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算法》
分类: txts3
魇几乎都不是现实的反映。毫无疑问的是,他们使用的设备要先进和成熟得多,远非我梦境中的旧时代印象可以比拟。我没有亲历现场,所以我永远也不会知道他们实际是如何操作的。他们肯定秘密前往阿尔及利亚完成了这项工作,因为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法律都会认为这是一场谋杀。
前往波士顿取回骨灰的时候,我还一同拿到了扫描结果的拷贝,二十张火柴盒大小的硅晶片,就是为了这些东西,我妹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神情冷漠的官僚面前,我把它们一片接一片地踩碎在他办公室的水泥地上。
妹妹最后的时刻也被捕捉到“节奏逻辑”公司超级计算机的电子记忆中(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最后的时刻,对我而言,那些记录已经超越了最后的时刻,它们发生在我妹妹曾经去过的地方,我却觉得那里比月球的表面还要陌生)。她的电子生命模型在基于她大脑扫描结果构建的神经网络上运行了不到五秒钟——对她来说是一种永恒——经历了数十亿次每秒的高速计算之后,模型崩溃了。
他们需要好些年才会完全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工作组里一位神经病学家猜测,她在那些电路中度过了十分漫长的主观时间,而又完全缺乏身体和感官反馈,这次尝试失败的原因也许与此有关。设想一下,你被禁锢在黑暗之中不能动弹,不能感觉到你的手指、脚趾和努力呼吸空气的肺,伴随你度过漫长时光的只有你的思维。一颗装在容器里的大脑终究要发疯,毕竟,身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她先是摆脱了身体,接下来很快,便丧失了理智。
莉斯六岁时,问父亲她的灵魂什么样。
“可能像一只蝴蝶。”父亲说。不错的回答,特别多的中世纪画作都支持这个说法。
“这么说,灵魂非常轻了。”她说,努力让自己的观点合乎逻辑。
父亲把她举过头顶,帮助她装成蝴蝶的样子,在母亲的盆栽间挥动着手臂。从果园一直到山顶,都可以听见她的笑声。
多年的诉讼没能迫使“节奏逻辑”公司销毁我妹妹的意识拷贝。“节奏逻辑”公司坚称那些拷贝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数据,对于将要进行的所有人工智能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各界的骚动随之而来,结果《反毁坏性扫描法案》得以通过,“节奏逻辑”公司被禁止在北美运营。这多少对我有些安慰。
莉斯离我而去,被困在另一块大陆上的机器存储阵列中,我甚至没办法找个合适的方式悼念她。他们一定在秘密地用越来越精良的神经网络尝试复苏莉斯,莉斯也肯定在不断地经历着身体和意识的缺失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那些拷贝中的哪一个是我的妹妹呢?我该悼念其中的哪一个呢?
所以在此期间,我专注于明信片收藏和烤蛋糕,用早晨的阳光和咖啡香味滋养我的身体。我等待自己大限到来,这样贝丝就能用合适的方式悼念我了。
我咬了一口乔纳森苹果,让那种奇妙的酸味袭遍全身。
(耿 辉 译)
<ol><li>
田纳西·威廉姆斯名著《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
</li><li>
1811~1816年,英国手工业工人中参加捣毁机器的人,此处引申为反对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人。???
</li><li>
又称逆向工程,指根据已有的东西和结果,通过分析来推导出具体实现方法的技术。这里指通过研究人脑,分析并推算出人脑的运行方法,从而达到人工制造人脑,创造意识。???
</li><li>
Destructive Electromagnetic Scan To Increase Neural Yield,首字母的缩写即为“命运(DESTINY)”之意。???
</li> </ol>
奇点遗民
<blockquote>
我已经越来越懒得走出家门,更别说离开洛威尔。
最近,我们围墙之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荒芜与危险。
熊又重新出现在马萨诸塞州东部,森林一年比一年浓密。
还有人宣称看见狼群在森林里游荡。
</blockquote>
奇点时代到来之后,大多数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那些活死人可怜我们,称我们为遗民,似乎我们成了没法及时登上救生艇的冤魂。他们无法理解我们为何要选择留在世上。因此,年复一年,他们想尽办法,无情地偷走我们的孩子。
我出生于奇点元年,也就是第一个人被上载到机器的那年。教皇声讨这位“数字亚当”,数字精英们却为之欢呼雀跃,而余下的人则竭力去理解这个新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渴望长生不老。”率先尝试将自己数字化的永生公司创始人亚当·艾弗曾说。他的这番言辞以录音的形式在整个互联网上播放,“现在我们如愿以偿。”
永生公司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修建起庞大的数据中心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忙于裁决生命数字化是不是谋杀。每个上载到机器的人都会抛下一具没有生命的躯体,毁坏性的扫描过程把大脑弄得血肉模糊。但是,对于这个人、他的精神、他的——很难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灵魂而言,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他是否成为了人工智能?由硅和石墨烯替代神经元之后,他还是一个人吗?这仅仅是为意识进行的一次硬件升级,还是整个人变成了纯粹的算法、机械模拟的自由意志?
老人和病入膏肓的人率先进行了数字
前往波士顿取回骨灰的时候,我还一同拿到了扫描结果的拷贝,二十张火柴盒大小的硅晶片,就是为了这些东西,我妹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那个神情冷漠的官僚面前,我把它们一片接一片地踩碎在他办公室的水泥地上。
妹妹最后的时刻也被捕捉到“节奏逻辑”公司超级计算机的电子记忆中(我认为,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最后的时刻,对我而言,那些记录已经超越了最后的时刻,它们发生在我妹妹曾经去过的地方,我却觉得那里比月球的表面还要陌生)。她的电子生命模型在基于她大脑扫描结果构建的神经网络上运行了不到五秒钟——对她来说是一种永恒——经历了数十亿次每秒的高速计算之后,模型崩溃了。
他们需要好些年才会完全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工作组里一位神经病学家猜测,她在那些电路中度过了十分漫长的主观时间,而又完全缺乏身体和感官反馈,这次尝试失败的原因也许与此有关。设想一下,你被禁锢在黑暗之中不能动弹,不能感觉到你的手指、脚趾和努力呼吸空气的肺,伴随你度过漫长时光的只有你的思维。一颗装在容器里的大脑终究要发疯,毕竟,身体也是不可或缺的。
她先是摆脱了身体,接下来很快,便丧失了理智。
莉斯六岁时,问父亲她的灵魂什么样。
“可能像一只蝴蝶。”父亲说。不错的回答,特别多的中世纪画作都支持这个说法。
“这么说,灵魂非常轻了。”她说,努力让自己的观点合乎逻辑。
父亲把她举过头顶,帮助她装成蝴蝶的样子,在母亲的盆栽间挥动着手臂。从果园一直到山顶,都可以听见她的笑声。
多年的诉讼没能迫使“节奏逻辑”公司销毁我妹妹的意识拷贝。“节奏逻辑”公司坚称那些拷贝是非常重要的科学数据,对于将要进行的所有人工智能研究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各界的骚动随之而来,结果《反毁坏性扫描法案》得以通过,“节奏逻辑”公司被禁止在北美运营。这多少对我有些安慰。
莉斯离我而去,被困在另一块大陆上的机器存储阵列中,我甚至没办法找个合适的方式悼念她。他们一定在秘密地用越来越精良的神经网络尝试复苏莉斯,莉斯也肯定在不断地经历着身体和意识的缺失所带来的孤独和痛苦。那些拷贝中的哪一个是我的妹妹呢?我该悼念其中的哪一个呢?
所以在此期间,我专注于明信片收藏和烤蛋糕,用早晨的阳光和咖啡香味滋养我的身体。我等待自己大限到来,这样贝丝就能用合适的方式悼念我了。
我咬了一口乔纳森苹果,让那种奇妙的酸味袭遍全身。
(耿 辉 译)
<ol><li>
田纳西·威廉姆斯名著《欲望号街车》中的女主人公。???
</li><li>
1811~1816年,英国手工业工人中参加捣毁机器的人,此处引申为反对机械化和自动化的人。???
</li><li>
又称逆向工程,指根据已有的东西和结果,通过分析来推导出具体实现方法的技术。这里指通过研究人脑,分析并推算出人脑的运行方法,从而达到人工制造人脑,创造意识。???
</li><li>
Destructive Electromagnetic Scan To Increase Neural Yield,首字母的缩写即为“命运(DESTINY)”之意。???
</li> </ol>
奇点遗民
<blockquote>
我已经越来越懒得走出家门,更别说离开洛威尔。
最近,我们围墙之外的世界变得越来越荒芜与危险。
熊又重新出现在马萨诸塞州东部,森林一年比一年浓密。
还有人宣称看见狼群在森林里游荡。
</blockquote>
奇点时代到来之后,大多数人选择离开这个世界。
那些活死人可怜我们,称我们为遗民,似乎我们成了没法及时登上救生艇的冤魂。他们无法理解我们为何要选择留在世上。因此,年复一年,他们想尽办法,无情地偷走我们的孩子。
我出生于奇点元年,也就是第一个人被上载到机器的那年。教皇声讨这位“数字亚当”,数字精英们却为之欢呼雀跃,而余下的人则竭力去理解这个新世界。
“一直以来,我们渴望长生不老。”率先尝试将自己数字化的永生公司创始人亚当·艾弗曾说。他的这番言辞以录音的形式在整个互联网上播放,“现在我们如愿以偿。”
永生公司在斯瓦尔巴特群岛修建起庞大的数据中心之后,世界各国开始忙于裁决生命数字化是不是谋杀。每个上载到机器的人都会抛下一具没有生命的躯体,毁坏性的扫描过程把大脑弄得血肉模糊。但是,对于这个人、他的精神、他的——很难选择一种合适的表达——灵魂而言,究竟又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呢?
他是否成为了人工智能?由硅和石墨烯替代神经元之后,他还是一个人吗?这仅仅是为意识进行的一次硬件升级,还是整个人变成了纯粹的算法、机械模拟的自由意志?
老人和病入膏肓的人率先进行了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