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妹,事实证明还是很成功的。还有中山甄家,那么有钱,还不是让袁绍欲与欲求,随便拿捏。
刘琦心里那个恨呀,这刘表早些年都干嘛去了,顶着个“八俊”的头衔到处晃悠,三十多岁才生了刘琦。搞得这时候了才八岁,举孝廉是不可能了,想赶上黄巾之乱树点名声也是没什么指望了。十岁孩子能干嘛?放后世三年级的小朋友上学放学还要人接送呢。
还好自己有着前生带过来的三十年的记忆,有丰富的三国游戏和小说经验,光这些东西,争霸不一定,做个搅屎棍还是绰绰有余嘛!怎么说也是将来封疆大吏家的长公子,实在混不下去回荆州还是有机会的嘛!
哎呀!刘琦突然一拍自己脑袋,按年龄和时间来算,荀荀攸这会儿应该不在颖川而在洛阳为官吧?这之前的小说史书也没记载具体时间呀,再说就算有也不太会有去记吧。刘琦不知道的是荀初举孝廉任掌宫令,后辞官回家。一般汉朝举孝廉都是二十岁左右,先弄个小官当当,做出成绩了,年纪也就跟着上去了,官职也就跟着上去了。话说这荀也不知是运气好呢还是运气不好,守宫令也就是替皇帝保管笔墨纸砚及尚书诸才用、封泥的小吏。也就是皇帝办公时身边那个打杂的!说运气好是因为如果碰到个好皇帝,你会得到更多机会,一不小心弄个天子门生,那就一飞冲天了。说运气不好呢,那还用说?汉灵帝那是好皇帝吗?天天酒池肉林,人家根本不办公好吧!堂堂荀耶,早早被人评为王佐之才的大能人能受得了这委屈?没做多久就辞官回家了。不过这时候的荀才十九岁,还没到举孝廉的年龄呢!至于荀攸现倒是洛阳找机会,虽然是荀侄儿,可人家比荀大七岁,二十七八岁的人总不能跟人十八九的小年青一样,在家读书等举荐吧,怎么也得出去寻求一些机会了。
这些都是刘琦不知道的,不过刘琦转过头又恢复了兴奋的神情。其实他更感兴趣的是鬼才郭嘉,文武全才但很憋屈的徐庶。因为这俩哥们儿出身寒门,年纪也不大,目前也就十二三岁吧?单纯的孩子啊,凭着自己三寸不烂之舌,先结下深厚的友情吧!
正午时分,刘琦一行经过一集市,便停下稍作休息,顺便吃些午饭。
待刘琦一行坐下来点好酒菜,才发现四周人群都在交头接耳,讨论着什么。往窗外一看,集市上也是乱哄哄的,人们三五成群地议论着,好象大家出来不是为了定买卖,只是为了聊聊天一样。街的另一边,一批拿着武器的家丁引着几个官差在寻找着什幺。
好奇心驱使刘琦忍不住叫来店小二(当然那时候不叫小二,叫酒家佣。咱看小说得看个明白,懂那个意思就好!)
“哎,公子你有何吩咐?”小二点头哈腰地跑步过来。

第4章 古之恶来?快到碗里来!
“店家,请问这里发生了什么大事吗?”刘琦指周边议论的人群又指指窗外四处询查的官差。
“哦,公子是问这事啊?”店小二娓娓道来:“前日,有人杀了前富春长李永和其夫人,而且人还跑了。真不知那人怎的如此本领,李家庄园那许多家丁,他还能来去自如。”
富春长李永,这不是典韦杀人逃亡的那位倒霉的被杀之人么?这么说典韦逃了?那该去哪儿找他?这不是睢阳地界吗?他跑这么远来杀人?
原来这典韦呀,从小长得健硕,形貌魁悟、膂力过人,经人指点练得一手好戟法。典韦性情憨厚,为人十分豪迈,平日乡里乡村的常常管些不平之事。
典韦有一同乡好友刘氏,经常一起喝酒聊天。这刘氏本是一落魄世家子弟,寒窗苦读十数载,最后荡尽家资托远亲举荐了个小县令,也就是富春长。哪知千里跋涉赶了富春,结果这富春长的位置让李永花钱给捐走了。刘氏上任不成,又举目无亲,走投无路,只能沿路乞讨走回己吾。最后寄居在一表亲家,做做下人的工作,也帮表亲家教教孩子读书。心里深深地怨恨上了李永。这刘氏对前程已失去心信,平日除了在表亲家做些伙计,大多时间泡在酒馆里。虽是文人,却也豪爽,就这样与典韦等人喝成了好友。
当典韦听到刘氏的遭遇,当际奋恨不平,扬言要杀了李永为刘氏报怨。大家平日喝酒吹牛,笑过闹过哭过也就算了,所以大家也就没往心里去。哪曾想这典韦直肠子一个,认准的事就一根筋要去做!两日后友人们发现典韦不见了,到家里也没找着,才明白这事典韦当真了。随既约好五人前去追赶,能阻止最好,实在不行也好接应一下典韦,至少不能让他死在睢阳。
典韦来到李家时,发现李家庄园守奋森严,别说进李府,连庄园的寨门都进不了。话说典韦人虽耿直憨厚,却也不傻,多年游侠,各种骗人手段还是有一些的。他到集市置换了衣裳,买了些鸡酒之物推着独轮车扮着行脚商人诈开了寨门。后来他装着等人在李府门口守了半天,恰好等到午时李永夫妇准备出门,典韦上前截住了二人用匕首刺杀了李永,最后失手杀了抓住他不放的李夫人。当众家丁反应过来时,典韦已走回小车旁取出双戟奔向寨门。在数百人的围追堵截下,典韦奋力杀出。跑了四五里路,他的五位友人赶到,奋力接应典韦逃去。
那这时候的典韦呢?回到己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