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重生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同吃同住,俨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在刘琦的要求下,两人每日还跟随典韦习一个时辰的武,钟繇很是认同刘琦说的“好的身体是展现抱负的根本”。当然刘琦一定不会放过向这位谐书鼻祖讨教书法的机会,虽说现在钟繇还未大成,那各种字写的那个漂亮,那个飘逸……有机会学当然不能放过。
如此一来这说好的盘桓数日就越拖越长了,钟繇家大业大,也不怕多几张嘴吃饭。可刘琦坐不住了,这已到六月中旬了,算算时日,在长社已经逗留了两个月有余了。是时候重新上路了!

第7章 颖川书院,人才济济
次日,刘琦再次向钟繇请辞,钟繇见强留不得便取出一封书信托刘琦转交荀。随后还取出许多财物赠予刘琦。
刘琦坚决不受“元常兄待我如兄如父如师,这两月来我四人在此多番打扰,怎还受得兄长这些金银之物?”
“刘琦兄弟这话就见外了,以你对诸多学问的见解,并不在我之下,我们只不过是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罢了!若说为师,你亦可为我师。这些时间我也学到很多,还有这典壮士相授的拳脚之法,确实有利身心,看看我有没壮实一些?”钟繇拍拍自己的胸口道:“既然你认我为兄,些许财物当我支持弟弟求学了,有何不可?”
刘琦见推辞不过,只得收下。
“那权当弟借下,日后定当归还!”
“哪有那许多麻烦,些许财物我又不缺,日后弟若发达,勿忘兄长便好!”钟繇对钱财倒是十分看轻,反而非常不舍刘琦这人。
丫的,俩老爷们儿,非要搞得这么煸情!刘琦的眼眶里忍不住转出泪珠,这加上杨凡羽前世活了三十几年也没遇到过对自己这么好的人呀?跟亲朋借点钱,人家左推右阻,巴不得离你远远的。看人家这大手笔!
“兄长保重,待日后天下安定,弟定与兄长相伴!日后兄长若有需要,可托人找到家父,只要弟知道了,千山万水也会前来相助!”
这么好的朋友当然不能放弃,这么大的能人当然不会相忘。
辞别钟繇,刘琦带着典韦三人继续求学之路。离开长社时典韦还有些不舍,这两月他除了教钟刘二人习武外,剩下的日子都与徐福一帮小游侠儿混在一起。由于他功夫高,为人又豪爽,一帮游侠儿,小到十一二,大到十七八都尊他为大哥,还缠着跟他习武。让他很有成就感,还找回了往日在己吾游侠的感觉。这才刚熟悉,又得离开了!
四人又如从前一样,一路向前,日出而行,日落而息。颖阴离长社本就不远,马车走了三日,日暮时分,颖阴城的轮廓就出现在四人眼前了。
当夜住下无话。
次日刘琦穿戴整齐,带着典韦三人直奔荀氏庄园而去。
这荀家可不是一般士家,乃是荀卿(也就是儒家大贤荀子)的后人。这荀家可是人才辈出,荀卿第十一世孙荀淑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人称“神君”,当世名贤李固、李膺等都尊他为师。荀淑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专,八人都非常有名,人称“荀氏八龙”!其中以六子荀爽最为优秀,所以颖川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说法,慈明就是荀爽的字。令刘琦心生向往的荀是“二龙”荀绲的幼子,而荀攸则是荀淑堂侄荀昙的孙子,这荀昙也不简单,曾官至广陵太守。所以荀家家大族大,按辈份来说荀比荀攸高一辈,而荀攸则比荀大了七岁。而年轻一辈中,又以荀荀攸比较出众,所以两人走的也比较近。
东汉末年流行私学,荀家子弟众多,当然会开办自己的学府。而且荀家书香门第,藏书众多,又有八龙这等名人为师,可谓师资力量雄厚。所以当时荀家书院远近闻名,也就是后世称谓的“颖川书院”,加上荀氏族人待人谦厚,所以颖川各县都有士家送子女到荀家书院求学,比如阳翟的辛评辛毗、赵俨,定陵县的杜袭,许昌的陈群等人,其实之前刘琦遇到的长社钟繇也曾在此游学过,所以才会与荀交好。也有一些寒门子弟被送来半工半读,比较出名的如戏志才郭嘉等人,不过这寒门也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寒门,只不过是些落魄的士家旁系罢了。不然真正的寒门百姓,士族是不屑相交的!
这时候刘琦前来还真是赶上了好时候,除去已经完成学业的荀攸,辛氏兄弟及钟繇,大一点的荀、戏志才,小一点的郭嘉、陈群、赵俨、杜袭等人尽在学府。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而且为避第二次党锢之祸而远循汉滨十余年,完成了《礼》、《易传》、《诗传》等著作的“硕儒”旬爽也已回到颖阴荀家,在学院教学。
刘琦来到书院门口,恭恭敬敬递上拜贴,并送上老爹刘表写给荀爽的信,老老实实在门口等人通传。
出来接刘琦的是一个看上去比较瘦弱的学童,约么十二三岁。
“门外可是刘琦公子?先生请你进去相见!”话说的挺客气,可面上却挂着丝丝不属。原来这小学童就是郭嘉,因他出身寒门,来这儿读书属于半工半读,所以平日一些跑腿之事老师们都会交于他来做。这郭嘉虽说家境贫寒,可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常常能举一反三。就算除去半工的时间,学业成绩也远超大多同龄学子。荀家书院开办已来,前后送出了数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