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万行情书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IP之后,在业界的名声就大了起来,想来签约的作者不在少数。陆诚这样在谢青面前开口虽看似漫不经心,心里其实已算准了能把她挖到手。
  没想到谢青只是抬眼认真地看了看他,接着便诚恳要求:“那还是请陆总不要告诉别人了,好不容易才找到这个代笔的工作。”
  被拒绝的陆诚稍稍一怔,很快倒又平静了下来,点了点头。
  谢青从容地开口:“玉篱。”
  “琼楼玉宇的玉,篱落疏疏的篱。”
作者有话要说:  啦啦啦啦开坑啦!大家久等!
~\(RQ)/~本章前100条评送红包哦!
-
明天也是晚20:00更新~~

  第2章

  陆诚伸到谢青面前的手顿了一下,轻微而明显。谢青似乎察觉到他的情绪,眼帘低了低,冷淡地没同他握手。
  这好像正合陆诚的意,他平静地将手收回去,颔了颔首,客气又疏远地说了句“幸会,有空再联系”作为收场,一扫方才的热情。
  谢青点点头算作回应,他便转身回到车上,一脚油门,亮黑的保时捷平稳地驶了出去。
  谢青也没有为他多做停留,继续往小区北门走。她知道他前后的态度反差是因为什么,但从无交集的路人并不值得她在意和解释。
  如果每碰到一个人都要解释,她是解释不过来的。毕竟,关于她抄袭的话题在热搜上来来去去地挂了半个月,认为她抄袭的人少说也有几十万。
  通往小区北门的车道上,陆诚下意识地从后视镜中看了看谢青已然很远的清瘦背影。
  陆诚想宋墨一定不知道谢青是玉篱,否则以他的性格,一定不会让招谢青当代笔。
  陆诚和宋墨早年在B大读书时,是文学系的两个“奇葩”。
  那时网络文学产业刚刚进入上升期,在各大媒体轰乱炸般的报道下气势如虹地杀入了公众视野。上海某大学宣布甚至开设了网络文学专业,还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担任了名誉院长,在圈内引起了很大震荡。
  那个时候,大概每个文学圈内的人都注意到了这个新兴行业的存在,只不过大多“正统”的从业者都对这个圈子并不看好。
  很多人认为网文圈没深度没品位没情怀,网络作家一味追求订阅和收入,亵渎了文学本身的意义。
  文学圈内嘲讽网文甚至成了一种政治正确,好像不嘲讽网文几句就无法证明自己是搞文学的似的。
  但陆诚和宋墨作为网络文学的早期读者并不这样看。
  他们在网文作品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过网络作者旺盛的表达欲和情怀,而且在他们看来追求收入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凭什么文人就一定要安于清贫?觉得追求收入的人就没品没情怀是哪个流氓提出来的?
  后来,是宋墨提了个影响两个人发展方向至今的概念。
  当时陆诚正在学院论坛里就对网络文学的看法舌战群儒,战得气血上头时,对着屏幕一声冷笑:“呵,这货还敢出来嘲网络作家俗?他的大作我可看过,自称乡土文学,其实三句不离奶|子,敢发网文平台他早进局子了。”
  然后他就听见仰在上铺嚼薯片的宋墨说:“我觉得吧追求情怀和追求收入,可以达成一个平衡。”
  陆诚认同这个观点,之后的这几年,他们都在努力达成这个平衡。
  陆诚在本科毕业后去英国拿下了公共关系的硕士学位,回国后又考了个经纪人资格证,进入行业上游做全版权开发。
  “追求情怀和追求收入可以达成一个平衡”。
  几年来,诚书文化一直致力于寻找真正有质量的作品,相对而言,当下人人挂在嘴边的“数据”“流量”对他们而言并不重要。
  宋墨则在毕业后选择了“以身试法”,自己跑去当时在圈内占据半壁江山的始初中文网注册笔名当了作者,凭借过硬的文学功底迅速封神。腰包鼓了之后他就开了灵墨工作室,陆诚起初对此嗤之以鼻:“代笔工作室?你的情怀被钱淹死了吗?”
  宋墨却说:“我也觉得代笔可耻,可你想想,代笔这种锦衣夜行的边缘处境,能自己混出头的有几个愿意干啊?十个里有八个都是自己熬不出来又不愿放弃写作梦想的。与其指责这个领域的存在,还不如想办法给他们搭个桥,慢慢都写自己的东西去。”
  两个人的发展方向不同,但谁也没忘记初衷。所以在陆诚看来,宋墨绝不会接受“抄袭前科”这种事。
  他一时很想把谢青是玉篱的事告诉宋墨,但转念又觉得
  算了。
  玉篱尚在连载的《赤玉录》被爆出抄袭,成名作《青珠录》却没被扒出什么污点,也就是说玉篱的写作水平并不差。
  这样的水平就算被掐到退全封笔了,换个笔名重新开始也很容易东山再起,网络世界隔着一块屏幕,谁知道她是谁?
  就算再也不写东西了,之前爆红赚的钱应该也够花好几年。
  她却选择来当代笔,拿千字十几块的稿费,不知道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苦衷。
  抄袭是行业底线,不可原谅,但也不至于连洗心革面的机会都不给。
  临近小区门口,陆诚下意识地又看了一眼后视镜。
  谢青清瘦的背影已经完全看不到了。
  .
  另一边,谢青走出小区南门,钻进了地铁站。
  这条地铁线比较偏,前半段人都不多,谢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