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作者:关河五十州
内容简介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3: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是关河五十州最新战争历史大作。全新史料,新式解读,为你揭开二战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的生死对决!多幅珍贵二战照片,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引子
有一座岛,你只要拥有它,眼睛一闭一睁,就是数也数不完的利息。正因为如此,大家都在拼命往里面砸银子。最终,一岛不给二主,有人血本无归,有人抱住了金山。
在《战争从未如此热血2》中,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陆战一师)成功登陆并攻克瓜岛。为了夺回瓜岛,日本陆军不断调集重兵,全力以赴,无数头缠白布条的日本兵端着刺刀,一边高喊“万岁,万岁”,一边疯狂地向美军发起冲锋。战场上,每一个人都在射击,每一种武器都在吼叫。身在一线的士兵惊叹:“所有魔鬼都出动了。”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由于日本陆军的推进过于轻松和迅速,盟国方面普遍存在一种恐日情绪,以为每个日本兵都是超人。美军虽取得了中途岛战役的胜利,但那毕竟是海战,并不能完全打破“超人神话”。正是在瓜岛,陆战一师首开先例,地狱点、血岭,一个个经典战斗,打得来犯的日军血流成河,灰飞烟灭。从那以后,东京广播电台便称陆战一师为“瓜岛屠夫”,听说“瓜岛屠夫”到来,日本人无不闻风丧胆。
决定瓜岛战役胜负的天平,很快转移到了海上。在美军军舰和飞机的紧逼下,日军不得不趁着夜间,改用驱逐舰向瓜岛运送人员和补给,被称为“东京快车”。与此同时,双方在瓜岛海湾展开了一场比一场激烈、残酷的血战,其间,美国海军曾遭受重大损失。在第一次所罗门海战中,“几乎和珍珠港事件一样悲惨”。第三次所罗门海战中,更有包括两名海军少将在内的近1000名海军殒命。但美国海军依靠火控雷达,最终还是击败了联合舰队。经过三次所罗门海战,瓜岛海湾的水下沉满了军舰残骸,从此,该水域便被命名为“铁底湾”。
眼看败局已定,日军被迫撤出瓜岛。经过瓜岛战役,日本陆军原先在军事上的优势被完全磨钝,海军继中途岛战役后再次元气大伤。正如斯大林格勒战役让苏军获得大翻身一样,美军同样凭借瓜岛战役夺取了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出现了美攻日守的总趋势。
美国海陆军都开始策划反攻,尼米兹夺下了瓜岛,麦克阿瑟则果断决定出兵新几内亚,并且发出誓言:“不胜利,毋宁死!”
美澳盟军与日军在“魔鬼山”展开竞逐。“魔鬼山”跟谁都不是亲戚,对谁也不会格外开恩,但在同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孤军深入的日军补给线越拉越长,盟军的补给线越缩越短。经过“世界上最艰苦的战斗”,日军终于兵败“魔鬼山”。
在布纳,盟军陷入了困境。麦克阿瑟临阵点将,艾克尔伯格率部出征,彻底肃清了布纳地区的日军。布纳的胜利,是麦克阿瑟自菲律宾兵败以来,在战场上夺取的最大一次胜利。
精神大振的麦克阿瑟进一步部署了俾斯麦海战。美军飞行员采用“跳弹攻击”技术,对日军运输舰队实施了摧毁性轰炸,由运输舰队搭载的一个师团主力遭受了灭顶之灾。
对于名将而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有人斗志昂扬,越战越勇;有人却秋风萧瑟,即将退场……

第十八章 老爹去看黄鼠狼了
1943年上半年,忧郁和伤感像是蘸了水的藤鞭,在山本五十六的身上留下了一条又一条血痕。他在年初给友人的信件中写道:“开战以来,阵亡将士已近15000人,实在令人悲伤、慨叹。”
属于山本的时代彻底结束了,自中途岛一战后,山本必须面对的,已经是“兵戈声声一年去,阵亡将士若云消”的境况。与损兵折将对应的,则是败仗连连。撤出瓜岛后,山本一度想保存实力,避免立即决战,但俾斯麦海战迎来了第二个“中途岛”。
单就人员损失而言,日军在俾斯麦海战中的损失就超过了所罗门海战中的任何一次,而八艘运输舰无一存活的残酷现实,也表明大规模运输船队补给的方式在新几内亚再不可行。拉包尔方面只能改成小规模的“东京快车”,即用高速驱逐舰、潜艇、机动驳船等工具来运送补给。
这一情景,与瓜岛战役进入中晚期阶段时几乎一模一样,山本深感震惊。当时军令部主张打持久战,继续固守防线,但山本产生了不同的看法:“现在不预先给予大打击,就没有机会挽回了。”
山本对美国战争潜力的认识太深刻了,他知道,在美军加速北进,局面持续恶化的严峻形势下,日本如果再坐等下去,就只有死路一条。
4月3日,山本打破开战以来主帅身居后方的惯例,亲临拉包尔航空基地,发起“伊代号作战”。
“伊代号作战”是一次大规模的空中反击战。山本从各航战部队抽调飞机160架,加上海军岸基飞机190架,编成了一个飞行集团。就飞机数量而言,这个飞行集团既赶不上偷袭珍珠港时期的南云机动部队,也不及菲律宾、马来战役时期的基地航空兵,更不用提作战水平了——一名飞行员因为技术不熟练,竟然刚起飞就掉了下来。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在流年不利的背景下,就算把整个日本海军的力量都握一起挤干水分,能剩下的恐怕也就这些了。山本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