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枭雄之路》
分类: txts3
“重儿可是不看好袁绍?”张扬看张俊不说话,直接问道。
张俊抬头看了眼父亲,想了想说道:“父亲,袁本初虽四世三公,然其人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非明主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兖、豫二州,手下谋士众多,更兼良将如云,儿以为,他日袁绍必为曹操所败。还请父亲三思。”张俊说完,向张扬跪下施礼。
张扬听后,手扶腮帮沉思,其实他也觉得儿子的话非常有道理,当年自己投靠袁绍后,曾被于夫罗叛乱挟持,虽麴义大破于夫罗,可自己还是被劫持到了匈奴,后来才得以返回。这也是自己引以为耻的一件事。只是..
想了一会儿,张扬才缓缓说道:“重儿,可还记得汝叔父温候乎?”
“孩儿记得。孩儿幼时,温候曾教孩儿武艺,只是孩儿愚钝,不曾学得。”张俊记忆中倒是记得吕布,曾教过自己一些拳脚武艺,不只是吕布,当年与父亲交好的张辽、魏越、高顺、侯成都曾教过自己,只不过父亲一心想让自己读书,想让子孙后代变为士族子弟,因此武艺平平。
张扬点了点头道:“那重儿可还记得温候之女?”
张俊顿时愣住了,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一个身影,拉着自己的衣角问道:“小白哥哥,我想要树上那只蝴蝶;小白哥哥,我想骑马;小白哥哥,你真笨..”是的,那时候父亲经常去吕布家中喝酒,总能看到一个小丫头在院子里跑着玩。现在想来,或许因是武将之后,张俊记得那个小丫头四岁时就能把自己打败了。后来因父亲受丁原所托前往洛阳任职,才慢慢忘记了她,也一直不知道她叫什么,只记得小名叫婉君。
“父亲可是说温候之女婉君?”张俊猜测,毕竟后来也不知道吕布有没有再生孩子,史书上说到只有一女,但怕就怕因自己的穿越而改变历史。
张扬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正是此女,当年汝母早逝,汝蒙温候之妻严氏照料,后严氏产下一女,为父便提议与温候结下姻亲。而今汝已十八岁,应当早日成婚。”
呃,张俊愣住了,实在不曾想到还有这层关系。当年父亲张扬奉命去洛阳,路遇温县,见司马家壁垒森严,家教、学风甚好,便将六岁的自己寄养在温县附近一座庄园中,直到做了河内太守,才父子相聚。
其实张俊也明白,父亲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说这门婚姻有多重要,毕竟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诸侯之间通婚很正常,历史上吕布在危难时刻不是曾想将女儿嫁给袁术之子,但后来又改变主意了么,这种小时后的娃娃亲,翻脸不认也没什么,其实父亲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告诉自己,自己曾受过吕布之妻严氏的养育之恩,也和吕布之女有婚姻之约。
既然这样,你还选择曹操吗?肯定不能!
张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只能向父亲施礼,算是答应了,然后就起身告辞。
“重儿,为父读书甚少,世间之理为父也明之甚少,为父只知为人者,当以信为本,以义立身,上效忠于国家,下应施恩于百姓,方为豪杰!”看着张俊将要走出屋门,张扬开口说道。
听到这几句话,张俊心中无限感慨,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然而历史只记录和描写了那些有名的或者有所成就的,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一些人物之中,又何尝没有英雄,没有豪杰。人物虽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信仰。
就像杨慎的那首词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也正是这么多英雄豪杰的存在,才让后世的人们对三国是那样的热爱。
顿时,张俊觉得张扬在自己的心中除了父亲之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即便最后身死,也是义之所趋,死得其所,最起码自己成全了自己!
张俊缓缓转过身,对着张扬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
------------
第三章 温县司马
“公子,前面便是司马家了,可要小的前去通报?”
“吁”张俊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堡垒,想了想道:“不必,吾自去拜访,尔等可在庄外等候。”
“遵命!”
张俊牵马而行,这里便是温县司马家,自己曾在离此不远的一个村庄中住了几年,虽不曾拜入司马家门下,但也曾与司马家有过来往,犹记得与司马懿舞剑,与司马孚谈论文章。
虽然彼此间并无太多的感情纽带,但也算得上是熟悉吧。其实自己也知道,以司马家这种士族,是不屑与自己交往的,父亲虽然是河内郡守,但说白了就是个没有根基的小军阀,没有士族的支持,是成不了大事的。
而在士族的眼中,父亲也只是个武将而已,你今日可以做河内郡守,明日被别人打败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士族却不同,不管谁做太守,都要依靠士族的帮忙来稳定地方,更何况朝廷的官员都被士族所掌控。
张俊叹了口气,好在自己没有什么大志,只不过想和父亲就这样安稳的生活下去,即便有一天父亲的河内太守做不成了,也可以找到一个靠山,投降之后过个富家翁的生活吧。
今日前来拜访司马家,张俊就是想与司马家拉近一些关系,也好日后留一条后路,毕
张俊抬头看了眼父亲,想了想说道:“父亲,袁本初虽四世三公,然其人志大才疏,胆略不足,刻薄寡恩,刚愎自用,兵多而指挥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非明主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拥兖、豫二州,手下谋士众多,更兼良将如云,儿以为,他日袁绍必为曹操所败。还请父亲三思。”张俊说完,向张扬跪下施礼。
张扬听后,手扶腮帮沉思,其实他也觉得儿子的话非常有道理,当年自己投靠袁绍后,曾被于夫罗叛乱挟持,虽麴义大破于夫罗,可自己还是被劫持到了匈奴,后来才得以返回。这也是自己引以为耻的一件事。只是..
想了一会儿,张扬才缓缓说道:“重儿,可还记得汝叔父温候乎?”
“孩儿记得。孩儿幼时,温候曾教孩儿武艺,只是孩儿愚钝,不曾学得。”张俊记忆中倒是记得吕布,曾教过自己一些拳脚武艺,不只是吕布,当年与父亲交好的张辽、魏越、高顺、侯成都曾教过自己,只不过父亲一心想让自己读书,想让子孙后代变为士族子弟,因此武艺平平。
张扬点了点头道:“那重儿可还记得温候之女?”
张俊顿时愣住了,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一个身影,拉着自己的衣角问道:“小白哥哥,我想要树上那只蝴蝶;小白哥哥,我想骑马;小白哥哥,你真笨..”是的,那时候父亲经常去吕布家中喝酒,总能看到一个小丫头在院子里跑着玩。现在想来,或许因是武将之后,张俊记得那个小丫头四岁时就能把自己打败了。后来因父亲受丁原所托前往洛阳任职,才慢慢忘记了她,也一直不知道她叫什么,只记得小名叫婉君。
“父亲可是说温候之女婉君?”张俊猜测,毕竟后来也不知道吕布有没有再生孩子,史书上说到只有一女,但怕就怕因自己的穿越而改变历史。
张扬点了点头,笑着说道:“正是此女,当年汝母早逝,汝蒙温候之妻严氏照料,后严氏产下一女,为父便提议与温候结下姻亲。而今汝已十八岁,应当早日成婚。”
呃,张俊愣住了,实在不曾想到还有这层关系。当年父亲张扬奉命去洛阳,路遇温县,见司马家壁垒森严,家教、学风甚好,便将六岁的自己寄养在温县附近一座庄园中,直到做了河内太守,才父子相聚。
其实张俊也明白,父亲之所以这么说,并不是说这门婚姻有多重要,毕竟在这样的乱世之中,诸侯之间通婚很正常,历史上吕布在危难时刻不是曾想将女儿嫁给袁术之子,但后来又改变主意了么,这种小时后的娃娃亲,翻脸不认也没什么,其实父亲是想通过这件事情来告诉自己,自己曾受过吕布之妻严氏的养育之恩,也和吕布之女有婚姻之约。
既然这样,你还选择曹操吗?肯定不能!
张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只能向父亲施礼,算是答应了,然后就起身告辞。
“重儿,为父读书甚少,世间之理为父也明之甚少,为父只知为人者,当以信为本,以义立身,上效忠于国家,下应施恩于百姓,方为豪杰!”看着张俊将要走出屋门,张扬开口说道。
听到这几句话,张俊心中无限感慨,三国时期,多少英雄豪杰,然而历史只记录和描写了那些有名的或者有所成就的,而那些默默无闻的一些人物之中,又何尝没有英雄,没有豪杰。人物虽小,但他们同样有自己的信仰。
就像杨慎的那首词一样: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也正是这么多英雄豪杰的存在,才让后世的人们对三国是那样的热爱。
顿时,张俊觉得张扬在自己的心中除了父亲之外,还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即便最后身死,也是义之所趋,死得其所,最起码自己成全了自己!
张俊缓缓转过身,对着张扬恭恭敬敬的跪了下去!
------------
第三章 温县司马
“公子,前面便是司马家了,可要小的前去通报?”
“吁”张俊抬头看了看远处的堡垒,想了想道:“不必,吾自去拜访,尔等可在庄外等候。”
“遵命!”
张俊牵马而行,这里便是温县司马家,自己曾在离此不远的一个村庄中住了几年,虽不曾拜入司马家门下,但也曾与司马家有过来往,犹记得与司马懿舞剑,与司马孚谈论文章。
虽然彼此间并无太多的感情纽带,但也算得上是熟悉吧。其实自己也知道,以司马家这种士族,是不屑与自己交往的,父亲虽然是河内郡守,但说白了就是个没有根基的小军阀,没有士族的支持,是成不了大事的。
而在士族的眼中,父亲也只是个武将而已,你今日可以做河内郡守,明日被别人打败了就什么都不是了,士族却不同,不管谁做太守,都要依靠士族的帮忙来稳定地方,更何况朝廷的官员都被士族所掌控。
张俊叹了口气,好在自己没有什么大志,只不过想和父亲就这样安稳的生活下去,即便有一天父亲的河内太守做不成了,也可以找到一个靠山,投降之后过个富家翁的生活吧。
今日前来拜访司马家,张俊就是想与司马家拉近一些关系,也好日后留一条后路,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