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光的子弹》
分类: txts3
非制式枪支,而是一支锯短枪管的土制猎枪。
抓捕“长顺”的行动失败。古建国英勇牺牲,获得烈士称号。谢金因在案件中冒着生命危险追捕杀害警察的疑犯刘三青,被南安市评为当年度的治安先进个人,同时在赔偿款之外领到了一笔奖金。令人意外的是,谢金把这笔钱捐给了刘三青妻子,让她用来给儿子治病。一句“父亲的过错不能让儿子承担”,让他又一次成为南安市街头巷尾热议的典型人物。
从那之后,刘三青在南安市公安局的档案中,正式从一个失踪警察变为贩毒、拒捕、杀人在逃的重大嫌疑犯。
4
古川的生活大概就是从父亲牺牲那天开始发生改变的。
父亲牺牲前,中学生古川的理想是做一名画家。古川的舅舅是南安师范学院的绘画教师,小时候母亲常带古川去舅舅家做客,古川在那里第一次认识了凡·高、毕加索、达利。他曾幻想自己身背画板在欧洲小镇写生的场景,还幻想自己未来能够就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与瓦萨里、莫迪利亚尼、弗雷德里克·莱顿等一众大师成为校友。但父亲牺牲后,古川对未来的期许只剩唯一一项,那就是当一名警察。不为别的,只为给父亲报仇。
为此他放下画板,学起了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只要能叫上名字来的功夫他都学。古川高中时参加省级散打竞赛,拿到了金牌,学校要他转成体育生保送省体育学院,他拒绝了。他心里明白,自己学这些,只为一件事——报仇。
“刘三青”三个字被古川用刀刻在了心里,这是仇人的名字,他要记一辈子。
之后的日子里,古川和母亲一直很关注父亲的案子。
南安市公安局政治部优抚科逢年过节会派人来古川家慰问,每次古川和母亲都会问起刘三青是否归案。优抚科的工作人员一直安慰母子二人说案件依旧在侦办中,请两人放心,一有消息会马上通知他们。
就这样,古川在等待中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高考时他曾想报考省警官学院,但被母亲制止。他后来去北京读了大学。在学校,古川醉心于各种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还专门通过各种校外活动结识了一些公安大学的在校生。
每年寒暑假,古川回南安的第一件事便是陪母亲去公安局询问父亲案件的进展。说来也是奇怪,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八日后,刘三青也好,“长顺”也罢,竟然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就此失去了踪迹。
在古川的记忆中,父亲的案件最初由南安市公安局专班负责,只要他能叫上名字来的父亲生前同事都在追查刘三青的下落。大概一年后,可能是线索枯竭,公安局的专班解散,案件转移到刑警支队重案队。又过了几年,案件交到了山城分局刑警大队手上。之所以留下这些记忆,是因为不同时期母亲会带他去不同单位打听案情。
直到最后,父亲的案件回到了最初的案发地派出所——新城北路派出所。那天古川和母亲来到新城北路派出所时,母亲的精神恍惚。他依稀记得胖胖的派出所所长一边手忙脚乱地给母亲倒茶,一边义正词严地向母亲承诺,一定会派专人负责侦办古建国的案子。但离开派出所时,母亲充满绝望地告诉他,父亲的案件可能也就这样了。
那年清明,古川照例和母亲一起去烈士陵园祭拜父亲。母亲像往常一样倚靠着父亲的墓碑抽泣,口中却喃喃地念起古诗:
“百年古墓葬英雄,而今和平谁知道?”
5
二〇一〇年是古建国牺牲的第七个年头,那年古川大学毕业。母亲原以为他会考研或是留在北京工作,没想到古川领到毕业证后马上回了南安,并告诉母亲自己参加了南安市公安局当年度的招警考试,已经通过了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只待政治审查完毕后便正式入职。
母亲一脸错愕地看着古川。古川认为母亲会像往常抓到自己偷看推理小说那样歇斯底里,甚至会把自己痛打一顿。为此他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如果被母亲骂,他不会做任何辩解;如果被母亲打,他也不会逃跑或躲避。只要母亲接受他当警察这一现实,怎么样都好。
但古川没有料到,得知自己先斩后奏的消息后,母亲没有说话,更没有打他,整个屋里陷入了可怕的安静。母亲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直视一个方向很久没有移动。直到古川心里开始发慌时,母亲才缓缓地抬起头,一字一顿地告诉古川:“去吧,别忘了给你父亲报仇。”
在古川疑惑的眼神下,母亲离开了卧室。古川脑子有些发蒙,不知母亲为何会突然改变主意。作为警察英烈子弟,公安局对古川的政治审查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三个月后,古川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警服。
入警伊始,市局领导出于对英烈子弟的关照,新警培训结束后将古川留在了局机关工作,并希望他发挥绘画的才能,做一些公安宣传工作。但这似乎违背了古川的初衷,一年后,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局领导终于同意将其调往一线任职。
定岗前,领导询问古川的意向,古川想都没想便说出了“新城北路派出所”的名字。领导有些错愕,却似乎已料到古川的选择。他点了点头,但又跟古川说了一句话:“可以去那里,但不能碰你爸的案子。”古川追问,领导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警察调查直系亲属遇害的案子,不符合法律规定。”
短短二十个字,便似
抓捕“长顺”的行动失败。古建国英勇牺牲,获得烈士称号。谢金因在案件中冒着生命危险追捕杀害警察的疑犯刘三青,被南安市评为当年度的治安先进个人,同时在赔偿款之外领到了一笔奖金。令人意外的是,谢金把这笔钱捐给了刘三青妻子,让她用来给儿子治病。一句“父亲的过错不能让儿子承担”,让他又一次成为南安市街头巷尾热议的典型人物。
从那之后,刘三青在南安市公安局的档案中,正式从一个失踪警察变为贩毒、拒捕、杀人在逃的重大嫌疑犯。
4
古川的生活大概就是从父亲牺牲那天开始发生改变的。
父亲牺牲前,中学生古川的理想是做一名画家。古川的舅舅是南安师范学院的绘画教师,小时候母亲常带古川去舅舅家做客,古川在那里第一次认识了凡·高、毕加索、达利。他曾幻想自己身背画板在欧洲小镇写生的场景,还幻想自己未来能够就读佛罗伦萨美术学院,与瓦萨里、莫迪利亚尼、弗雷德里克·莱顿等一众大师成为校友。但父亲牺牲后,古川对未来的期许只剩唯一一项,那就是当一名警察。不为别的,只为给父亲报仇。
为此他放下画板,学起了散打、拳击、跆拳道、泰拳,只要能叫上名字来的功夫他都学。古川高中时参加省级散打竞赛,拿到了金牌,学校要他转成体育生保送省体育学院,他拒绝了。他心里明白,自己学这些,只为一件事——报仇。
“刘三青”三个字被古川用刀刻在了心里,这是仇人的名字,他要记一辈子。
之后的日子里,古川和母亲一直很关注父亲的案子。
南安市公安局政治部优抚科逢年过节会派人来古川家慰问,每次古川和母亲都会问起刘三青是否归案。优抚科的工作人员一直安慰母子二人说案件依旧在侦办中,请两人放心,一有消息会马上通知他们。
就这样,古川在等待中度过了自己的中学时代。高考时他曾想报考省警官学院,但被母亲制止。他后来去北京读了大学。在学校,古川醉心于各种公安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剧,还专门通过各种校外活动结识了一些公安大学的在校生。
每年寒暑假,古川回南安的第一件事便是陪母亲去公安局询问父亲案件的进展。说来也是奇怪,二〇〇三年十二月八日后,刘三青也好,“长顺”也罢,竟然如同人间蒸发一般就此失去了踪迹。
在古川的记忆中,父亲的案件最初由南安市公安局专班负责,只要他能叫上名字来的父亲生前同事都在追查刘三青的下落。大概一年后,可能是线索枯竭,公安局的专班解散,案件转移到刑警支队重案队。又过了几年,案件交到了山城分局刑警大队手上。之所以留下这些记忆,是因为不同时期母亲会带他去不同单位打听案情。
直到最后,父亲的案件回到了最初的案发地派出所——新城北路派出所。那天古川和母亲来到新城北路派出所时,母亲的精神恍惚。他依稀记得胖胖的派出所所长一边手忙脚乱地给母亲倒茶,一边义正词严地向母亲承诺,一定会派专人负责侦办古建国的案子。但离开派出所时,母亲充满绝望地告诉他,父亲的案件可能也就这样了。
那年清明,古川照例和母亲一起去烈士陵园祭拜父亲。母亲像往常一样倚靠着父亲的墓碑抽泣,口中却喃喃地念起古诗:
“百年古墓葬英雄,而今和平谁知道?”
5
二〇一〇年是古建国牺牲的第七个年头,那年古川大学毕业。母亲原以为他会考研或是留在北京工作,没想到古川领到毕业证后马上回了南安,并告诉母亲自己参加了南安市公安局当年度的招警考试,已经通过了笔试、面试和体能测试,只待政治审查完毕后便正式入职。
母亲一脸错愕地看着古川。古川认为母亲会像往常抓到自己偷看推理小说那样歇斯底里,甚至会把自己痛打一顿。为此他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如果被母亲骂,他不会做任何辩解;如果被母亲打,他也不会逃跑或躲避。只要母亲接受他当警察这一现实,怎么样都好。
但古川没有料到,得知自己先斩后奏的消息后,母亲没有说话,更没有打他,整个屋里陷入了可怕的安静。母亲呆呆地坐在沙发上,眼睛直视一个方向很久没有移动。直到古川心里开始发慌时,母亲才缓缓地抬起头,一字一顿地告诉古川:“去吧,别忘了给你父亲报仇。”
在古川疑惑的眼神下,母亲离开了卧室。古川脑子有些发蒙,不知母亲为何会突然改变主意。作为警察英烈子弟,公安局对古川的政治审查当然没有任何问题,三个月后,古川终于如愿以偿地穿上了警服。
入警伊始,市局领导出于对英烈子弟的关照,新警培训结束后将古川留在了局机关工作,并希望他发挥绘画的才能,做一些公安宣传工作。但这似乎违背了古川的初衷,一年后,在他的极力争取下,局领导终于同意将其调往一线任职。
定岗前,领导询问古川的意向,古川想都没想便说出了“新城北路派出所”的名字。领导有些错愕,却似乎已料到古川的选择。他点了点头,但又跟古川说了一句话:“可以去那里,但不能碰你爸的案子。”古川追问,领导只是淡淡地说了句:“警察调查直系亲属遇害的案子,不符合法律规定。”
短短二十个字,便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