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
分类: txts3
。房间里又只剩下兄弟俩相对而坐。
宗助家位于山丘环绕的谷底,距离电车的终点大约需要步行二十分钟,现在虽然还是黄昏,周围环境却显得异常宁静,门外不时传来细齿木屐敲击地面的声响,夜晚的寒意也越来越浓了。宗助一手缩在袖管里面,另一只手则从前襟插进胸前的腰带里。
“现在这天气,白天倒是挺暖的,一到晚上就突然变冷了。学校宿舍已经开暖气了吗?”他向小六问道。
“不,还没呢。学校不到冷死人的时候是不会烧暖气的。”
“是吗?那你很冷吧?”
“是呀。但也只是有点冷啦,我倒是不在乎。”小六说到这儿,犹豫了几秒,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下去,“哥哥,佐伯家那件事到底怎么样了?刚才我问嫂嫂,她说您今天帮我写了一封信。”
“是呀,已经寄出去了。这两三天之内就会跟我联络吧。先看回信怎么说,我再决定要不要跑一趟。”
小六看他哥哥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心里觉得很不满。然而,宗助的态度里看不出想要激怒对方的锐气,也没有想为自己辩护的邪恶,所以小六就更鼓不起勇气跟兄长争论了。
“那今天之前,您一直把那件事丢在一边没管哪?”小六只是简单地向他哥哥确认了事实。
“嗯。实在很对不起你,我就一直丢着没管。那封信也是今天好不容易才写好的。实在没办法呀,最近总是处于神经衰弱的状态。”宗助露出认真的表情说。小六脸上浮起了苦笑。
“如果不行的话,我打算立刻休学,干脆到中国或朝鲜去吧。”
“中国或朝鲜?真够果断大胆!但你刚才不是还说中国动乱多事,觉得很危险吗?”两人谈到这儿,始终围绕着相同的题目打转,很难谈出一个结论。最后宗助对小六说:“哎呀!好了,别担心了,总会有办法的。反正等那边有了回音,我会马上通知你,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对策吧。”说完,两人的谈话暂时结束了。小六回家时经过起居室,扫了一眼,看到阿米正靠在长方形火盆边发呆。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8 0. c c
“嫂嫂,再见。”小六向她打声招呼。
“哦,你要回去啦?”阿米说着,吃力地站起身来。
(1) 伊藤这次可遭殃了:指一九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车站遭人暗杀的事件。
四
两三天之后,正如宗助所料,小六牵挂已久的佐伯家回信了。信里写得很简单,而且只有佐伯婶母的笔迹。其实这件事只用一张明信片就能解决,她却郑重其事地把信装在信封里,还贴了一张三分钱的邮票。
这天,宗助从办公室回到家,刚扒下身上的窄袖工作服,换上居家服,在火盆前面坐下的瞬间,看到抽屉口上方插着一封信,信封故意留出三厘米左右的长度露在抽屉外面。宗助喝了一口阿米端来的粗茶,当场撕开了那封信。
“哦?阿安到神户去了。”宗助一面读信一面说。
“什么时候?”阿米仍旧维持着刚才把茶杯交给丈夫时的姿势问道。
“没说什么时候呢。反正信上说,马上就会回东京。应该就快要回来了吧。”
“毕竟是婶母写的,所以才说什么‘马上就会’。”宗助对阿米的评论既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只把刚念完的信纸重新卷好,往身边一扔,然后伸出手,非常厌恶似的摩挲着自己的脸颊。他已经四五天没刮脸了,脸上长满了扎手的胡子。
阿米迅速地捡起那封信,却没打开来念,只把信纸放在自己的膝头,转眼看着丈夫问道:“‘马上就会回东京’,究竟是什么意思呀?”
“就是说,等安之助回来之后,会跟他说这件事,然后再到我们家拜访啦。”
“光写‘马上就会’太暧昧了。应该写清楚什么时候回来嘛。”
“没关系啦。”
阿米还想确认一下,便打开摊在膝上的信读了起来,念完,又卷回原样。
“请把那个信封给我一下。”说着,她向丈夫伸出手。宗助捡起那个掉在自己跟火盆之间的蓝色信封交给妻子。阿米嘴里发出“呼”的一声,吹开了信封,把信纸塞进去,才转身走向厨房。
宗助当场就把信的事情丢到了脑后。他想起今天在办公室,一位同事描述自己在新桥附近,碰到了最近从英国到日本访问的基钦纳(1) 元帅。宗助想,一个人拥有那样的身份地位,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引起轰动,不过,也可能是那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引人注目吧。宗助回顾着自己以往到现在的命运,又把今后即将面对的未来,跟这个叫作基钦纳的人的未来两相对比了一番,他发现自己跟基钦纳之间实在差太远了,远得几乎令人难以相信基钦纳跟自己一样都是人类。
宗助一面思考,一面拼命抽着香烟。户外打从黄昏开始就吹起了大风,风声听来好像猛地从远处袭来。风势偶尔也会暂停,但那短暂的沉寂,反而令人觉得比狂风大作时更加悲戚。宗助抱着双臂想着:“又快到火警钟声响个不停的时节了。”
他走进厨房,看到妻子已将炭炉烧得通红,手里正在烧烤切好的鱼片。阿清则蹲在水槽边清洗腌菜。两个人都没说话,分别专心又利落地干活。宗助刚拉开纸门,立刻听到烤鱼滴下汁液和油脂的声响,听了一会儿,他又默默拉上纸门,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妻子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烤鱼。
晚饭后,夫妻俩隔着火盆相对而坐。这时,阿米又向丈夫说道:“佐伯家那边
宗助家位于山丘环绕的谷底,距离电车的终点大约需要步行二十分钟,现在虽然还是黄昏,周围环境却显得异常宁静,门外不时传来细齿木屐敲击地面的声响,夜晚的寒意也越来越浓了。宗助一手缩在袖管里面,另一只手则从前襟插进胸前的腰带里。
“现在这天气,白天倒是挺暖的,一到晚上就突然变冷了。学校宿舍已经开暖气了吗?”他向小六问道。
“不,还没呢。学校不到冷死人的时候是不会烧暖气的。”
“是吗?那你很冷吧?”
“是呀。但也只是有点冷啦,我倒是不在乎。”小六说到这儿,犹豫了几秒,最后还是鼓起勇气说下去,“哥哥,佐伯家那件事到底怎么样了?刚才我问嫂嫂,她说您今天帮我写了一封信。”
“是呀,已经寄出去了。这两三天之内就会跟我联络吧。先看回信怎么说,我再决定要不要跑一趟。”
小六看他哥哥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心里觉得很不满。然而,宗助的态度里看不出想要激怒对方的锐气,也没有想为自己辩护的邪恶,所以小六就更鼓不起勇气跟兄长争论了。
“那今天之前,您一直把那件事丢在一边没管哪?”小六只是简单地向他哥哥确认了事实。
“嗯。实在很对不起你,我就一直丢着没管。那封信也是今天好不容易才写好的。实在没办法呀,最近总是处于神经衰弱的状态。”宗助露出认真的表情说。小六脸上浮起了苦笑。
“如果不行的话,我打算立刻休学,干脆到中国或朝鲜去吧。”
“中国或朝鲜?真够果断大胆!但你刚才不是还说中国动乱多事,觉得很危险吗?”两人谈到这儿,始终围绕着相同的题目打转,很难谈出一个结论。最后宗助对小六说:“哎呀!好了,别担心了,总会有办法的。反正等那边有了回音,我会马上通知你,然后我们再来讨论对策吧。”说完,两人的谈话暂时结束了。小六回家时经过起居室,扫了一眼,看到阿米正靠在长方形火盆边发呆。
八 零 电 子 书 w w w . t x t 8 0. c c
“嫂嫂,再见。”小六向她打声招呼。
“哦,你要回去啦?”阿米说着,吃力地站起身来。
(1) 伊藤这次可遭殃了:指一九〇九年十月二十六日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车站遭人暗杀的事件。
四
两三天之后,正如宗助所料,小六牵挂已久的佐伯家回信了。信里写得很简单,而且只有佐伯婶母的笔迹。其实这件事只用一张明信片就能解决,她却郑重其事地把信装在信封里,还贴了一张三分钱的邮票。
这天,宗助从办公室回到家,刚扒下身上的窄袖工作服,换上居家服,在火盆前面坐下的瞬间,看到抽屉口上方插着一封信,信封故意留出三厘米左右的长度露在抽屉外面。宗助喝了一口阿米端来的粗茶,当场撕开了那封信。
“哦?阿安到神户去了。”宗助一面读信一面说。
“什么时候?”阿米仍旧维持着刚才把茶杯交给丈夫时的姿势问道。
“没说什么时候呢。反正信上说,马上就会回东京。应该就快要回来了吧。”
“毕竟是婶母写的,所以才说什么‘马上就会’。”宗助对阿米的评论既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反对,只把刚念完的信纸重新卷好,往身边一扔,然后伸出手,非常厌恶似的摩挲着自己的脸颊。他已经四五天没刮脸了,脸上长满了扎手的胡子。
阿米迅速地捡起那封信,却没打开来念,只把信纸放在自己的膝头,转眼看着丈夫问道:“‘马上就会回东京’,究竟是什么意思呀?”
“就是说,等安之助回来之后,会跟他说这件事,然后再到我们家拜访啦。”
“光写‘马上就会’太暧昧了。应该写清楚什么时候回来嘛。”
“没关系啦。”
阿米还想确认一下,便打开摊在膝上的信读了起来,念完,又卷回原样。
“请把那个信封给我一下。”说着,她向丈夫伸出手。宗助捡起那个掉在自己跟火盆之间的蓝色信封交给妻子。阿米嘴里发出“呼”的一声,吹开了信封,把信纸塞进去,才转身走向厨房。
宗助当场就把信的事情丢到了脑后。他想起今天在办公室,一位同事描述自己在新桥附近,碰到了最近从英国到日本访问的基钦纳(1) 元帅。宗助想,一个人拥有那样的身份地位,走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会引起轰动,不过,也可能是那个人与生俱来的气质引人注目吧。宗助回顾着自己以往到现在的命运,又把今后即将面对的未来,跟这个叫作基钦纳的人的未来两相对比了一番,他发现自己跟基钦纳之间实在差太远了,远得几乎令人难以相信基钦纳跟自己一样都是人类。
宗助一面思考,一面拼命抽着香烟。户外打从黄昏开始就吹起了大风,风声听来好像猛地从远处袭来。风势偶尔也会暂停,但那短暂的沉寂,反而令人觉得比狂风大作时更加悲戚。宗助抱着双臂想着:“又快到火警钟声响个不停的时节了。”
他走进厨房,看到妻子已将炭炉烧得通红,手里正在烧烤切好的鱼片。阿清则蹲在水槽边清洗腌菜。两个人都没说话,分别专心又利落地干活。宗助刚拉开纸门,立刻听到烤鱼滴下汁液和油脂的声响,听了一会儿,他又默默拉上纸门,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妻子的视线始终没有离开烤鱼。
晚饭后,夫妻俩隔着火盆相对而坐。这时,阿米又向丈夫说道:“佐伯家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