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华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他又能做什么啊?
  他只是一个不到十五岁的乡野少年,初出茅庐,见闻匮乏,不能左右任何人的想法,只能像大部分人一样捶胸顿足,然后继续过这样的生活,不能对这个国家做出任何改变。
  师伯让自己下山游历,是不是想让自己看到这些呢?看到自己的渺小,发现自己的不足。
  李怿摇摇头决定不再去想,烦心事永远在那里,何苦去想。于是背上自己的剑,一路打听,最终找到了狄仁杰如今的住处。
  狄公的府邸在尚贤坊,地处神都之南,毗邻几个王公和高官的宅子,十字街两侧土垣整齐,也很安静。偶尔有街卒路过,拦住他盘问了好半天。
  从街卒口中得知,狄仁杰早已不在府中,究竟去了哪里也不是他们这些小卒子会知道的,于是李怿便去敲狄府的角门。
  李怿编了个故人之子的名头,守门的人也不敢怠慢,叫出了一位年轻人来与他接洽。这人衣着讲究,看着便是个管事的人。管事告诉他,狄仁杰早已出京去江南道,具体在哪里,不得而知。
  管事邀请他暂时住下,李怿哪里敢,连忙告辞,也不久留,就顺势回客栈收拾物品准备离开。
  云来居的掌柜取出一封信交给他,道是有他的来信。李怿看了眼封头,果然是师伯的名号。拆开一看,原来是知道他在洛阳盘桓了好些时,并嘱咐他好好玩,没有要紧事不要回山,平时记得写信云云。
  没有师叔的消息。想师叔那么一个洒脱的人,估计也不会留在山间小院太久,何况他每次和师父的相见,都如天雷勾动地火,非要分出个上下才好。
  想起师父,又是一阵烦躁。有关师父的话,师伯并未吐露一字,他也实不敢猜测,不知是否已经无虞,可为何也不给自己写信。
  为了确定自己下一步的行程,李怿将江南道的府州排列在一张纸上,然后裁成数个小纸条,各团成一团,放在一个罐子里。轻轻摇了几下,随意取出一团,里面写的地方,就是他下一个目的地。
  将小纸团揉开,只见里面写了两个字:湖州。再掏出一个球:江州。
  李怿想了想从前背过的疆域图,在几地之间大致画出了一条线。
  别说,风景还挺多的。
  洛阳以北坐落着北邙山,是历代皇帝以及家族的陵寝所在地,也是洛阳人佳节首选踏青的地方。武皇将避暑行宫修建在北邙山上,每年盛夏均要在此度过。
  北邙山风景秀美,登上山,如果恰逢日落时分,则依稀可以望见万家灯火;如果是在白日,则可远眺伊洛二川之形胜。
  洛阳之东的山脉间,则有天下险关――虎牢关。太宗皇帝就曾于此大战窦建德,立下赫赫威名。如今这里也是军事重地,驻守重兵,户籍查验十分严格。
  不过李怿则要走另一条路。在离开北邙山之后,一路坐船南下,是取道江南的最快路线。这一切还要感谢前隋的炀帝,虽然他滥用民力修建了这条贯通长安、洛阳直到江南的大运河,但是确实在这近百年里,成为连通南北最快速的通路。
  在洛阳左近就可以直接乘船,沿河可一路直达余杭。湖州就坐落在杭州之北,也是一个大城。此地物阜民丰,丝毫不堕鱼米之乡的美称。
  不过待他将要离开洛阳时,却发现根本找不到南下的客船。
  只见数艘大商船停泊在渡口,船工以及劳力正在不停往船上运输货物,那些大箱子很是沉重,需要许多人才能抬起来。
  不知是谁想出了一个妙招,将粗细相似的滚木垫在箱子下,慢慢推着走,然后根据箱子的前进不停往前增加木材,这样就会省下很多人力。
  看这大船吃水极深,这样的箱子不在少数。
  李怿觉得有些奇怪,但是他没有凑上前去――他那平时看着都不太靠谱的师父,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觉得很有道理。
  就是出门在外,如果觉得有奇怪之处,千万不要没脑子往前凑。因为往往最正常的事情,其实是最不正常的。
  有许多人都被堵在了路上,不过都在看这个热闹,有些人眉间隐隐有愁绪,大概是码头的戒严所造成的。
  “这是官船,专门运输盐铁,贡品。”李怿身旁便蹲了个老船工,见他好奇便道,“几日前官府便贴出告示,今日码头戒严,所有客船取消,所以小郎,你可明日再来。”
  “多谢告知。”李怿正准备离开,忽听老人喃喃自语,“不对啊,如是官盐或贡品,该是拆卸才对,怎么装船……”
  李怿脚步一顿,随即离开了。
  第二日,李怿如期坐到了船。这是他第一次坐大船,感觉很是新鲜。他跑到甲板上,感受风吹过全身的感觉,看着水波荡漾,船工的船桨划过水面激起的浪花,都让他无比开心。
  不过他很快就笑不出来了,而是扒着船舷吐得昏天黑地。
  甲板上的船工看他狼狈的样子,笑道:“郎君是第一回 乘船罢,第一回乘船之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眩晕,还是早些回房休息为好。”
  李怿只好回了自己的房间。
  最开始两天还好,后来每天开窗都是这一片看不到尽头的河,便十分无聊了。
  所幸这船停靠每一处码头,所以李怿有幸见识到了好多个不同的城邑,不过想着自己的目的地,他便没有走太远,只是沿途补充了一些零食。
  等到了目的地湖州,船已经行过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