世界中,最后却选择了回到人类的世界,和家人在一起,为什么?
答案可以有很多:因为爱,阿黛菈在心底早已接受了家人的爱,最终无法割舍的是亲情;因为恨,敌人残暴地杀害哈尔叔叔和其他邻居,令她感到了义愤;因为责任,在强大的龙骑士面前,唯一可以保护家人的,就唯有她和她的冰龙,这是她的使命。
无论如何,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阿黛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