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新中华》
分类: txts3
又是咱们同盟会的忠实同志,我们为什么不能去镇江收容,然后再做打算?”果然第9镇的士兵中都多有秀才投军的,说话都极有条理。
雨辰看看四周,笑道:“兄弟原来在香港的时候,和伯先兄已经谈过这个问题的。颂亭兄(林述庆字)果然是我们革命同志,三十五标驻镇江,三十六标在江阴,光复镇江是有把握的。但是我们第9镇的军资储备全在南京。就算得了镇江,也拿南京没办法,对这光复下游,响应武昌的大举也没什么帮助。而拿下上海,就全局截活。上海有饷,高昌庙制造局有军火。而且上海华洋杂处,夺取上海之后。这对满廷的震动也是最大!伯先兄叮嘱我再三的就是从第9镇抽调精锐协助上海的革命同志光复。现下上海有咱们同盟会的英士前辈在布置一切。我们拿下上海后,士饱马腾的再回师南京,下游大势可定!大家也都是光复的最大功臣!”
这些兵士们被雨辰说得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何燧也是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本来就是第9镇最年轻有为的排长,后来被保送读书,回来分发当队官。年轻人对革命最是热心,巴不得立一番功业。秣陵关起义失败已经是让他觉得憋了一肚子的气。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时候还好,稍遇挫折就会觉得前途灰暗。突然碰到天上掉下个人来给他们指条光明大道出来,胸口热血这一涌。就攘臂大呼:“支持雨司令,打到上海去!”
这么一呼,雨辰的中华江苏革命军司令的名头就算坐实啦。
200多个士兵被整编成两个支队,何燧担任一支队司令官,雨辰兼任二支队司令官。这支小小的队伍又恢复成了正规军的模样。成警戒行军的战斗队列向镇江进发。沿途的散兵发现这里严整,自发的也靠拢了过来。愿意加入我们中华江苏革命军的,都编入了两个支队当中,不愿意的都下了他们的枪,随便到哪里去。到了天明到镇江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扩充成400多人,每个支队都有三个连,枪械齐全,但是子弹还是太少,平均每枪不到三发。
第一卷 初遇辛亥 第二章 从镇江到上海
一夜的行军,让缺少锻炼,又穿着皮鞋的雨辰已经是疲倦若死。看到镇江城果然已经光复。臂膀上系着白毛巾的士兵来来去去。街上还有蒙古人装束的旗兵家眷被赶出自家宅子,流落在街头踟躇哭泣。还被汉人的小孩子追逐扔石头笑骂。(镇江驻防的三千旗兵全为蒙古八旗)正是一片凌乱的景象。
雨辰这一队还算严整的部队走了进来,马上就被人注意到了。一个穿着军官服色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开口就是湖南口音:“你们可是从秣陵关败下来的弟兄?是三十三标的还是三十四标的?我奉命在这里收容。”
雨辰还没来得及回答,何燧已经冲出队列拉住他的手:“念荪兄!没想到还能见到你!”
那念荪兄也抱住何燧转圈:“灼然,你小子还没死啊!快收容了你的部下,随我去见林标统!他知道你也来的,定然欢喜得很。”
何燧笑笑,伸手向那位念荪兄介绍雨辰:“这位雨辰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介绍回来襄助我们起义的。我们这支队伍已经归他收编统帅了,现下我们是中华江苏革命军。咱们不是来被收容的,而是要和林标统接洽的,咱们还有大举。”
又朝雨辰介绍那个念荪兄:“这位是三十五标的革命同志,和我一样是队官的吴采大哥,是个湖南骡子。”
吴采笑着捶了何燧一拳,又带点怀疑的看看雨辰。雨辰一身小翻领的蓝色西装,还有短短的平头在这群队伍里实在是很扎眼:“雨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回来的?那真是太好了,你们先安顿下来,我带两位去见林标统。”
林述庆的镇江都督官厅就设在原来清朝镇江府的衙门里面。四下里也是一片凌乱,公文、衣服扔得到处都是。门口连个卫兵都没有,扎着白毛巾的各色人等自由出入。吴采带着雨辰和何燧就朝里面走,才到了二堂,就听见里面一个人用闽南口音的官话在那里咆哮:“问我要补充?我哪里有?这两标二千多弟兄的伙食费我现在都开发不出来!现下又冒出这个司令,那个军长,我提着脑袋光复镇江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他们出来配合一下?他老母的!”
吴采朝我们悄悄道:“现在问标统索饷索械的人太多,他脾气不大好,你们多当心一点。”
何燧也做了鬼脸:“林标统一向脾气急噪,也不是就今天的事情了。”
走进内厅就看见里面几个人正灰溜溜的出来。一个个子矮小,服色黝黑的南方人模样的军官在里面走来走去。他正是林述庆,福建人,日本陆士毕业,清朝南洋常备陆军第9镇的三十五标标统,现在的镇江军政府都督兼镇军司令。
吴采立正大声报告,又凑到林述庆面前小声介绍了一番。
林述庆上下打量一番我们,吩咐道:“请坐,上茶。”
雨辰扶着茶碗,坐在那里看着林述庆不说话。倒是林述庆先发问:“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过来的?当初兄弟在日本的时候,和中山先生往还颇多,没听过先生的大名啊。”
雨辰早有准备,笑道:“兄弟一向在美国,打理父辈的堂口,光绪三十年的时候,中山先生在美国加入致公堂,一举担任全美堂口的红旗大哥。那时兄弟岁数还小,但是也被中山先生风采所感。先生说革命缺少军事人才,就让兄弟去
雨辰看看四周,笑道:“兄弟原来在香港的时候,和伯先兄已经谈过这个问题的。颂亭兄(林述庆字)果然是我们革命同志,三十五标驻镇江,三十六标在江阴,光复镇江是有把握的。但是我们第9镇的军资储备全在南京。就算得了镇江,也拿南京没办法,对这光复下游,响应武昌的大举也没什么帮助。而拿下上海,就全局截活。上海有饷,高昌庙制造局有军火。而且上海华洋杂处,夺取上海之后。这对满廷的震动也是最大!伯先兄叮嘱我再三的就是从第9镇抽调精锐协助上海的革命同志光复。现下上海有咱们同盟会的英士前辈在布置一切。我们拿下上海后,士饱马腾的再回师南京,下游大势可定!大家也都是光复的最大功臣!”
这些兵士们被雨辰说得都露出了向往的神色,何燧也是一脸跃跃欲试的样子。他本来就是第9镇最年轻有为的排长,后来被保送读书,回来分发当队官。年轻人对革命最是热心,巴不得立一番功业。秣陵关起义失败已经是让他觉得憋了一肚子的气。年轻人意气风发的时候还好,稍遇挫折就会觉得前途灰暗。突然碰到天上掉下个人来给他们指条光明大道出来,胸口热血这一涌。就攘臂大呼:“支持雨司令,打到上海去!”
这么一呼,雨辰的中华江苏革命军司令的名头就算坐实啦。
200多个士兵被整编成两个支队,何燧担任一支队司令官,雨辰兼任二支队司令官。这支小小的队伍又恢复成了正规军的模样。成警戒行军的战斗队列向镇江进发。沿途的散兵发现这里严整,自发的也靠拢了过来。愿意加入我们中华江苏革命军的,都编入了两个支队当中,不愿意的都下了他们的枪,随便到哪里去。到了天明到镇江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扩充成400多人,每个支队都有三个连,枪械齐全,但是子弹还是太少,平均每枪不到三发。
第一卷 初遇辛亥 第二章 从镇江到上海
一夜的行军,让缺少锻炼,又穿着皮鞋的雨辰已经是疲倦若死。看到镇江城果然已经光复。臂膀上系着白毛巾的士兵来来去去。街上还有蒙古人装束的旗兵家眷被赶出自家宅子,流落在街头踟躇哭泣。还被汉人的小孩子追逐扔石头笑骂。(镇江驻防的三千旗兵全为蒙古八旗)正是一片凌乱的景象。
雨辰这一队还算严整的部队走了进来,马上就被人注意到了。一个穿着军官服色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开口就是湖南口音:“你们可是从秣陵关败下来的弟兄?是三十三标的还是三十四标的?我奉命在这里收容。”
雨辰还没来得及回答,何燧已经冲出队列拉住他的手:“念荪兄!没想到还能见到你!”
那念荪兄也抱住何燧转圈:“灼然,你小子还没死啊!快收容了你的部下,随我去见林标统!他知道你也来的,定然欢喜得很。”
何燧笑笑,伸手向那位念荪兄介绍雨辰:“这位雨辰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介绍回来襄助我们起义的。我们这支队伍已经归他收编统帅了,现下我们是中华江苏革命军。咱们不是来被收容的,而是要和林标统接洽的,咱们还有大举。”
又朝雨辰介绍那个念荪兄:“这位是三十五标的革命同志,和我一样是队官的吴采大哥,是个湖南骡子。”
吴采笑着捶了何燧一拳,又带点怀疑的看看雨辰。雨辰一身小翻领的蓝色西装,还有短短的平头在这群队伍里实在是很扎眼:“雨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回来的?那真是太好了,你们先安顿下来,我带两位去见林标统。”
林述庆的镇江都督官厅就设在原来清朝镇江府的衙门里面。四下里也是一片凌乱,公文、衣服扔得到处都是。门口连个卫兵都没有,扎着白毛巾的各色人等自由出入。吴采带着雨辰和何燧就朝里面走,才到了二堂,就听见里面一个人用闽南口音的官话在那里咆哮:“问我要补充?我哪里有?这两标二千多弟兄的伙食费我现在都开发不出来!现下又冒出这个司令,那个军长,我提着脑袋光复镇江的时候,怎么没见到他们出来配合一下?他老母的!”
吴采朝我们悄悄道:“现在问标统索饷索械的人太多,他脾气不大好,你们多当心一点。”
何燧也做了鬼脸:“林标统一向脾气急噪,也不是就今天的事情了。”
走进内厅就看见里面几个人正灰溜溜的出来。一个个子矮小,服色黝黑的南方人模样的军官在里面走来走去。他正是林述庆,福建人,日本陆士毕业,清朝南洋常备陆军第9镇的三十五标标统,现在的镇江军政府都督兼镇军司令。
吴采立正大声报告,又凑到林述庆面前小声介绍了一番。
林述庆上下打量一番我们,吩咐道:“请坐,上茶。”
雨辰扶着茶碗,坐在那里看着林述庆不说话。倒是林述庆先发问:“先生是中山先生和伯先兄派过来的?当初兄弟在日本的时候,和中山先生往还颇多,没听过先生的大名啊。”
雨辰早有准备,笑道:“兄弟一向在美国,打理父辈的堂口,光绪三十年的时候,中山先生在美国加入致公堂,一举担任全美堂口的红旗大哥。那时兄弟岁数还小,但是也被中山先生风采所感。先生说革命缺少军事人才,就让兄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