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折钗记
分类: qsxs
,这不,眼见得家里困难,只能求上四哥了。”
来旺听得贾芸的称赞,不由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将手中的帐册笼入袖
内,摇头笑道:
“你可别胡嚼舌头,要说主子面前第一得力的,那是咱们平姑娘,哪儿就轮
得到我了,不过是替人跑腿罢了,芸哥儿,咱们兄弟一场,好歹你既然求到
了我这儿,我却不能扫了你的面子。你想必也知道,这些日子,为了咱家贵
妃娘娘省亲之事,府里府外那是千头万绪的差事,你干等在这儿,便是明天
也未必见得到真主子。我卖你一个便宜,前些天,府里政老爷带着宝二爷和
那些门客们游园子,作了好些匾额对联,现正央总步胡同里的张石匠在镌刻
,今天下朝后政老爷就要亲自去取,你何不守在那儿,有什么事情也好当面
请托,岂不比等在这里强上百倍。”
贾芸一听,连声称谢不绝,没想到贾琏和王熙凤没有碰上,却意外有了一个
认识贾政的机会,要说红学史上,虽说大多对这个贾政评价不高,目其为伪
君子,假正经,不过从书里来看,曹雪芹却似乎并没有多少批判的意思在里
面,他不过是恪守着所谓封建君子的道德标准,要说心肠阴毒,恐怕是“抬
举”这位政老爷了。
看着来旺施施然走进园子,贾芸也不再耽误,直接往总步胡同而去。他知道
,要想给贾政这样的人留下好印象,光凭来旺所说的守株待兔那是远远不够
的,贾政喜欢的是饱学方正的读书士子,要是自己能在那些匾额对联上稍稍
露一下身手,说不定倒是能唤起对方的注意,给自己在荣国府的进阶加上一
枚砝码。
总步胡同离宁荣街并不很远,从头到尾,几乎全是石匠和木匠的铺子,一路
之上,敲凿打击之声不断,颇有特色。贾芸很快找到了这儿最著名的石匠张
,这个年逾半百的老头正低着头指挥着学徒们在赶工。宽敞的厅堂内,四处
都是已经完工的牌匾,诸如“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之
类的不一而足,显然都是贾宝玉当日的杰作。
不过贾芸并没有关注这些,他四下寻找,终于在角落处的一方青石上,看见
了“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呵呵,老子的进身之阶,只在你们四字身上了。”
贾芸微微一笑,默记青石位置,这才继续浏览起其他的镌刻来。片刻之后,
果然远远的传来一片呼喝之声,探头而望,几个清客门人正簇拥着一顶青幔
小轿迤逦而来,来得店外,轿帘展开,走出一个身穿银灰色丝袍的长身男子
,头戴方巾,足蹬朝靴,颔下三缕长须,腰间一围玉带,神情俨然,步态庄
重,果然和贾芸平素看书时想象中的贾政颇为相似。另一边那张石匠早已起
身上前,指着满地的牌匾躬身说道:
“禀上大老爷,府上的这些匾额都已完工,还请查收。”
“好!”
贾政点点头,又冲着身边那些门客朗声招呼道,
“诸位先生,还请随我查验一遍,万不可有丝毫差错。”
众门客连连点头,其中的一个中年人更是笑着说道:
“此次承蒙天恩浩荡,贵妃省亲,竟是连咱们政老都亲自上阵督造起来,皇
上和贵妃娘娘倘若知晓了这份心思,那一定是天心适意,龙颜大悦的啊。”
众人一发大笑,连贾政也捻须点头,说到底,大观园这些事情总是为了取悦
皇家罢了。
“启禀老爷,都已查点完毕,并无差错。”
“好,抬运回府!”
贾政一声令下,随行的小厮长工们连忙四散开来,将这些匾额抬装上推车,
此时,一直隐在一旁的贾芸假意观察起这些牌匾,一边还做出摇头晃脑吟哦
赞赏之状,直到“蓼汀花溆”匾从他身前经过的时候,他才故意提高分贝“
呀!”的一声。
当然,这声“呀”那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贾政以下,包括那些清客门人
立时朝这边看来,内里有认识贾芸的,不免脱口而出。
“廊上二爷?!”
“廊上二爷?莫不也是我贾家近支?”
贾政却不认得贾芸,听得有人喊破,连忙回头询问,方才那凑趣的中年人名
唤卜固修,此时又上前两步,低声禀报道:
“政老问得不差,此人名唤贾芸,乃是荣宁两府旁支,其父名唤贾],住在
后街的曲水廊上,说起来他还是我堂兄卜世仁的亲侄子,因此鄙人倒是见过
几面。”
贾政微一颔首,慢慢踱向贾芸。在他面前,贾芸也是略微露出些紧张的神情
,毕竟是第一次和《红楼梦》中的boss级人物会面,自己接近十二钗的大计
,可就全靠今日的遇合了。
“你是廊上的芸哥儿?”
“正是贾芸。”
贾芸长身一躬,做足礼貌。
“方才,你突发感慨,却不知是何缘由?”
贾政并不寒暄,倒是直奔主题,对面的贾芸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开口说
道:
“我方才看府上所制这些牌匾题额,无论文辞涵义,字体雕工,样样都是极
好
来旺听得贾芸的称赞,不由脸上露出几分得意的神色,将手中的帐册笼入袖
内,摇头笑道:
“你可别胡嚼舌头,要说主子面前第一得力的,那是咱们平姑娘,哪儿就轮
得到我了,不过是替人跑腿罢了,芸哥儿,咱们兄弟一场,好歹你既然求到
了我这儿,我却不能扫了你的面子。你想必也知道,这些日子,为了咱家贵
妃娘娘省亲之事,府里府外那是千头万绪的差事,你干等在这儿,便是明天
也未必见得到真主子。我卖你一个便宜,前些天,府里政老爷带着宝二爷和
那些门客们游园子,作了好些匾额对联,现正央总步胡同里的张石匠在镌刻
,今天下朝后政老爷就要亲自去取,你何不守在那儿,有什么事情也好当面
请托,岂不比等在这里强上百倍。”
贾芸一听,连声称谢不绝,没想到贾琏和王熙凤没有碰上,却意外有了一个
认识贾政的机会,要说红学史上,虽说大多对这个贾政评价不高,目其为伪
君子,假正经,不过从书里来看,曹雪芹却似乎并没有多少批判的意思在里
面,他不过是恪守着所谓封建君子的道德标准,要说心肠阴毒,恐怕是“抬
举”这位政老爷了。
看着来旺施施然走进园子,贾芸也不再耽误,直接往总步胡同而去。他知道
,要想给贾政这样的人留下好印象,光凭来旺所说的守株待兔那是远远不够
的,贾政喜欢的是饱学方正的读书士子,要是自己能在那些匾额对联上稍稍
露一下身手,说不定倒是能唤起对方的注意,给自己在荣国府的进阶加上一
枚砝码。
总步胡同离宁荣街并不很远,从头到尾,几乎全是石匠和木匠的铺子,一路
之上,敲凿打击之声不断,颇有特色。贾芸很快找到了这儿最著名的石匠张
,这个年逾半百的老头正低着头指挥着学徒们在赶工。宽敞的厅堂内,四处
都是已经完工的牌匾,诸如“有凤来仪”、“红香绿玉”、“杏帘在望”之
类的不一而足,显然都是贾宝玉当日的杰作。
不过贾芸并没有关注这些,他四下寻找,终于在角落处的一方青石上,看见
了“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呵呵,老子的进身之阶,只在你们四字身上了。”
贾芸微微一笑,默记青石位置,这才继续浏览起其他的镌刻来。片刻之后,
果然远远的传来一片呼喝之声,探头而望,几个清客门人正簇拥着一顶青幔
小轿迤逦而来,来得店外,轿帘展开,走出一个身穿银灰色丝袍的长身男子
,头戴方巾,足蹬朝靴,颔下三缕长须,腰间一围玉带,神情俨然,步态庄
重,果然和贾芸平素看书时想象中的贾政颇为相似。另一边那张石匠早已起
身上前,指着满地的牌匾躬身说道:
“禀上大老爷,府上的这些匾额都已完工,还请查收。”
“好!”
贾政点点头,又冲着身边那些门客朗声招呼道,
“诸位先生,还请随我查验一遍,万不可有丝毫差错。”
众门客连连点头,其中的一个中年人更是笑着说道:
“此次承蒙天恩浩荡,贵妃省亲,竟是连咱们政老都亲自上阵督造起来,皇
上和贵妃娘娘倘若知晓了这份心思,那一定是天心适意,龙颜大悦的啊。”
众人一发大笑,连贾政也捻须点头,说到底,大观园这些事情总是为了取悦
皇家罢了。
“启禀老爷,都已查点完毕,并无差错。”
“好,抬运回府!”
贾政一声令下,随行的小厮长工们连忙四散开来,将这些匾额抬装上推车,
此时,一直隐在一旁的贾芸假意观察起这些牌匾,一边还做出摇头晃脑吟哦
赞赏之状,直到“蓼汀花溆”匾从他身前经过的时候,他才故意提高分贝“
呀!”的一声。
当然,这声“呀”那是说者有心,听者有意,贾政以下,包括那些清客门人
立时朝这边看来,内里有认识贾芸的,不免脱口而出。
“廊上二爷?!”
“廊上二爷?莫不也是我贾家近支?”
贾政却不认得贾芸,听得有人喊破,连忙回头询问,方才那凑趣的中年人名
唤卜固修,此时又上前两步,低声禀报道:
“政老问得不差,此人名唤贾芸,乃是荣宁两府旁支,其父名唤贾],住在
后街的曲水廊上,说起来他还是我堂兄卜世仁的亲侄子,因此鄙人倒是见过
几面。”
贾政微一颔首,慢慢踱向贾芸。在他面前,贾芸也是略微露出些紧张的神情
,毕竟是第一次和《红楼梦》中的boss级人物会面,自己接近十二钗的大计
,可就全靠今日的遇合了。
“你是廊上的芸哥儿?”
“正是贾芸。”
贾芸长身一躬,做足礼貌。
“方才,你突发感慨,却不知是何缘由?”
贾政并不寒暄,倒是直奔主题,对面的贾芸略略整理了一下思路,才开口说
道:
“我方才看府上所制这些牌匾题额,无论文辞涵义,字体雕工,样样都是极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