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奸臣
分类: qsxs
味的摇了摇头,之后听到不远处的酒桌上,一行七八个人正在嘀嘀咕咕说些什么,于是竖起耳朵撑着下颌,饶有兴致的听着。
只见一个水蓝衣衫的书生恭维道:“此次殿试,思齐兄应能夺得魁首。”
紧接着,一个看似「思齐兄」的锦衣书生摆摆手,连声推辞道:“哪里哪里,在下虽在乡试和会试中拔得头筹,但殿试之事,还是要看临场发挥,不到最后结果谁能说得准?”
他停顿一下,又意味深长的道:“不过今年的科举考试中,还有一个名叫梅柳生的书生,据说成绩也很不错,亦是此次殿试中的热门人选,不知诸位有谁认识?”
众人纷纷摇头说不认识,甚至还有一个书生叫嚣着:“什么梅柳生,之前连名字都不曾听过,八成也是哪个山窝窝里出来的人物,没见过什么世面,临到圣上跟前不知道怎么出丑呢,怎能比得上思齐兄家世显赫,三代官封,到了殿试自然游刃有余。”
这当官儿的就要拍马屁,不成想某些人还没有当官,马屁就已经拍得啪啪响。
白衣公子抿了一口清酒,忍不住摇头,又叹息着啧啧了一声。
那几个书生闻声看向他,只见此人气度不凡,衣着不凡,长相也不凡,却是个面生的脸孔,应该不是与他们一起同考的书生。
而且这人也没有望着他们,方才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应该不是冲着他们,反而像是品尝美酒多一点。
便不再理会,又有人接着道:“思齐兄若是此次高中状元,一定要请我等喝酒啊。”
思齐兄连连点头回答:“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话音刚落,又听不远处的白衣公子啧啧了一声。
贾思齐转过头,不解问:“这位兄台,可是嗓子不舒服,不若找位大夫看看?”
那位公子立即眉花眼笑,回答道:“多谢兄台挂怀,在下从小有个毛病,若是脾胃不舒服,就忍不住……啧啧……”
贾思齐又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怎么听怎么觉着这句话有些别扭。
仍是耐着性子,道:“这倒是十分奇怪的病症,兄台还是找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白衣公子笑眯眯的摆手道:“无妨无妨,你们继续,让我吐出来就好了。”
顿了顿,又话锋一转道:“不过,在下心中有个疑问,不知兄台可否回答?”
贾思齐点点头,道:“请说……”
只见对方眉目间的笑意渐深,懒洋洋的问道:“听闻令尊大人昨夜,抄小路给礼部尚书家送了一份厚礼,不知兄台可曾见到尚书大人没有?”
第2章 不才正是苏清朗
在场的人全都知道,当朝的礼部尚书只有一个,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奸臣苏清朗。
此人十八岁得入朝廷,二十三岁爬到礼部尚书的位置,堪称朝廷官场中的奇迹。
不过,虽说是奇迹么,这官儿升得太快,背后总归还是有些原因。
毕竟有些人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撑死也不过是个四品的小官。
然而苏清朗凭着五年的时间,就能从一介白衣,坐到礼部尚书正二品大员的位置,单靠缺德和无耻显然是不行的,说明此人还有一些心计。
纵观朝野后宫,上有皇帝太子,下有贵妃公主,就连当朝权势滔天人精似的丞相大人,都被他的三寸莲花不烂之舌哄得团团转,拿此人当作自己的肱骨心腹。
更有传言说,此次殿试皇帝一定会带着苏清朗参加,而且依据往年的惯例来看,殿试结果的好坏,全凭人家苏清朗的一句话,是以连常禄寺卿贾德欣贾大人都坐不住了。
其实这个贾德欣乃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他的太祖父开始,接连好几代都是读书人。
其子贾思齐,年幼聪明,再加上勤奋好学,一直都是长安城中风流才子的典范。
单看他能在乡试和会试中拔得头筹,就知道此人并非浪得虚名,其实有一定的本事,奈何官场毕竟是官场,不是你有本事就能爬上去的地方,更多的时候,还需要点人脉。
而作为在官场里浸染多年的贾大人,自然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于是从自家的府库中挤出几千两银子,外加几件过眼的宝贝,趁着夜黑风高无人注意之时,偷偷摸摸带着自家儿子送到苏清朗的府上。
本来这个贾思齐是不愿意走后门的,毕竟在他看来,苏清朗这个人的名声太臭。
而他则是清冷孤高、不染纤尘的一介读书人,怎可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凭白坏了自己的贤名?
奈何禁不住自家老爹的威胁攒掇,再加上,身为长安城中出了名的风流才子,让他因为不给苏清朗送礼,就要眼睁睁看着状元郎的头衔落到别人身上,显然后者,让他更加难以忍受。
倘若自己的仕途当真掌握在苏清朗的手上,大丈夫能屈能伸,特殊时期勉强低一下头,对他来说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强忍着心中的千百个不愿意,他还是拉下脸找到苏清朗的家门。
只可惜昨天晚上去的时候,苏清朗并不在家,听说是被丞相的儿子留宿家里过夜了。
他事后回想起来,竟有些暗暗的欣喜,觉得此事天知地知自己和自己的老爹知,他到底还是保住了身为读书人的风骨。
不成想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竟被此人当着众人的面给抖露了出来。
再回想此人先前的言行,贾思齐这才恍然
只见一个水蓝衣衫的书生恭维道:“此次殿试,思齐兄应能夺得魁首。”
紧接着,一个看似「思齐兄」的锦衣书生摆摆手,连声推辞道:“哪里哪里,在下虽在乡试和会试中拔得头筹,但殿试之事,还是要看临场发挥,不到最后结果谁能说得准?”
他停顿一下,又意味深长的道:“不过今年的科举考试中,还有一个名叫梅柳生的书生,据说成绩也很不错,亦是此次殿试中的热门人选,不知诸位有谁认识?”
众人纷纷摇头说不认识,甚至还有一个书生叫嚣着:“什么梅柳生,之前连名字都不曾听过,八成也是哪个山窝窝里出来的人物,没见过什么世面,临到圣上跟前不知道怎么出丑呢,怎能比得上思齐兄家世显赫,三代官封,到了殿试自然游刃有余。”
这当官儿的就要拍马屁,不成想某些人还没有当官,马屁就已经拍得啪啪响。
白衣公子抿了一口清酒,忍不住摇头,又叹息着啧啧了一声。
那几个书生闻声看向他,只见此人气度不凡,衣着不凡,长相也不凡,却是个面生的脸孔,应该不是与他们一起同考的书生。
而且这人也没有望着他们,方才又是摇头又是叹气的,应该不是冲着他们,反而像是品尝美酒多一点。
便不再理会,又有人接着道:“思齐兄若是此次高中状元,一定要请我等喝酒啊。”
思齐兄连连点头回答:“这是自然,这是自然。”
话音刚落,又听不远处的白衣公子啧啧了一声。
贾思齐转过头,不解问:“这位兄台,可是嗓子不舒服,不若找位大夫看看?”
那位公子立即眉花眼笑,回答道:“多谢兄台挂怀,在下从小有个毛病,若是脾胃不舒服,就忍不住……啧啧……”
贾思齐又上下打量了他几眼,怎么听怎么觉着这句话有些别扭。
仍是耐着性子,道:“这倒是十分奇怪的病症,兄台还是找个大夫看看比较好。”
白衣公子笑眯眯的摆手道:“无妨无妨,你们继续,让我吐出来就好了。”
顿了顿,又话锋一转道:“不过,在下心中有个疑问,不知兄台可否回答?”
贾思齐点点头,道:“请说……”
只见对方眉目间的笑意渐深,懒洋洋的问道:“听闻令尊大人昨夜,抄小路给礼部尚书家送了一份厚礼,不知兄台可曾见到尚书大人没有?”
第2章 不才正是苏清朗
在场的人全都知道,当朝的礼部尚书只有一个,那就是臭名昭著的奸臣苏清朗。
此人十八岁得入朝廷,二十三岁爬到礼部尚书的位置,堪称朝廷官场中的奇迹。
不过,虽说是奇迹么,这官儿升得太快,背后总归还是有些原因。
毕竟有些人在官场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撑死也不过是个四品的小官。
然而苏清朗凭着五年的时间,就能从一介白衣,坐到礼部尚书正二品大员的位置,单靠缺德和无耻显然是不行的,说明此人还有一些心计。
纵观朝野后宫,上有皇帝太子,下有贵妃公主,就连当朝权势滔天人精似的丞相大人,都被他的三寸莲花不烂之舌哄得团团转,拿此人当作自己的肱骨心腹。
更有传言说,此次殿试皇帝一定会带着苏清朗参加,而且依据往年的惯例来看,殿试结果的好坏,全凭人家苏清朗的一句话,是以连常禄寺卿贾德欣贾大人都坐不住了。
其实这个贾德欣乃是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从他的太祖父开始,接连好几代都是读书人。
其子贾思齐,年幼聪明,再加上勤奋好学,一直都是长安城中风流才子的典范。
单看他能在乡试和会试中拔得头筹,就知道此人并非浪得虚名,其实有一定的本事,奈何官场毕竟是官场,不是你有本事就能爬上去的地方,更多的时候,还需要点人脉。
而作为在官场里浸染多年的贾大人,自然深谙这其中的道理。
于是从自家的府库中挤出几千两银子,外加几件过眼的宝贝,趁着夜黑风高无人注意之时,偷偷摸摸带着自家儿子送到苏清朗的府上。
本来这个贾思齐是不愿意走后门的,毕竟在他看来,苏清朗这个人的名声太臭。
而他则是清冷孤高、不染纤尘的一介读书人,怎可与这样的人同流合污,凭白坏了自己的贤名?
奈何禁不住自家老爹的威胁攒掇,再加上,身为长安城中出了名的风流才子,让他因为不给苏清朗送礼,就要眼睁睁看着状元郎的头衔落到别人身上,显然后者,让他更加难以忍受。
倘若自己的仕途当真掌握在苏清朗的手上,大丈夫能屈能伸,特殊时期勉强低一下头,对他来说也不是不可以。
于是强忍着心中的千百个不愿意,他还是拉下脸找到苏清朗的家门。
只可惜昨天晚上去的时候,苏清朗并不在家,听说是被丞相的儿子留宿家里过夜了。
他事后回想起来,竟有些暗暗的欣喜,觉得此事天知地知自己和自己的老爹知,他到底还是保住了身为读书人的风骨。
不成想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竟被此人当着众人的面给抖露了出来。
再回想此人先前的言行,贾思齐这才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