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自诩伟大,也不敢忽略“上帝”的存在。

需要提及的是,作为群山之首的泰山,也不是什么帝王都有资格拜的,中国历史也就是秦皇汉武等极少数几位有这资格。强调君权表彰功绩说完了。好,我现在是皇帝,我告诉除了皇帝外的你们所有人。我的位置是上天给我的,我得到上天的独家授权,所以,你们不要想太多了,好好干你们“不是皇帝”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吧。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也是巡游的最大目的――求仙问药。此事贯彻嬴政后半生,几乎成了秦帝国国策。

始皇被后世臭骂,理由之一就是焚书坑儒事件。焚书是为了统一思想,百家争鸣虽好,但对一个初建的帝国却未必,此勉强褒贬参半,至于坑儒就有些说不过去了。而坑儒的导火索就是求仙问药。

嬴政曾拨专款派方士卢生、侯生去找仙药。这二位出去数月,一路游山玩水好吃好喝求药经费花完了,药却没找到,于是决定逃跑。跑就跑吧,两位仁兄偏偏还把嬴政臭骂了一顿,说:嬴政这样的暴君,让他长生不死还得了吗?

消息传出,始皇帝彻底怒了。下令御史立案侦查,要严办重办。

之前的韩众带钱逃跑了,之后的徐福带着钱和美女也逃跑了,想不到,姓卢的和姓侯的不但逃跑,还如此嚣张。

儒生们被捕,一个供出一个,推倒多米诺骨牌,最后一统计涉案人数竟达四百六十多名。嬴政没和他们废话,直接下令活埋。继焚书后,始皇帝终于又完成了坑儒壮举,为后人留下脍炙人口的四字成语。

求仙之旅处处碰壁,即便如此始皇的热情还是一路高涨。最后,当一切办法用尽,还是没能见到神仙,当然也没有见过神仙送来的仙药。手下人也慌了,就有人说,“恶鬼辟,真人现。”

这位的意思是说:你到现在还没有看到仙人不是你的问题,是你身边“叶”的问题。你身边有恶鬼,仙人当然不会出现。你把恶鬼驱散了,仙人就来了。

问题来了,谁是人谁是恶鬼,这个怎么区分?皇帝就是皇帝,在这种生物面前,一切的难题都将化为飞灰,更何况人家是始皇帝。嬴政想了个妙计,既然分不清谁是恶鬼,那么我就谁也不见。让一切复杂问题见鬼去吧。

从这天起,道路被高墙封起来,连接各个宫殿的通道变成了甬道。嬴政下令谁也不许泄露他的行踪。这里还有个小花絮,有一回嬴政在梁山宫上见到丞相的车辆多而华丽,比较不满。很快丞相立刻削减了随行车辆。消息传出,始皇大怒说,一定是有人泄露了我说的话。于是立案侦查,可惜查来查去都查不出是谁泄露的。嬴政一怒之下,将当时所有身边伺候的人都处死。从此以后,再没有人知道嬴政的行踪。

公元前259-公元前210年,7月丙寅日,嬴政走到了他生命的终点。享年50岁。

在中国漫长历史中,这位大誉大毁集于一身封建帝王的一生,其功过有无数人品评过,也会有无数人继续品评。其中最为精彩的可以说是西汉政论家贾谊《过秦论》。

精彩到什么地步?连司马迁都大量引用。当然,在今天来看这算是非法转载的一种。

他赞叹说:姓贾的说得真是太好了(就好像他亲眼看过一样)。

我们总结一下,姓贾的说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话虽多,但最后得出的结论很简单。他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

请大家记住这句话,后面我们会再三提到它。

好,哀悼仪式完毕。

在嬴政悄悄死去的那个夜晚。真正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有李斯、赵高、胡亥、几个随身伺候的宦官,活人说完了。请大家不要忽略还有一位――死人嬴政。在今后的一段日子里,以上所说这几位(无论死的活的)他们将要同车共济许多许多天。当然,死人嬴政是被迫的,且无从反抗。

丞相的决定

嬴政临死前写了一封信给长子扶苏。信很短,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这封信对扶苏下了两个命令,先把兵权交给蒙恬,然后赶到咸阳主持我的丧礼。

按照当时的习惯,谁主持葬礼谁就是皇位继承人。

嬴政将皇位传给长子扶苏可以说是早就决定好的。这一点来看秦始皇不啻是一位深谋远虑的帝王。

即便这样,立太子这样的大事也显得太仓促。太子是储君是帝国的未来。以嬴政这样的帝王不可能考虑不到这一点。虽然心中早确定了人选,却迟迟没有昭告天下。说到底也是求仙问药害的,他压根就不相信自己会死。

扶苏是长子,嬴政一直将他当做皇位继承人来培养。秦帝国统一后一直采用高压政策治国,比较骇人听闻的就是焚书坑儒事件,到了这位帝王的晚年,他大概也意识到,长期高压统治国家和人民都已经快达到极限,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在继他之后,需要的将不再会是一位如同他一样的铁血帝王。

宽厚仁爱的新君将更利于国家的恢复,人民的安定。另外他的这个大儿子自己也相当争气,为人宽厚正直有德行。性格南辕北辙的父子俩在很多事情上都有不同见解,有时候激动起来吵上两句也是有的。

可即便如此,以秦始皇这样性格的一个人。在扶苏屡次反对自己的情况下都没有动怒杀掉他。而只是远远地打发他去边关和大将蒙恬驻守边关,让他在军中树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