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老板

分类: qsxs

从书架移除


又说“谥者,行之迹。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出于人。”根据谥法,“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文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社曰文,赐民爵位曰文”,文帝能得一“文”谥,可见其生前“居功至伟”。历史上能得“文”谥的皇帝并不多,文景之治的汉孝文帝算一个,魏文帝曹丕算一个,唐太宗李世民算一个,明成祖朱棣也算一个……――但最出名的大概只有汉文帝与隋文帝了,这多少也能看出两者的能耐,这谥号可谓名不虚传了,可是这几个人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帝位的获得基本属于“名不正言不顺”。

据传曹操生前就希望死后能得一“文”谥,却偏偏不能如愿;有趣的是,隋文帝本以为自己会得一“武”谥的。这足可表明好死不如赖活着这话的正确,生前干什么都是可以的,可是死了,就得让人盖棺定论,别人给予你什么名号可就由不得你了。

当然,以后自然只是一种最理想的说法,大行皇帝想要得到一个稍微响亮的谥号,要么累死累活地展现自己所有的能耐,要么尽量保证下一任皇帝是你自己的后代。而根据传统,是“子不言,父之过”的。历史车轮碾压之下,史官早已没有了“左记言,右记事”的刀笔,史书上的历史只是皇帝愿意看到的历史罢了,史官们的工作则更多的是为了手中的那个铁饭碗,此时的史官,如果能够在死后能面对董狐,不知做何羞愧之举呢?

同一年,当了十九年亡国俘虏的陈国后主叔宝病死,善终于家。之前,许多南朝权贵以应有的尊严迎接杨广入主邺城时,陈后主及其两个宠妃却被发现藏在一个枯井中,他们不光彩地被拖了出来,然后被带到了大兴,文帝难得对他们给予了宽大处理,而陈后主却没皮没脸地向前者要官做,杨坚自然只是一笑置之,而杨广显然没有父亲厚道,他给了这个以《玉树后庭花》闻名的死者追赠了大将军、长城县令以及一个“炀”的谥号。

按谥法,“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而十四年后,报应不爽,当他被宇文化及绞杀之后,唐主李渊给他的谥号也是这个“炀”字,至于他同时得到的窦建德谥的“闵”,其孙杨侗谥的“明”都没有叫开。历史上,我们只记得他是一个好大喜功残暴不仁的暴君。

同一年,经学家天文学家刘焯刘士元同志给隋主杨广献上了最新科研成果《皇极历》,当然,官方的说法应该尊卑有序,史书应该是这么记载的:“隋主得刘焯所献历书,弃而不取。”在皇极历中,刘焯给出了一个十分精确的天文数据,提出了黄道岁差的概念和数值,并驳正了张胄历法的错误,可惜的是这并没有得到初登大宝的杨广的重视,因为那时候他正为弟弟杨谅头痛不已,但我们从皇极历中可以记住一个词――四舍五入,显然,这在数学史上是一个少有的发明创造。那么,或许,我们可以在刘士元同志的名片上再印上几个诸如“科学家”,“发明家”之类的头衔。

001隔花人远

“要有光!”

苏游在噩梦中挣扎,狂乱地喊着神当年无所事事时说出的三个字,却并未从梦境中醒来,但似乎新生却理所当然地开始了,一如耶和华的创世神话。潜意识里苏游只是想摆脱梦境中的苦难,他更愿意如同西方大神一样翘起二郎腿只管念动咒语,而不是身体力行地亲自操起板斧将混沌一分为二。

或许苏游真是一个具有想象力的天才,当梦到盘古开天劈混沌的时候,他忽然感受到了饥饿;不过,相比于混沌,他更钟情米粥。

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他被饥饿折磨得从梦中醒了过来。

此时的太阳很好,他正要解掉身上的束缚从大树上回到地面时,却有一只美丽的小鹿进入了他的视野,而小鹿的身后是一匹穷追不舍的饿狼。

落日的余晖中,一场生死竞速在不远处的山梁上正在上演。

如果时间可以在这个画面定格,苏游倒可以将之命名为“逐鹿”,画外音当然会显得更加沉重,――逐鹿总与天下相连,鹿死谁手在鹿而言却并无区别。

“苏云帆……苏云帆……”

苏游又想起了已经离开自己两个多月的儿子,但他的呼喊哪怕声嘶力竭,却得不到一丝回应。

此时,山无言,天地亦是沉默。

苏游呼喊着孩子的名字,最后终于无力地跪倒在这没有人烟的山顶上。

疲累之后记忆慢慢变得清晰,苏游又想起了两个多月前所发生的点点滴滴,――最后一次和儿子分开的地点是一个他们计划了很长时间才去游览的山洞,他们进洞大概半小时的后地下河突然涌动回流,苏游当时并不敢确定这是地震还是附近哪个秘密基地在实验核爆炸。

当他被水流卷入河中时,儿子的呼喊声一时回荡在洞中,但他无从知道这之后所发生的一切。――或许,在他落水后儿子站在岸边无所适从;又或许,云帆也义无反顾地跳了下来?

苏游摇头甩开了思绪,再次极目远眺,却发现北面山势绵延之后的景物似陌生而又熟悉。两个多月的野外求生,苏游在山中碰见了无数次危险的猛兽,经历了好几次死里逃生;可是快要走出大山时,他却害怕碰见人,害怕碰见那些如同他想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