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大明金龟婿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谁会想到搞那些东西需要天量的启动资金!

炼钢水泥,他家有钱但所有财产不够开一个矿厂的;火药是官方的违禁品,一般人没有权力不让弄这个;玉米红薯的种子需要去找到下西洋、南洋找!别的……杨翎在县城大街小巷逛得腿都细了,结论是没钱干啥也不行。

头一桶金太难搞了。变革至少要几千两,万两银子,而他平常花的就是几两银子,富二代竟没钱!而他娘给他的零花银子,还不够塞牙缝的,而且他娘亲是强势夫人,没法多要的,不好惹!

无奈的他溜达到了酒楼茶肆,听姑娘唱了几段曲儿后,倒突然来了灵感:

“我前世就是写小说的,这一世老本行,就算穿越到了石器时代都能用!”

他穿过碎石小径往回走,路过一个富裕家的庭院时,前面很热闹,婆娑摇曳的树上缀满五颜六色小纱灯,很多名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歌伎,排坐在草坪红毡上鼓琴吹奏,迎接尊贵客人,胭脂花粉的香味在风中飘漾,花圃中菊花或红或黄在阳光里争芳斗艳。临湖边搭着一座戏台,红灯高悬,彩旗飘扬。

当时台上正演着杂剧《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关羽面如重枣,手捧长髯,周仓双手抱青龙偃月刀侍立于后,关羽正摇头晃脑的唱道:

水涌山叠,

年少周郎何处也?

不觉的灰飞烟灭,

可怜黄盖转伤嗟。

破曹的樯橹一时绝,

鏖兵的江水由然热。

好教我情惨切!

这也不是江水——

二十年流不尽的英雄血。

……

杂剧!好美的腔调!就是这个!杨翎突然发现了新大陆!

杨翎发现,这儿很多地方城市不大、人口也不算多,但娱乐业真挺繁荣的,各种酒楼茶肆,各种青楼里人拥挤不动,唱歌、唱戏的对舞台剧本、杂剧、小说故事的需求量特别的大,明朝嘛,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就有三个了。

当时他很有职业敏感的想:“对呀写小说挣钱?就这么定了!”

接下来的数天,他打了鸡血般的往这些地方跑,酒楼、茶坊、青楼、歌楼、剧院,打听着联系着谁会买他的剧本或者小说的版权。结果不少老板好像都和他还挺熟的,问他不是有什么新作了。难道原来的杨翎交过稿?

“我……正准备写!”

杨翎心里暗喜,又连续观察了数天,花银子看了数场戏曲、曲艺、演出,揣度观众心理……最终心里有了底。

这时代,文娱的潮流嘛……无非是写些才子佳人戏,像什么《西厢记》的经典最红最火不过,“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写的《牡丹亭》现在还没有,《金瓶梅》还没出,但四大名著出了仨,各种改编版本的小段子层出不穷。

他从文字和信息大爆炸的年代来,怎么写小说怎么挣钱,这是他生存的本能,他比较熟悉了。

要说这人要是顺利走路都是顺风的,刚回家从他一堆书稿里面一翻,就发现有本成稿,名字是《紫荆记》。

哦!还真是他闲下来随便写过的一部几万字的小说手稿!

杨翎翻着手稿,这《紫荆记》词句尚可,但从手稿上的尘土来看,肯定这不是成功的作品,他提着笔想着怎么修改:“《紫荆记》名字感觉更像杂剧《西厢记》的,不过小说和剧本总是有区别,又有相通的地方吧?”

难道“雅”的程度还不够,因此没有被出版?还是怪才子佳人的题材写烂了,而作者又太没名气?

杨翎这么想想真的泄气了,可不就是这样吗?但他又灵机一动:

“《西厢记》我看过,‘雅’的程度我自叹不如王实甫,就算坐火箭也追不上人家,更不用说什么《牡丹亭》,什么三国水浒,那都是名著更比不了,但我就没有活路了吗?不!我可以往‘俗’的方向发展,通俗文学嘛!”

这样细看,原作并是一无是处,什么英雄救美,私定终身等桥段,在当时得算是突破性的“潮流套路”,而其云腻雨香的粗俗描写,迎合俗人心思很彻底,杨翎都觉得脸上发烧,原来那家伙也有闷骚的一面,这不就是后世的暧昧文、小黄文嘛!还文言文呢,就算是用甲骨文也掩盖不了骨子里面泛黄的本质!

得嘞!古体杂剧本诗词歌赋,字字吟哦得要有意境有价值,他就不再往这方向努力了,他决定在新突破点上发力,那就是剧情,剧情,更爽的剧情,某人当了写手后,“要更俗的”这思路很熟,节操掉了一路!

杨翎他提起了毛笔,大幅修改原来写的小说,题目他想想还是保持原名《紫荆记》。

方向在原文有点狗血的基础上,加了更多更狗血的桥段,什么让男主掉进山洞遇到老爷爷,什么学会了武功然后大杀四方,什么扮猪吃老虎,最终抱得美人归……加了无数的桥段更多的爽点,且不再虐主……

说也奇怪了,杨翎一写起来这些,开了外挂一样,有时候一些资料是直接从脑子里面往外跳的!

“终于写完了!嗯,够爽够黄的了,小试牛刀,只是底线有点低了,但咱们不是为了尽快‘改写历史’嘛!”

第3章 还是先洞个房吧?

熬了几个昼夜,熬夜不算什么了,写完后杨翎觉得踌躇满志,能赚钱。

但把稿子送出后一连数天,却无人问津。

杨翎受到了巨大的打击:在这儿写小说挣钱也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