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球王梦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活动,它必须在物质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才会产生。而从公元前11世纪姜太公封齐建都到秦统一中国,临淄做了800年强国的首都,有很多史籍记载过临淄的繁荣盛况。另外,蹴鞠产生于临淄,有其文化的内在驱动力和精神内涵。在古代文献中,生活在齐地的先民被称为“东夷人“,“夷”是一个会意字,像一个人背着弓箭。春秋战国之际,齐人以勇武著称,酷爱练武竞技和研究兵法,赛马、比剑、角力等也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内容。这种民风,为蹴鞠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再者,临淄当时出现了中国第一部手工业著作《考工记》,说明齐国的手工业水平相当高。当时的人能够把握高难度的技术尺寸,把皮革缝制得天衣无缝,实属不易。

古代就有蹴鞠迷

在蹴鞠的演进过程中,它跟秋千、吹竽、弹琴、斗鸡、走犬、六博一样,是一项受到皇家和民间百姓喜爱的娱乐活动,当然也产生了很多“蹴鞠迷”。在展厅里一幅《项处迷恋蹴鞠图》前,导游讲了一个故事:汉代一个叫项处的临淄人,钟爱蹴鞠。他得了一种病叫“牡疝”,医生嘱咐他不能剧烈活动,否则会吐血而死。他不听劝告仍外出“蹴鞠”,结果全身冒冷汗,第二天傍晚吐血而死。用现在的话说,真是个不折不扣的球迷啊。其实,对健康的人来说,蹴鞠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活动,它还有重要的健身功能。唐朝人叫它“发汗散”,宋朝人叫它“化食丹”。据说霍去病同匈奴作战时用蹴鞠来训练士兵就是为了健身、为了保持军队的战斗力。

在淄博足球博物馆,随着导游的讲解,记者发现历史上的每个盛世都会有一轮“蹴鞠热”。汉代,蹴鞠已经发展成为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并且有比较健全的比赛规则。至唐宋,蹴鞠的形制有了很大改变,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宫廷的数百人一起参加的大型活动,也有家庭式的几个人的小比赛。宋代社会上还有了专门靠蹴鞠技艺维持生活的艺人。据记载,北宋汴梁城和南宋临安城,在皇宫宴会上表演蹴鞠的名手,就有苏述、孟宣、张俊、李正等;市井里的蹴鞠艺人,有黄如意、范老儿、小孙、张明、蔡润等。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和发扬互助精神,宋代的蹴鞠艺人还组织了自己的团体,叫做“齐云社”,又称“圆社”。除了设有球门的比赛形式以外,宋代还盛行表现个人技巧的踢法,称为“白打”,以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不仅皇帝宫中有这样的习俗活动,民间也有。诗人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可见踢得有多么高。

引子

更新时间2006-9-15 18:53:00 字数:1046

宋徽宗即位第七年,改年号大观。

公元1107年。即大观元年,秋。

三年一度的蹴鞠大赛日程表,已经呈到了徽宗皇帝书房的御案之上。精通蹴鞠技艺的太尉高俅,此刻正垂手立于御案之下,恭听徽宗圣谕。

脸色白中带青的徽宗皇帝低头浏览了蹴鞠日程表之后,抬头向立于下方的高俅微微颌首,懒洋洋道:“高爱卿啊,今年的三十二支蹴鞠队伍,可与往年有何不同?”徽宗皇帝虽然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此刻精神萎靡,但是对于蹴鞠比赛依旧挺是上心。

谁人不知徽宗皇帝赵佶乃是风liu俊俏人物,琴棋书画样样皆通,吃喝嫖赌无所不精。尤其一手瘦金体的书法,更是闻名天下。

高俅闻听徽宗皇帝问起,立即恭身答曰:“回皇上,今年蹴鞠队伍与三年前一样,三十一支国内历史强队,未曾发生变化。”

徽宗略扬眉头道:“哦,如此说来,那黄金左脚少年,今年亦未曾缺席?”

高俅恭敬的再次欠身答道:“那孤儿聂浩然三年前以弱冠之龄参赛,狂胜各路高手,于决赛的前一天恶意踢伤蒙古蹴鞠使团的主力队员,被微臣直接取消资格后,无缘问顶桂冠。想来经过这三年磨砺,此届大赛挟上次夺冠失利之怨而来,或许会有所作为。”

徽宗皇帝闻听高俅之言,精神略振道:“那就是说此届蹴鞠大赛毕定精彩绝伦,朕可不能错过。”微一凝神,徽宗端正了一下自己慵懒的身子,忽然的向高俅问道:“朕可听说,民间传言说上届聂浩然伤人一事,你处置的有失公允啊。”

“陛下恕罪!”高俅听到徽宗一番话,“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惶恐的接着呼叫:“陛下圣明,勿要听信民间刁民之言啊。微臣对万岁的忠心日月可昭,天地可鉴啊。”

“平身吧!”赵佶仿佛早知道高俅会如此言语一般,有些无趣的抬了抬手,让高俅站起来后,自言自语着道:“或许吧。只是三年前让蒙古夺走冠军,委实让寡人心中不忿。今年的大赛,必要扬我华夏之威。”

赵佶微若蚊喃的声音,即使高俅竖尖了耳朵也没有听得清楚。

“高俅!”

皇帝赵佶忽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厉声的喝道。

高俅忽然听到徽宗的大声喝叫,身体一震之后,刚刚站起的身体,立即又趴了下来,低头应道:“臣在!”

“此届大赛的一切工作,朕依旧交给你处理,可不要再给我出漏子了。三天后开赛,朕自会来观看!”言毕,甩甩袖子径自走了。

眼见徽宗皇帝走了。高俅跪在地上冷冷的笑了笑之后,这才慢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