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你们想去支公司?”
  生产队的人恨不得找关系往公社和县里调动。
  这两个大傻子,从省城下到公社不算,居然还主动要求去生产队?
  宋恂颔首。
  裴副主任:“……”
  一时间,竟不确定这其中是否还有什么他没参透的内情。
  不过,让他们去生产队,自己也是乐见其成的。
  眼不见为净,最好把这两个刺头支得远远的。
  “倒也不是不行。支公司算是船最多,最贴合你们之前工作的地方。”裴副主任拿出一本通讯簿翻了翻说,“这两个支公司,一个在瑶水大队,一个在金海大队。”
  可以让他们自己选。
  宋恂将裴副主任的意思转述给一脸淡定,实则一句也没听懂的吴科学。
  吴科学主动选择了未来的落脚点――
  “我们就去驻瑶水大队的支公司。”
  *
  从副主任办公室出来,两人脸上全然没有对未来的担忧忐忑。
  无论是留在公社还是去生产队,对他们而言几乎没什么区别。
  不过,支公司是生产一线,是务实的地方。
  对于背着处分下来的两个人来说,去支公司要比留在公社稍强一些。
  瞄一眼没什么表情的宋恂,吴科学讪讪地说:“这次连累你了。”
  原本他们在船厂干得好好的。
  可是,他在“全厂工业学大庆经验分享大会”上,针对舾装车间出现大量型号不匹配钢材的事,对供应科和科技办负责人连发六问。
  得了一个“不顾大局,不能团结同志”的评语。
  而向来与他走得近,又在此次事件中始终力挺他的宋恂,则是“拉帮结派,有山头主义倾向”。
  这样一个评语砸下来,算是给宋恂自打二十岁进厂,就一路高歌猛进的事业,踩下了急刹车。
  全厂最年轻工程师的光环,也随之消失了。
  “事情过去就算了。”宋恂止住他接下来的话,“咱们也不算白牺牲。上火车前,省渔和市工业办的联合调查组已经进厂了,等着看结果吧。”
  吴科学圆润的脸上露出一丝感动,如愿看到对方明显被酸到的表情,才哈哈笑道:“你可别小看了瑶水大队。我选这个地方也是有原因的!”
  宋恂“嗯”了一声。
  瑶水大队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抛开其他方面不谈,单只它是全公社距离砚北港最近的生产队,就已经赢了。
  他已经能想象到,渔汛来临时,海面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壮观场面了!
  吴科学陪着他畅想了一番美好未来。
  可是,想到刚才看到的,通讯员小陈听说他们要去瑶水大队后的表情。
  怎么感觉奇奇怪怪的?


第3章
  湛蓝透明的天,一望无垠的海,渔舟白鹭,阳光海滩,成片的石砌渔家小院……
  当宋恂背着行囊,来到瑶水大队时,迎接他的便是这样的风光。
  很美,远超预期。
  按照村里热心大娘的指引,他们在村子最外围,找到了瑶水支公司的所在――全村唯一一栋青砖红顶的大瓦房。
  院门口还挂着一块在农村并不常见的铜牌匾,高冷地泛着金属光泽。
  仿佛刻在上面的“省海洋渔业公司南湾分公司瑶水支公司”,都被赋予了不一样的意义。
  满是雄心壮志。
  大门敞开着,宋恂和吴科学进去时,有个戴眼镜的小伙子正在闷头扫院子,听见有人进来,头也不抬道:
  “早跟你们说了,我们领导不在,来多少次都是这个话。船员不上船,你们催也没用!”
  吴科学莫名道:“这里不是渔业公司吗?我们是刚从省里调来工作的。”
  “省里?省里啥地方啊?”小伙子蓦地停下动作问。
  “省渔下属船厂的。”宋恂将介绍信拿给他看,“我们昨天先去公社报到了,渔业基地的裴副主任安排我们来这里的。”
  对方扔下扫把,看也没看那介绍信就与他们握手,“太好了,上面总算又想起我们瑶水了!我叫严秋实,欢迎你们来瑶水工作!”
  那热乎劲儿,与先前判若两人。
  继而又扭头冲屋里喊:“红梅嫂子,公社给咱们送人来啦,两个!”
  经他这么一喊,陆续从里面跑出来两男一女。
  严秋实指向梳着经典女干部短发的女同志介绍:“这是支公司革委会的副主任,贾红梅。”
  “我就是负责算账的会计。你们也别叫我什么主任了,跟大家一样喊我红梅嫂子吧。”贾红梅的普通话不太标准,但还是坚持与他们用普通话交流。
  宋恂顺势道:“红梅嫂子,我们初来乍到,以后就承蒙同志们关照了。”
  张口却是一串蹩脚的南湾土话,让第一次听他这样说话的吴科学没憋住,当场哈哈了两声。
  惹得宋恂尴尬地清了清嗓子,飚过去一个“你行你上”的眼神。
  贾红梅挺高兴:“能说咱的土话是好事,说不好不要紧,时日一长自然就顺了。对你们扎根南湾有好处。”
  宋恂深以为然地点头。
  他的南湾话是跟车间里的南湾工人师傅学的。
  听得懂,却不太会说。
  这两天已经因为语言不通,碰壁好几次了。
  贾红梅为他们介绍了另外两个本地男同事,杜三泰、项爱国,就招呼大家进屋说话。
  宋恂合计了一下,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