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明末当皇帝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来很大的不便,守军的压力也会减少很多。

安溪军人数不多,似乎撤到哪里都是无足轻重的,不过这还得看陆涛他属于谁的部下,依着眼下的情势,北伐归来的将领这时都聚集在厦门,那么陆涛带着安溪军队向南撤到厦门也是有可能的。

项玉心中一团乱麻,历史上郑成功似乎是1662年进军台湾的,这个时候才1659年,离郑成功进军台湾还有两三年的时间,不过眼下的这个情势郑成功的军队明显是在福建都难以立足了,最让人意料不到的不是清廷从北面攻打过来,而是吴三桂的军队从西边直插福建腹地,就算是汀州府和龙岩州没有失守,明军也被一分为二,东西两面不能相顾,吴三桂带的又都是骑兵,速度优势明显,一旦他在福建腹地扎下根基,以一坚城为依托,派军四处出击,则郑军势必内部大乱,加上清军分别从南北夹击,那么明军除了东渡台湾之外实在是没有别的出路了。

项玉不禁叹了一口气,心想自己的穿越之路前景黯淡,情势危急啊!

其实这倒是他多虑了,郑家军队一直都没有夺取整个福建,只是盘踞在沿海的一小片区域,福建多山,郑军陆战不强,外围的地方是守不了的。

此时的城外吴三桂的关宁铁骑阵中,几十名亲兵将一处地面清理干净,再垫上一张张地毯,上面搭上遮顶伞,做成了一个简易的休息处,吴三桂被几名亲兵从马上扶下,坐在了地毯上面,一名文人装扮的中年人走了过来,站在一侧,几名亲兵取出水果茶点用金盘盛好放在地毯上,吴三桂端起茶杯,细细的品了起来,

他回头看了一眼站在右边的这个文士,笑着说道:“玄初来了,坐下吧,正好有些事情要向玄初请教呢!”

玄初对着吴三桂施了一礼,这才坐了下来,吴三桂笑着说道:“这闽地山多路艰,甚是难走,瘴气密布,真是难为玄初你了。”他边说边将一杯泡好的茶递到这文士面前,文士连忙结果茶杯,说道:“多谢将军!”

吴三桂点点头,文士问道:“不知城中情况如何,为何守军士卒还不曾撤去?”

吴三桂笑着说道:“我给了他们三个时辰的时间,此时估计他们已经在收拾东西了,不过这安溪城之前驻军颇多,此时只怕是一座空城而已,因此收拾起来不免要拖沓一些,不过我们今天晚上就能进城了。”

那文士将茶杯放下,一拱手,说道:“将军此次亲自前来实在是有点冒险,不说可能被郑军伏击,若是为清廷知晓,怕也是麻烦不小。”

吴三桂轻蔑一笑,说道:“清廷能有多少军队,能有多少人,拢共不过百万人口,还想要我堂堂中原天下,那也是不自量力。”

文士说道:“将军将那人擒住不杀,这颗棋子便是布下了!”

吴三桂冷冷一笑,说道:“汉人的天下自然还是要汉人来做皇帝的,那人将来还有大用,杀是杀不得的。”

文士道:“若是将来清廷追要,将军要怎么办?”

吴三桂想了一会,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他道:“此时若交由你处理,不知刘玄初有何妙计?”

原来这文士名叫刘茂遐字玄初,本是蜀王刘文秀的谋士,刘文秀兵败之后投靠了吴三桂,吴三桂见他谋略出众见识不凡,遂将他收在账下。

刘玄初说道:“将军不防将此人当着清廷人的面斩了!”

吴三桂一惊,手里的茶杯险些掉在了毛毯上,他这时没了品茶的兴致,将茶杯放下,盯着刘玄初问道:“玄初的意思我不大明白,这人我们追了这么久,就这样杀了可着实不太划算。”

刘玄初看出吴三桂对这个问题很在意,心里一喜,他从投靠吴三桂以来一直都被重视但是不被重用,这一次坚持着要跟着吴三桂出来,就是想在路上将自己的一些计谋说出来,让吴三桂好对自己另眼相待。

刘玄初说道:“将军兵精粮足,可占得一富饶之地,将军以为此地为何处?”

刘玄初没有正面回答吴三桂的问题,反而说出了一个吴三桂这些天一直在考虑的问题,如今天下大定,吴三桂手握重兵,一直在思考清廷将会把自己安置在何处,他一生南征北战,从北打到南,去过无数地方,自然而然的会将一些地方记在心中,以他的功绩,清廷或许会封他一个异姓王,一镇之蕃必定有自己的封地,这个封地的位置会在何处呢?他心中委实难决,担心清廷要将他调到北地,封在京师附近。

吴三桂思考良久,这才说道:“先生既知我所虑,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刘玄初见他向自己问计,精神一振,坐直着道:“当今天下大势清廷必将占据北方,这一点将军可否同意?”

吴三桂点点头说道:“北方之地被那闯贼这么一闹,加上陕川的张献忠,连连征战名不聊生,清廷从北面来,骑兵凶悍而不可挡,北方之地重兵云集,如今已近十余年,北方又无战事,这时只怕是根基牢固不可撼动了。”

刘玄初点点头,继续说道:“清军重兵囤积在南京城,此为清廷镇守南方的一道坚盾,也是一道利剑!”

吴三桂点点头,表示赞同。

“如今南方即将平定,郑家明军也已是日暮西山,一去不复返,因此将军以为清廷下一个会防范的是谁?”

吴三桂叹了一口气,说道:“下一个必定是我等汉人势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