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黑枪小三口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才抬了起来,三个人在柳条通中兜兜转转的就往河边走去。
  柳条通是东北人对江河边上一丛丛柳条为主的杂草灌木湿地这种地貌统称。
  里面处处是一人多高的柳条和各种杂草灌木,水泡子(东北话,指水坑水塘)、烂草塘子(密草杂木半盖着的水塘水沟)、塔头垫子、浅水沼泽、榛材颗子、支愣八翘荆棘丛、旧河道的沙滩石头穿隔其间,野果野菜琳琅满目,飞跑爬游的动物数不盛数,是人类采摘和猎捕的宝库,也是古今躲避兵灾的好去处。
  三人躲藏的这个柳条通沿河向东有几里地长,半里地宽。他们绕来绕去就绕到了贴近河边的几块大石头中间坐下来,这里很隐蔽,周边密草与灌木环绕,却是离刚才开枪的地方只有五六十米远,中间有种种地形和草木相隔。
  这里是王南在柳条通里下夹子下套子时,在这一带瞎转悠很久才无意中闯进来的隐秘处。


第四章 难熬的一夜与无法分开的亲人们

  王南坐了下来,身上的东西往石头堆上一放,就把一路上压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家那边咋了?”
  两个女孩不知道怎么说起,对视了半天,喃喃的互相补充说:
  “我们俩个在大地边上挖野菜”
  “有几个人带着日本兵过来了”
  “我们就跑到草丛里躲了起来”
  “听到他们在开枪”
  “后来就看到房子着火了”
  “有两个日本兵看到我们就追”
  “我们就往这里跑”
  “就碰上你了”
  王南从两人语无论次的话语中听了个大概,却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有些急了:“那,别人都往哪儿跑了?”
  他很想知道家人们是否安好。
  两个女孩子都在摇头,一个说:“不知道”,另个说:“没看着”。
  这时,三个人听到日本人说话的声音,由远至近的,一群日本士兵就进了柳条通里。
  三人大眼瞪小眼的把嘴都闭上。
  听声音日本兵来了六七个人,一个个语气都很激动,话音很急促,声音也很大,三个人只好静静地窝在石头堆里。
  以王南的年龄和阅历能想到家人情况很不乐观,甚至真相都可能呼之欲出。只是他心中不肯相信,宁愿家人们都平安无事。
  落日印在汤旺河上,却没有一点色彩,河水如同黑色带子一般滚滚向东,河面上连条冒泡的鱼都没有。
  王南越看越觉得憋屈和烦躁,为了让自己不再去想那种糟糕可怕的情形,他慢慢的打开了一个背包,把东西轻轻的掏出来。
  日本关东军都是精锐部队,现在中日战争刚刚开始,日军士兵随身带的东西都是不减配的标准作战装备。
  王南扒下来的除了步枪,还有挂在皮带上的剌刀、弹药盒和手雷,两个水壶,两个小挎包。
  挎包里装着手巾和包好的小肥皂,有一个小水杯,此外就是一些调味品如味增、盐、茶、干菜什么的,有的标了汉字,又的打开才知道是什么。
  皮革与帆布做的背包和紧绑在周边的各式东西,最上面是扎起来的军毯和一大块帆布,后面外挂着饭盒,饭盒里放着满满的精米(大米)。
  左侧绑着分成两部分的小铁楸、右侧绑着雨衣。
  背包里放着衣服袜子鞋子蚊帐药品,还找到了两盒肉罐头和两大包上面写着军粮的饼干。
  王南稍稍翻了下另一个背包,看出两个背包里装的都差不多。
  天色已暗,王南见三个人的头顶上已经聚集了一大堆蚊子小咬,就把打开那个背包里的蚊帐四角压在石头上,地上铺上雨衣。
  王南先钻到里面坐了下来,二丫把李秀推到他身边也坐了进来,放下蚊帐门,三个人挤在小小的蚊帐里除了心里咒骂日本兵无计可施。
  一整夜日本人都在不远处活动,说话、走动、砍树的声音几乎没有间断,半夜里还开了两枪,他们这里躲在这里还能隐约看到日本人点了很大一堆火。
  躲在小蚊帐里,三个人不敢说话也不敢睡觉,万般的怨气只能压抑着,就这么迷迷糊糊坐到了天亮。
  太阳高高升起时,三个人的肚子已经饿得咕咕直叫,身体也开始有些抽筋的兆头,只好慢慢爬出蚊帐,小心的蹲在原地活动着。
  大概九点多到十点钟的样子,日本人的声音终于离去。
  精神与体力的被压制了一夜,让昨天只吃过上午饭的三个人饿的无法控制。
  三个人立刻抓起背包里扒出来的饼干,分吃起来。
  等三个人背着大包小包端着枪从柳条通里慢慢走出来,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女孩们这时才把事情的经过理顺了出来。
  昨天临近下午饭的时间,除了王南到柳条通里打猎没回来,小村落里的人都在,男人们在修缮着草房,女人们在大伙房里忙着席面,小男孩们围着草房拿着木枪追逐着玩耍,小女孩们在看着母亲们做吃的。
  李秀和二丫两人就走到离村子两三百米的地边挖野菜。
  她们就在这里,看到了远处有几个人带着一队日本士兵从山脚转了过来。
  日俄战争后,小鬼子与老毛子就是东北人眼里的两大祸害,没有大姑娘小媳妇不躲的。
  两个女孩子看到日本人过来就往草丛后面躲藏,没多久,她们俩就听到了一阵枪响。
  二人知道不会发生什么好事,一直心惊胆战的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