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江山美人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去后,王旭已经无暇理会王谚了,心里正处于翻江倒海之中。
天啊!果然没猜错。王龚,王畅,王谦,熟读《资治通鉴》和《后汉书》的自己怎么不知道这山阳高平的王家豪族。虽然在三国初期逐渐没落,没出什么治国安邦之才。但王谦有一个儿子却是流传千古的名人,自己在读书时候,还在课本上学过他的诗词。那可是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啊!
只不过现在应该还没有出生,记得他好像是公元177年出生来着。想不到自己竟然和王粲一样成为王公之后,不知道将来有没有人这么形容自己。唉!老天爷啊,你不是和我开玩笑吧!我喜欢三国,结果你就真的借着日食把我弄到汉末来了……
看到王旭神色变幻不定,一直呆愣愣的不说话,王谚立刻关心地问道:“怎么了?旭儿脸色不好,可是有什么不舒服?”
被招回神来的王旭连连摇头,他此刻心情有着些许激动,但想到前世种种又伤感不已,正处于矛盾之中。
不过,毕竟已经想了整整三年,他也认清了现实。因此还是能很好的控制情绪,望着王谚关切的眼神,强自笑了笑道:“没事啦!刚才我只是要把父亲给我说的话牢牢记住而已!”
说完,不等王谚开口,连忙转移话题:“那父亲能给孩儿说说我们家族现在的情况吗?”
“哈哈哈……我儿真非常人也!三岁就已经知道这么多事情,好!为父今天就陪你好好说说。”听到王旭的问话,王谚顿时被成功地吸引了注意力。
待他低头思考片刻后,便缓缓续道:“我们这一房人是高平王家最嫡系的一房,这是因为你曾祖父和祖父的功劳。只不过你祖父在你出生前就去世了,所以最终也没能见上一面。要是你祖父能看到你这样聪明伶俐,不知该有多高兴呢!”

第六章 王氏族人(上)
说到这儿,王谚深深地叹了口气,才又接着说道:“你祖父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大哥王皓,字悦和!”
“父亲,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要取字呢?还有,这字究竟是根据什么来取的啊?”其实这也是王旭前世就一直想弄明白的问题,现在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呵呵!这个问题问得好。”虽然说话被打断,但王谚并没有任何不满。摸了摸王旭的头,又耐心得解释起来。
“字和名字一样,其实都是便于别人称呼的。但是有学识和有身份的人,其称谓当然要有礼法。所以,字就是我们成年以后供别人称呼用的,是别人对你尊敬的表现。一般只有长辈才直呼你的名,当然某些时候也有例外。例如战场点将,为了树立绝对的威严,也可以直呼其名。”
“此外,字的另一个作用是与名互为表里,对你的名进行解释、补充。从古至今,一直有‘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的说法,《礼记》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明确记载。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男子二十岁举行了成年的弱冠礼后就要取字,而女子在15岁举行成年的笄礼,可以出嫁的时候也会取字!不过普通人家一般很少取字,女子就更少了,就算是官宦之家的女子如果不是特别出众也不会取字。也因为这个原因,取字很有讲究!”
说着,王谚捋了捋自己的胡须,慈爱的目光紧紧盯着王旭。“一种是同义反复,比如为父姓王名谚,字公直。谚就是直语的意思,所以和我的字相似,你祖父这样取就是希望我能心胸坦荡,刚直不阿。而你徐伯,本名徐瑞,字昭祥,瑞和祥都是吉兆。战国名士屈平,字原,广阔的平不就是原吗?所以这就叫同义反复。”
“而另一种是反义相对法,就是说字的意思和你的名刚好相反,以作平衡。比如你三叔父王谦的儿子王飞,因为单独一个飞过于张扬,所以你叔父准备等他成年后给他取字为‘子潜’。”
“至于最后一种,叫连义推想法。比如你伯父王皓,字悦和。这里就是取自一个联想,太皓悦和,雷声乃发。又如大哥长子王凯,字常胜。就是由凯旋联想到常胜,也是准备他成年以后用的。”
一口气解释了这么多,王谚不由慈爱地问道:“我讲的这些话,你明白是什么意思吗?”
“孩儿明白,其实孩儿有偷偷看书认字哦,父亲又解释得这么详细,所以勉强可以听懂!”随口找了个理由,王旭心里还在想着父亲刚刚的解释。
原来如此,赵云,字子龙,就是联想到云从龙!关羽,字云长,也是由羽毛联想到天空的浮云!黄忠,字汉升,既然忠义,又身处汉代,取名汉升无可厚非!他们这种应该都属于连义推想。而诸葛亮,字孔明,亮与明都一个意思!这是就是同义反复吧,用来补充解释。至于反义相对,宋朝大儒朱熹,字元晦,熹是火亮的意思,而晦指晦暗,刚好反义。
想到这些,王旭更觉得古人的字很有趣,当然现在他也成为有趣的古人之一了。
王谚当然不知道王旭有这么多想法,听到王旭说他偷偷看书识字,当即惊奇得睁大了眼睛。“哦?我儿竟然偷偷识字?”
但看到王旭又在呆呆的神游天外,不由皱眉问道:“旭儿在发什么愣呢?”
“嗯?哦!不是啦,父亲!我只是觉得那字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