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序曲·21世纪科幻小说杰作选》

分类: txts3

从书架移除




未来的序曲·21世纪科幻小说杰作选
作者:刘宇昆 等
内容简介
《未来的序曲》是最新最权威的外国科幻选集。雨果奖最佳编辑严选34篇明星代表作,新世纪短篇科幻的饕餮盛宴!2位雨果奖最佳编辑,权威悉心严选。34位幻界新锐之星,代表作品大比拼。汇集目前最热的外国科幻作家,刘宇昆、保罗巴奇加卢皮、约翰斯卡尔齐、彼得瓦茨、科利多克托罗等等,星光灿烂一网打尽。 如今,科幻已经不再处于边缘地位,它已经是社会文化风貌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本选集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完成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本要在2010 年完成,在2011 或2012 年出版。但是,等待或许让这本书变得更棒了,因为更让编者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有理由相信,读者们也一定会在本书中发现许多值得欣赏、沉迷和争论的内容。

序 言
您手中这本选集中的短篇小说来自于我们眼中一些最棒的科幻作家,他们的才华在世纪之交的这段时间开始凸显。“开始凸显”就是我们的编选原则。许多作家在发表处女作很多年之后才吸引到大众的注意。比如威廉·吉布森,他凭借1984年出版的《神经浪游者》一书在科幻文学界一炮而红,然后又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其实,许多年之前他就开始发表短篇小说了。同样地,这本选集中的一些作者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发表短篇作品,但他们全部是在2000年之后才获得广泛注意的。
主编一本展现新世纪科幻新声音的选集,这个主意于我们二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我俩的口味并非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好作者和好故事,我们能达成相当一致的意见。我们都学习科幻史,而且对其中的问题各有见解。我们俩都不喜欢当“类型警察”,不喜欢蛮横地判断什么是合格的科幻,什么不是。此外,我们两人都已从二十世纪核心科幻读者群的心态中走了出来。当年的科幻亚文化圈,不论是职业的还是粉丝性质的,都有一种真诚而热切的愿望,就是直面蔑视科幻的主流文化,捍卫并且鼓励科幻的发展。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许多战斗都已经取得了胜利,而另一些问题已经变得无关紧要。
如今,科幻已经不再处于边缘地位,它已经是社会文化风貌中根深蒂固的一部分。这本选集中的所有故事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
完成这本书花了很长时间,比我们设想的要长得多。我们本希望在2010年完成,在2011或2012年出版。但是,等待或许让这本书变得更棒了,因为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好好思考。比起三年前,我们对自己的选择更有信心了。我们有理由相信,您会在本书中发现许多值得欣赏、沉迷和争论的内容。
<blockquote>
戴维·G.哈特威尔帕特里克·尼尔森·海登
</blockquote>

无赖殖场
查尔斯·斯特罗斯
查尔斯·斯特罗斯出生在利兹,成年后大部分时间生活在苏格兰的爱丁堡。这是一个现代科幻作家云集的城市——伊恩·M.班克斯、肯·麦克劳德、汉努·拉亚涅米都来自这里。他们的作品针对人类和技术圈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众多犀利的原创观点。斯特罗斯早在1985年就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作品,这使得他明显有别于本书中登场的21世纪科幻作家群。2001年发表在《阿西莫夫科幻杂志》上的《龙虾》终于为他赢得了声誉,这个短篇之后成了他2005年长篇小说《渐速音》的开篇。科幻百科全书如此评价:“在科幻小说中描绘奇点对人类生活冲击的最有力尝试。”当时斯特罗斯已经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博客作者,这个写作习惯延续至今。近十年间,他成了现代科幻小说领域的核心人物之一,两次获得雨果奖的短篇小说奖,是整整一代饱受黑客文化熏陶的年轻人最喜欢的科幻作家之一。
2003年的《无赖殖场》将故事背景设置在近未来,在其他科技和经济革命偃旗息鼓之后,生化科技推动之下的社会革命仍在继续。这篇作品充分展现了斯特罗斯的才华:奇诡辛辣的叙事声音、层出不穷的科技创意、对刚刚浮出水面的社会发展新趋势的敏锐直觉。自不必说,作品还遵从了科幻的一项伟大传统:将文字隐喻变成现实,赋予“集体农场”这个概念以全新的含义。
这是三月一个晴朗、清冷的早晨,一抹薄薄的轻云扫过东南方向的天空,飘向初升的太阳。乔坐在驾驶座上,身体微微打颤,他转动了发动手柄。这是一辆陈旧的前卸式拖拉机,他常开着它清理牲口棚。和驾驶它的主人一样,这辆古老的梅西·弗格森农用机也有过焕然一新的好光景,但它经历的坎坷更多,不只从乔一个人手里领受过折腾。柴油发动机咔哒直响,吐出一连串蓝色浓烟,像犯了胃病一样叫唤个不停。乔的脑子和头顶的天空一样空白,他把拖拉机推上档,抬起前铲斗,开始转向牲口棚敞开的门——正好看到一个巡游殖场从大路上晃荡了过来。
“浑蛋。”乔骂了一声。拖拉机的发动机发出一阵不祥的震颤声,熄火了。他瞪大眼睛,又看了一眼,从拖拉机上爬了下来,向农场大屋的厨房门口蹒跚走去。“玛蒂!”他大喊,忘了别在运动衫下摆上的那个对讲机。“玛蒂!来了一个殖场!”
“乔?是你吗?你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