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史
分类: qsxs
《高颎传》。
② 《隋书》卷60《崔仲方传》。
① 《资治通鉴》卷176 长城公祯明二年十二月。
② 《资治通鉴》卷177 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
4。勤劳思政唐朝初年,对隋文帝的评价普遍认为他是一位"勤劳思政"的"励精之主"③。史书这样记载:文帝"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④(1)躬勤节俭在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勤于政事、务存节俭著称的。
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①。
与勤政并行,文帝一生都十分简朴。早在北周辅政时,便提倡节俭,积久成习。"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huàn
huó,洗过)之衣。"②一次,文帝配止痢药需用胡粉1 两,找遍整个后宫竟没找到。还有一次,要找一件织成的衣领,后宫也没有。上行下效,文帝在位的24 年间,整个社会形成了节俭的风尚。一般士人,便装多用布帛,饰带不过铜铁骨角之类,很少有人穿绫罗绸缎,更没有佩金带玉的了。独孤皇后尚简,但性尤妒忌,这也促成文帝"傍无私宠"。独孤皇后卒,文帝也仅宣华、容华二贵妃而已。
(2)奖惩严明文帝本人躬勤节俭,使其在吏治方面尤其注重奖良惩贪。
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①。
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Xiào,受启发)也。"②直至 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③ 《贞观政要》卷1《政体》。
④ 《隋书》卷2《高祖纪下》。
① 上引均见《隋书》卷21《高祖纪下》。
② 《资治通鉴》卷180 文帝仁寿四年七月。
① 《隋文》卷73《梁彦光传》。
② 《隋文》卷73《房恭懿传》。
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③,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麖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就是亲生儿子,也因贪残被文帝惩处了好几个。秦王杨俊,文帝第三子,官至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初有政绩,大加奖励。后来渐渐奢侈,违犯规定,"出钱求息,民吏苦之"。再后更加放肆,"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文帝发现后,免其官,勒令"就第",即禁闭起来。太子杨勇,也因自身好色奢侈才被文帝疏远,加之独孤后、杨素、杨广等串通一气,最后遭废黜。5。周边关系文帝在位期间,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主要是抗击突厥,进攻高丽,以保证境内安定。
(1)抗击突厥北周末,突厥沙钵略可汗(hán ,音寒)立,兵力最强。另有菴罗为第二可汗,与阿波可汗、达头可汗、贪汗可汗并称四可汗。沙钵略弟处罗侯,不得可汗名号,与沙钵略不睦。
文帝即位后,不再像北周那样重赂突厥。沙钵略妻是北周赵王之女千金公主,要沙钵略为宇文家族报仇。沙钵略与前北齐营州(今辽宁朝阳)刺史高宝宁合兵攻陷临榆镇(今山海关)。开皇二年五月,高宝宁引突厥入犯平州(今河北卢龙),沙钵略联合四可汗尽起突厥兵40 万进犯长城。年底,纵兵深入,武威、天水、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延安等郡,人畜被掠一空。
昔日,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时,与处罗侯秘密结盟,并察看了山川地形,了解到突厥各部强弱实情。这时,长孙晟向文帝提出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①的策略。具体做法
② 《隋书》卷60《崔仲方传》。
① 《资治通鉴》卷176 长城公祯明二年十二月。
② 《资治通鉴》卷177 文帝开皇十年十一月。
4。勤劳思政唐朝初年,对隋文帝的评价普遍认为他是一位"勤劳思政"的"励精之主"③。史书这样记载:文帝"每旦听朝,日昃忘倦,居处服玩,务存节俭,令行禁止,上下化之。"④(1)躬勤节俭在历代帝王中,隋文帝是以勤于政事、务存节俭著称的。
勤于政事,除了坐朝处理军政大事,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之外,文帝更经常下到社会当中,路遇上书奏事之人,即驻马"亲自临问"。有时派人到各地暗中采听民情,了解吏治得失。史称:"人间疾苦,无不留意"。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文帝派左右之人出宫,看视百姓所食。带回来的都是些豆渣、杂糠,文帝"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决定亲自带领关中饥民"就食于洛阳",取消御膳中的酒肉之设。第二年东拜泰山,路上与就食洛阳的饥民相遇,命左右随行不准驱赶,饥民与文帝的侍卫"参厕"而行。遇有扶老携幼者,文帝还给让路,"引马避之,慰勉而去"。在道路艰险处,见有负重者,则"令左右扶助之"。到达齐州(今山东济南),文帝仍以民情为念,立即"亲问疾苦"①。
与勤政并行,文帝一生都十分简朴。早在北周辅政时,便提倡节俭,积久成习。"其自奉养,务为俭素,乘舆御物,故弊者随宜补用;自非享宴,所食不过一肉;后宫皆服浣濯(huàn
huó,洗过)之衣。"②一次,文帝配止痢药需用胡粉1 两,找遍整个后宫竟没找到。还有一次,要找一件织成的衣领,后宫也没有。上行下效,文帝在位的24 年间,整个社会形成了节俭的风尚。一般士人,便装多用布帛,饰带不过铜铁骨角之类,很少有人穿绫罗绸缎,更没有佩金带玉的了。独孤皇后尚简,但性尤妒忌,这也促成文帝"傍无私宠"。独孤皇后卒,文帝也仅宣华、容华二贵妃而已。
(2)奖惩严明文帝本人躬勤节俭,使其在吏治方面尤其注重奖良惩贪。
岐州刺史梁彦光多年有惠政,"奏课连最,为天下第一"。开皇二年,文帝驾临岐州(今陕西凤翔),知其能干,下诏褒奖。梁彦光后来调任数州,都能够"以德化人",使得"吏民感悦"①。
县令之中,房恭懿为政在京畿各县称"最",文帝召至卧榻前,"访以理人之术",认为很有才干,便破格提拔为州司马。所到之处,"有异绩","政为天下之最",文帝又破格提升他为州刺史。同时,对各州官员表彰房恭懿"志存体国,爱养我百姓","令天下模范之,卿等宜师。。(Xiào,受启发)也。"②直至 文帝后期,仍然很注意县令的政绩。临颍令刘旷,史书记载称其为"不知何许人也",但其"清名善政,为天下第一",文帝闻知③ 《贞观政要》卷1《政体》。
④ 《隋书》卷2《高祖纪下》。
① 上引均见《隋书》卷21《高祖纪下》。
② 《资治通鉴》卷180 文帝仁寿四年七月。
① 《隋文》卷73《梁彦光传》。
② 《隋文》卷73《房恭懿传》。
则召见他,认为"若不殊奖,何以为劝"③,下优诏破格提拔为莒州刺史。另一方面,对于贪残不法的官吏,惩处尤其严厉,甚而过于杀戮。一次,文帝命身边侍臣送西域朝贡使出玉门关,此人所到之处,都接受地方官馈赠的"小物"或鹦鹉、麖皮、马鞭之类,文帝"闻而大怒","亲自临决"。后来,他甚至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就是亲生儿子,也因贪残被文帝惩处了好几个。秦王杨俊,文帝第三子,官至并州总管二十四州诸军事。初有政绩,大加奖励。后来渐渐奢侈,违犯规定,"出钱求息,民吏苦之"。再后更加放肆,"盛治宫室,穷极侈丽"。文帝发现后,免其官,勒令"就第",即禁闭起来。太子杨勇,也因自身好色奢侈才被文帝疏远,加之独孤后、杨素、杨广等串通一气,最后遭废黜。5。周边关系文帝在位期间,与周边政权的关系,主要是抗击突厥,进攻高丽,以保证境内安定。
(1)抗击突厥北周末,突厥沙钵略可汗(hán ,音寒)立,兵力最强。另有菴罗为第二可汗,与阿波可汗、达头可汗、贪汗可汗并称四可汗。沙钵略弟处罗侯,不得可汗名号,与沙钵略不睦。
文帝即位后,不再像北周那样重赂突厥。沙钵略妻是北周赵王之女千金公主,要沙钵略为宇文家族报仇。沙钵略与前北齐营州(今辽宁朝阳)刺史高宝宁合兵攻陷临榆镇(今山海关)。开皇二年五月,高宝宁引突厥入犯平州(今河北卢龙),沙钵略联合四可汗尽起突厥兵40 万进犯长城。年底,纵兵深入,武威、天水、金城(今甘肃兰州)、上郡(今陕西富县)、弘化(今甘肃庆阳)、延安等郡,人畜被掠一空。
昔日,长孙晟送千金公主入突厥时,与处罗侯秘密结盟,并察看了山川地形,了解到突厥各部强弱实情。这时,长孙晟向文帝提出了"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①的策略。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