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木逢春》
分类: txts3
夷想了一想,“这样吧,我改日去找师傅在这柜子里打个带锁的暗格,眼下你就自己好好收着吧。”
“好啊好啊!沈先生的主意真好!”杨辉直点头。
沈夷又忍不住问:“你说你出门是瞒着家里,那你拿了首饰也是瞒着你母亲了?”
杨辉一听,不太自在地垂下眼睛。
沈夷眉皱得更紧:“这就不对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偷偷拿走?也太不像话了。”
杨辉有些不服气地小声说:“……我妈妈才不会怪我的……再说,是人重要还是东西重要。”
这还有理了?沈夷简直气得好笑,“那也不能擅自拿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磊落坦荡,身正行端,才是读书明理的结果……要是换了我家,早被长辈拿竹棍子狠狠抽了,抽完了还要跪祠堂的。”这个杨家少爷,真是被家里给宠坏了!
杨辉吓了一跳,极为不解:“……这么要紧啊?不就是几个首饰,犯得着吗?”眼看沈夷脸色一肃又要继续念叨,赶紧挥挥手,“好好好,是我不对,我不对!我也没打算花啊……那我原样带回去就好了。”
沈夷仍然严肃:“不止要原封不动带回去,还要……”
“行行行,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拿了,行了吧?”杨辉耷拉着头。
沈夷笑了笑,缓和了语气:“这就对了。”
他要回县公署继续办公,于是嘱咐杨辉在屋里歇着,想休息睡哪里,想方便上哪里,想看书都可以,又告诉他这是哪条街哪号门,若是外出逛了,天黑前要回来等等。说了一堆,又把备用钥匙给了他,才出了门,心里觉得真像替别人照顾孩子一样。
第三章 夜谈
傍晚沈夷回来,又买回了一些新的用品,有床褥、枕头、毛巾和杯子等等,想着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又买了点心和一些卤菜。他生怕杨辉还在外面贪玩,拎着东西急切地往家里走,远远看见家中点着灯,才舒了口气。
进了门,看到桌上摊开着一本书,原来杨辉是在看书。他不由笑起来:“没到外面逛吗?”
杨辉笑着回答:“逛了一会儿,不敢走远,怕迷路。吃了点东西就回来了。”
“没吃饱吧?”沈夷把吃的摆上桌子,笑着说,“要不要再吃一点?”
点心和烧卤还是热的,香气扑鼻,杨辉高高兴兴地拿过筷子,夹了一块,“……嗯!好吃!”沈夷也坐下来,拿起筷子一道吃。
杨辉连吃了几块,忽然想到什么,边嚼着边看向沈夷:“哦……我说过要出食宿钱的,沈先生你看怎么算?……按天算好不好?每天多少?两块银元够了吗?”
沈夷连忙摇头,“不不,不用讲这个!家里来了朋友,当然是要招待的!……你只管吃就是了。”
杨辉看看桌上吃食,又偏脸看他,扬起一边眉毛:“这些不便宜吧?那你岂不是要少淘许多本好书了?……这么多好书,结果喂进了肚子里,真的不心疼?“
烛灯下,他神情促狭,嘴角微含笑意,注视沈夷。他眼睛分外明亮,光彩动人,却仿佛有一丝审视,没有恶意,而像是高身份人对新鲜事物的打量。沈夷一怔,随即认真回答:“书可以今后再买,薪资每月都会有的,今后再买也一样。”
“我果然没看错,沈先生是个好人!”杨辉笑起来,“那就谢谢沈先生的招待了!”
两人继续吃饭,沈夷问他是哪里人,杨辉说了个城市的名字。
沈夷点点头,果真是大城市里来的。又问他年纪。
杨辉却没即刻回答,咬着点心,一双眼睛望着沈夷:“先生还没说自己多大呢?先生说了我才说!“话语颇有些孩子气。
沈夷倒也不在意,温言说:“我上个月正好三十岁。”
杨辉倒有点惊讶,“没想到沈先生已经而立了……”他紧接着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难怪这么老成。”
这丝笑意让沈夷忽如其来地脸一红,有些发窘——这句“老成”听起来像是在说他“古板”“老气横秋”似的。他还没来得及答话,杨辉又笑着说:“沈先生年纪不算小了,还没有娶妻吗?你一表人才,又有学问,还吃的官家饭,一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你。”
他这番话忽然问及婚姻,本有些唐突,简直就像街头巷尾媒婆们挂在嘴上的油腻话。可他神情坦然,语调轻快,把这番话说得十分诚恳,倒也不让人讨厌。
时下年轻人十七八岁就谈婚论嫁了,乡下更早,十四五岁就成亲了。大城市里晚一些,青年学生掀起婚姻变革,反对传统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流行过了二十岁才结婚。可不管放在哪里,三十岁还没成家确实是很迟了。
沈夷一时沉默下来。固然如杨辉说的,有不少人家见他是读书人,有文化,相貌又清秀儒雅,就托人向他说媒。可他遭逢家庭变故,无心成婚,父母接连去世后,他把家中房屋变卖了,便一个人四处游历,路上做些笔墨活挣花销,也算无拘无束。他一没有田宅,二不会在一个地点停留太久,于是有意结亲的人家也就打消了念头。
他笑了笑,轻描淡写说:“我漂泊无定,不便娶妻。”
“可沈先生不是要编县志吗?”杨辉立即问道,“难道很快就要离开这里?”
沈夷心中有些迟疑。的确,他感激县长的赏识,愿意尽心尽责为芙县出力。可自己真的会长久留下来吗?这个却说不定。
他便如实说:“……也可能不走了。
“好啊好啊!沈先生的主意真好!”杨辉直点头。
沈夷又忍不住问:“你说你出门是瞒着家里,那你拿了首饰也是瞒着你母亲了?”
杨辉一听,不太自在地垂下眼睛。
沈夷眉皱得更紧:“这就不对了。这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偷偷拿走?也太不像话了。”
杨辉有些不服气地小声说:“……我妈妈才不会怪我的……再说,是人重要还是东西重要。”
这还有理了?沈夷简直气得好笑,“那也不能擅自拿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做人要磊落坦荡,身正行端,才是读书明理的结果……要是换了我家,早被长辈拿竹棍子狠狠抽了,抽完了还要跪祠堂的。”这个杨家少爷,真是被家里给宠坏了!
杨辉吓了一跳,极为不解:“……这么要紧啊?不就是几个首饰,犯得着吗?”眼看沈夷脸色一肃又要继续念叨,赶紧挥挥手,“好好好,是我不对,我不对!我也没打算花啊……那我原样带回去就好了。”
沈夷仍然严肃:“不止要原封不动带回去,还要……”
“行行行,知道了!下次再也不拿了,行了吧?”杨辉耷拉着头。
沈夷笑了笑,缓和了语气:“这就对了。”
他要回县公署继续办公,于是嘱咐杨辉在屋里歇着,想休息睡哪里,想方便上哪里,想看书都可以,又告诉他这是哪条街哪号门,若是外出逛了,天黑前要回来等等。说了一堆,又把备用钥匙给了他,才出了门,心里觉得真像替别人照顾孩子一样。
第三章 夜谈
傍晚沈夷回来,又买回了一些新的用品,有床褥、枕头、毛巾和杯子等等,想着家里没什么好东西,又买了点心和一些卤菜。他生怕杨辉还在外面贪玩,拎着东西急切地往家里走,远远看见家中点着灯,才舒了口气。
进了门,看到桌上摊开着一本书,原来杨辉是在看书。他不由笑起来:“没到外面逛吗?”
杨辉笑着回答:“逛了一会儿,不敢走远,怕迷路。吃了点东西就回来了。”
“没吃饱吧?”沈夷把吃的摆上桌子,笑着说,“要不要再吃一点?”
点心和烧卤还是热的,香气扑鼻,杨辉高高兴兴地拿过筷子,夹了一块,“……嗯!好吃!”沈夷也坐下来,拿起筷子一道吃。
杨辉连吃了几块,忽然想到什么,边嚼着边看向沈夷:“哦……我说过要出食宿钱的,沈先生你看怎么算?……按天算好不好?每天多少?两块银元够了吗?”
沈夷连忙摇头,“不不,不用讲这个!家里来了朋友,当然是要招待的!……你只管吃就是了。”
杨辉看看桌上吃食,又偏脸看他,扬起一边眉毛:“这些不便宜吧?那你岂不是要少淘许多本好书了?……这么多好书,结果喂进了肚子里,真的不心疼?“
烛灯下,他神情促狭,嘴角微含笑意,注视沈夷。他眼睛分外明亮,光彩动人,却仿佛有一丝审视,没有恶意,而像是高身份人对新鲜事物的打量。沈夷一怔,随即认真回答:“书可以今后再买,薪资每月都会有的,今后再买也一样。”
“我果然没看错,沈先生是个好人!”杨辉笑起来,“那就谢谢沈先生的招待了!”
两人继续吃饭,沈夷问他是哪里人,杨辉说了个城市的名字。
沈夷点点头,果真是大城市里来的。又问他年纪。
杨辉却没即刻回答,咬着点心,一双眼睛望着沈夷:“先生还没说自己多大呢?先生说了我才说!“话语颇有些孩子气。
沈夷倒也不在意,温言说:“我上个月正好三十岁。”
杨辉倒有点惊讶,“没想到沈先生已经而立了……”他紧接着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笑意,“难怪这么老成。”
这丝笑意让沈夷忽如其来地脸一红,有些发窘——这句“老成”听起来像是在说他“古板”“老气横秋”似的。他还没来得及答话,杨辉又笑着说:“沈先生年纪不算小了,还没有娶妻吗?你一表人才,又有学问,还吃的官家饭,一定有很多姑娘愿意嫁你。”
他这番话忽然问及婚姻,本有些唐突,简直就像街头巷尾媒婆们挂在嘴上的油腻话。可他神情坦然,语调轻快,把这番话说得十分诚恳,倒也不让人讨厌。
时下年轻人十七八岁就谈婚论嫁了,乡下更早,十四五岁就成亲了。大城市里晚一些,青年学生掀起婚姻变革,反对传统包办婚姻,追求自由恋爱,流行过了二十岁才结婚。可不管放在哪里,三十岁还没成家确实是很迟了。
沈夷一时沉默下来。固然如杨辉说的,有不少人家见他是读书人,有文化,相貌又清秀儒雅,就托人向他说媒。可他遭逢家庭变故,无心成婚,父母接连去世后,他把家中房屋变卖了,便一个人四处游历,路上做些笔墨活挣花销,也算无拘无束。他一没有田宅,二不会在一个地点停留太久,于是有意结亲的人家也就打消了念头。
他笑了笑,轻描淡写说:“我漂泊无定,不便娶妻。”
“可沈先生不是要编县志吗?”杨辉立即问道,“难道很快就要离开这里?”
沈夷心中有些迟疑。的确,他感激县长的赏识,愿意尽心尽责为芙县出力。可自己真的会长久留下来吗?这个却说不定。
他便如实说:“……也可能不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