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高手
分类: qsxs
书大多数都符合现代青年的审美和阅读兴趣,比较时髦。当然,说这些显然有点虚,但说说四联出版社这些年出版的丛书,从天河散人的《九剑下天山》、今古谈的《龙虎耀京都》,到何常在的《仙剑》、鱼龙舞的《灵山》……等等这些,就可以知道,四联出版社敢于探索的作风是何等的魄力惊人。
天河散人、今古谈、何常在、鱼龙舞……,这些都是武侠名家,写的书也都是武侠小说。
四联出版社连以往被传统文化圈鄙视的武侠小说都敢于出版,并且一直顺风顺水,出版《明朝那些事儿》又算得了什么?
青年出版社,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家出版社的定位了。
赵星驰也看了青年出版社这些年出版的丛书,没少在里面看见《李自成》、《汉武大帝》这些明显三分假七分真的历史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是以小说的笔法写历史,看似很荒诞,但总好过《李自成》这些三分假七分真的历史小说。青年出版社这家国有出版社既然不怕《李自成》这样的小说影响青少年,自然也不会怕《明朝那些事儿》影响青少年。
搞定投稿的事情后,赵星驰撇开了那些烦心事,开始琢磨下一本书该写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全部在脑子里,不怕被催稿,所以他可以优哉游哉的等到敲定出版合同之后再开始将内容全部码出来。
而在另一边,王德忠开车回家后。
一见到老婆李雪兰,王德忠就忍不住开始八卦道:“雪兰,你知道我今天在昌南见到谁了吗?是赵星驰那小子。但是,你万万想不到赵星驰去昌南市干什么去了。”
“他去昌南市干什么?”李雪兰适时的好奇问道。
毫无疑问,要问谁最懂王德忠,只能是李雪兰。王德忠八卦心理很严重,她就得好好的满足一下他。
而见到妻子这个样子,王德忠的兴冲冲的八卦心思顿时就没了,虽然他以前经常这样。
“赵星驰这小子居然在搞文学创作,现在都开始在谋求出版了。”王德忠随后淡淡的回答道。
“哦。”李雪兰平淡的应了一声,然后就自顾自的忙活去了。
王德忠讪讪一笑尴尬的摸着自己的鼻子。
恰好,这个时候王美霞正从楼上下来,肩膀上挎着一个LV包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备出门。
王德忠立即就来气了:“怎么?又要出去?难道你就不知道努力为自己奋斗一把?你看看人家赵星驰,写的书都开始出版了;再看看你?你难道就不害羞吗?”
“赵星驰要出书?”王美霞怔了一下,心里有些小惊讶,但听到老爸后面的话,立即就拉下了脸来,“切”了一声,不屑的道:“老爸,不是谁都能出书的。不是我瞧不起他,他压根就没这天分,能够出书,谁知道是不是林阿姨代笔的。”
“你……”王德忠气得说不出话来。
第八章出版那些事儿
王美霞的鄙视,赵星驰不知道,他正琢磨着下一本书该写什么。
以小说的笔法写历史,有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就足够了,再写《唐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等等,纯粹是画蛇添足。
再看历史书的其它题材,赵星驰记忆里没有基本好看的,哦,对了,地球上中国还有一本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这是一本好书,考据严谨,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这一本还可以和《明朝那些事儿》前后衔接。
在这一点上,赵星驰尤为看重。
写一本戏说历史的书红了,别人虽然羡慕,但更多的还是认为作者走了狗屎运,或者认为作者的功力也就那样。
但是如果两本戏说历史的书都写红了,这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功力高深,是一个实力派,别人也挑不出刺来,最多酸溜溜的说上一句:“这有什么,要是我想到了,我也能写出来。”
除此之外,《品三国》比《明朝那些事儿》更为严谨,考据充分,更能够得到历史专家和传统文学家的认可,也是赵星驰比较看重的。
虽然说土星的华国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他完全可以不鸟那些正统严肃的历史专家和传统文学家,没有人能够伤到他一根汗毛;但是,能够得到那些人的认可,对于他的成长、他未来事业上的发展、个人人脉的扩展,无疑是有着非常巨大作用的。以功利心来考虑,赵星驰就不得不为之迁就一点。
心里不爽,只要有好处,这点不爽算什么?
放在地球上,别说不爽了,就是尊严啊、自由啊这些,有人就公开喊出了:“尊严?尊严值几个钱?”
一番考虑,赵星驰拿定了主意,接下来就写《品三国》。
啪啪啪……
随着不断敲击键盘的声音响起,《品三国》的内容开始一点一点的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
“就说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时34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经十年,并非小乔初嫁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
天河散人、今古谈、何常在、鱼龙舞……,这些都是武侠名家,写的书也都是武侠小说。
四联出版社连以往被传统文化圈鄙视的武侠小说都敢于出版,并且一直顺风顺水,出版《明朝那些事儿》又算得了什么?
青年出版社,一看这个名字就知道这家出版社的定位了。
赵星驰也看了青年出版社这些年出版的丛书,没少在里面看见《李自成》、《汉武大帝》这些明显三分假七分真的历史小说。
《明朝那些事儿》是以小说的笔法写历史,看似很荒诞,但总好过《李自成》这些三分假七分真的历史小说。青年出版社这家国有出版社既然不怕《李自成》这样的小说影响青少年,自然也不会怕《明朝那些事儿》影响青少年。
搞定投稿的事情后,赵星驰撇开了那些烦心事,开始琢磨下一本书该写什么。
《明朝那些事儿》的内容全部在脑子里,不怕被催稿,所以他可以优哉游哉的等到敲定出版合同之后再开始将内容全部码出来。
而在另一边,王德忠开车回家后。
一见到老婆李雪兰,王德忠就忍不住开始八卦道:“雪兰,你知道我今天在昌南见到谁了吗?是赵星驰那小子。但是,你万万想不到赵星驰去昌南市干什么去了。”
“他去昌南市干什么?”李雪兰适时的好奇问道。
毫无疑问,要问谁最懂王德忠,只能是李雪兰。王德忠八卦心理很严重,她就得好好的满足一下他。
而见到妻子这个样子,王德忠的兴冲冲的八卦心思顿时就没了,虽然他以前经常这样。
“赵星驰这小子居然在搞文学创作,现在都开始在谋求出版了。”王德忠随后淡淡的回答道。
“哦。”李雪兰平淡的应了一声,然后就自顾自的忙活去了。
王德忠讪讪一笑尴尬的摸着自己的鼻子。
恰好,这个时候王美霞正从楼上下来,肩膀上挎着一个LV包包,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准备出门。
王德忠立即就来气了:“怎么?又要出去?难道你就不知道努力为自己奋斗一把?你看看人家赵星驰,写的书都开始出版了;再看看你?你难道就不害羞吗?”
“赵星驰要出书?”王美霞怔了一下,心里有些小惊讶,但听到老爸后面的话,立即就拉下了脸来,“切”了一声,不屑的道:“老爸,不是谁都能出书的。不是我瞧不起他,他压根就没这天分,能够出书,谁知道是不是林阿姨代笔的。”
“你……”王德忠气得说不出话来。
第八章出版那些事儿
王美霞的鄙视,赵星驰不知道,他正琢磨着下一本书该写什么。
以小说的笔法写历史,有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就足够了,再写《唐朝那些事儿》、《汉朝那些事儿》、《宋朝那些事儿》等等,纯粹是画蛇添足。
再看历史书的其它题材,赵星驰记忆里没有基本好看的,哦,对了,地球上中国还有一本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这是一本好书,考据严谨,语言生动活泼。而且,这一本还可以和《明朝那些事儿》前后衔接。
在这一点上,赵星驰尤为看重。
写一本戏说历史的书红了,别人虽然羡慕,但更多的还是认为作者走了狗屎运,或者认为作者的功力也就那样。
但是如果两本戏说历史的书都写红了,这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作者功力高深,是一个实力派,别人也挑不出刺来,最多酸溜溜的说上一句:“这有什么,要是我想到了,我也能写出来。”
除此之外,《品三国》比《明朝那些事儿》更为严谨,考据充分,更能够得到历史专家和传统文学家的认可,也是赵星驰比较看重的。
虽然说土星的华国发展到了互联网时代,他完全可以不鸟那些正统严肃的历史专家和传统文学家,没有人能够伤到他一根汗毛;但是,能够得到那些人的认可,对于他的成长、他未来事业上的发展、个人人脉的扩展,无疑是有着非常巨大作用的。以功利心来考虑,赵星驰就不得不为之迁就一点。
心里不爽,只要有好处,这点不爽算什么?
放在地球上,别说不爽了,就是尊严啊、自由啊这些,有人就公开喊出了:“尊严?尊严值几个钱?”
一番考虑,赵星驰拿定了主意,接下来就写《品三国》。
啪啪啪……
随着不断敲击键盘的声音响起,《品三国》的内容开始一点一点的出现在电脑屏幕上。
“这是一个三足鼎立的舞台,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然而,这又是一段被演义笼罩的历史。三国,究竟是英雄的传奇,还是智者的比拼?穿透演义迷雾,还原历史真实……”
“就说周瑜吧,周瑜是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前线总指挥,当时34岁,迎娶江东美女小乔已经十年,并非小乔初嫁了……”
“事实上历史上的周瑜确实是这样一个英雄的形象,他24岁的时候就被孙策任命为建威中郎将,吴中呼为周郎,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