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
分类: qsxs
                    本就没有吞并徐州之意,陶二公子喜欢玩小花招也随他。”刘备轻松的回答了一句,随即又眉头一皱,喃喃说道:“说到小花招,陶二公子后面的话才象是在玩花招,说什么只要有我在,就不愁曹兵不退,一番话看似奉承,实际上却是试探挤兑,试探我的退曹决心,挤兑怂恿我出城战曹。”
糜竺一楞,下意识的勒住马头,仔细回忆片刻后,糜竺低声惊呼道:“玄德公如此说,糜竺也觉得不对了,陶二公子那番话看似奉承讨好,四平八稳,实际上却是巧妙试探,怂恿玄德公出兵退曹,同时还堵死了玄德公立即接管徐州的道路,逼着玄德公先退曹兵,再议州事。”
刘备默默点头,承认糜竺所言不差,一旁糜芳则轻蔑的说道:“那个草包也有这个本事?恐怕是巧合吧?”
“希望是巧合吧。”刘备暗叹一声,又幽幽说道:“总之,这位陶二公子,没那么简单。”
“糜别驾!糜别驾!”
街道前方忽然传来紧张的叫喊声音,一员徐州百人将连滚带爬的冲过来,一把拉住糜竺的马缰,满头大汗的喊道:“别驾,出大事了!曹豹将军命末将立即拜见主公,主公在那里?”
“不要急,慢慢说来,出什么事了?”糜竺问道。
“二公子……,二公子!”那百人将抹着汗水,结结巴巴的喊道:“二公子他出城了!”
“二公子出城了?他出城去那里?”糜竺这一惊非同小可,心说现在曹兵四面围城,出城就是找死,陶应小儿出城去干什么?
“他出城去送信!去曹营送信!”那百人将声嘶力竭的大喊道:“二公子说,他是主公的儿子,理应为徐州的军民百姓出力,所以二公子带着玄德公的劝和书信,亲自到曹营送信去了!二公子还说,他如果回不来,就请我们替他向主公磕头谢罪,说他再也不能在主公膝下尽孝了!”
刘备、糜竺和糜芳等人个个目瞪口呆,旁边围观的徐州军民百姓也人人震惊万分,说什么都没想到那个传说中懦弱无能的陶二公子,竟然还有这么勇敢大义的一面,能够为了徐州的军民百姓免遭曹军屠杀,亲自到曹营送信求和!
“主公在府里休息,随我来。”兹事体大,糜竺也不敢怠慢,赶紧领上那百人将急赴陶府送信,安排刘备到馆驿休息的事,则被糜竺委托给了兄弟糜芳。
“看来是我多心了。”看着糜竺匆匆离去的背影,刘备松了口气,心中微笑说道:“糜子仲说得不错,蠢人就是蠢人,就连我信中对曹操的讥讽之意都没有看出来,就敢亲自到曹营送信,这位陶二公子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
“不对!”盘算到这里,刘备猛然想起一事,忙转向旁边的糜芳问道:“子方,曹营之中,可有人认识这位陶二公子?”
“应该没有人认识吧。”糜芳轻松的说道:“陶二公子深居简出,成天不是习武就是读书,即便是在徐州城中,也没有多少人认识他,曹军那边,应该没人认识他。”
“这就好。”刘备叹了口气,慢悠悠的说道:“幸亏曹营之中无人识得二公子――不然的话,二公子必然难逃毒手,陶公年老多病,若是收到爱子噩耗,只怕……”
“啊,我怎么把这忘了?”糜芳惊叫一声醒悟过来,又凑到刘备耳边低声说道:“玄德公放心,曹营那边,一定会有人认出二公子!”
刘备不动声色,掉转马头说道:“糜大人,馆驿那边,麻烦你去安排一下,备去见陶使君,陶二公子出城送信,深入龙潭虎穴,备要去陶使君面前请令出战,营救二公子。”
第四章送信
刘备和糜竺收到的消息不假,陶应确实亲自出城去给曹操送信去了,为了不让徐州将士阻拦自己出城,陶应先是安排了一个信使,等到徐州守军打开城门时,陶应才推开了信使,策马单骑出城,到曹营送信,曹豹和曹宏等徐州将领闻讯赶来阻拦时,陶应早已经去得远了。
“我是徐州牧的儿子,以往的一衣一食,皆是来自徐州民间,现在徐州遭难,我理应挺身而出,为徐州的百姓桑梓做一点事。请告诉我父亲,不用理我死活,如果我回不来,请你们替我在父亲磕一个头,说我不能为他尽孝了。”
这是陶应临行时留下的话,感动得城墙上的徐州将士痛哭流涕,也彻底扭转了对陶应的印象。
试问,普天之下,有那一个纨绔衙内能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百姓为子民做一点事?将来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到今年今天为止,陶二公子应该是第一个。
陶应当然没有发疯,更没想过到曹营自投罗网,陶应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来了,是来要陶应全家命的,刘备来了,是来抢陶家地盘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陶家的实力却弱得可怜,陶应个人的力量更是微乎其微,陶应除非是选择跟随刘备,否则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刘备不是什么好领袖,这一点陶应看得出来,陶应怂恿刘备出战曹操,目的只是试探,并没有挤兑刘备的打算,刘备如果真的一口答应领兵出战,陶应也会全力阻止。
徐州守军的士气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孔融和田楷两支队伍却连徐州都不敢进,只有刘备率军冲破曹操阻击杀入徐州,极大的鼓舞了徐州军民的守城士气,刘备如果再被曹操杀败,徐州守军的士气必然彻底崩溃,孔融和田楷的援军
                
                
                
                    糜竺一楞,下意识的勒住马头,仔细回忆片刻后,糜竺低声惊呼道:“玄德公如此说,糜竺也觉得不对了,陶二公子那番话看似奉承讨好,四平八稳,实际上却是巧妙试探,怂恿玄德公出兵退曹,同时还堵死了玄德公立即接管徐州的道路,逼着玄德公先退曹兵,再议州事。”
刘备默默点头,承认糜竺所言不差,一旁糜芳则轻蔑的说道:“那个草包也有这个本事?恐怕是巧合吧?”
“希望是巧合吧。”刘备暗叹一声,又幽幽说道:“总之,这位陶二公子,没那么简单。”
“糜别驾!糜别驾!”
街道前方忽然传来紧张的叫喊声音,一员徐州百人将连滚带爬的冲过来,一把拉住糜竺的马缰,满头大汗的喊道:“别驾,出大事了!曹豹将军命末将立即拜见主公,主公在那里?”
“不要急,慢慢说来,出什么事了?”糜竺问道。
“二公子……,二公子!”那百人将抹着汗水,结结巴巴的喊道:“二公子他出城了!”
“二公子出城了?他出城去那里?”糜竺这一惊非同小可,心说现在曹兵四面围城,出城就是找死,陶应小儿出城去干什么?
“他出城去送信!去曹营送信!”那百人将声嘶力竭的大喊道:“二公子说,他是主公的儿子,理应为徐州的军民百姓出力,所以二公子带着玄德公的劝和书信,亲自到曹营送信去了!二公子还说,他如果回不来,就请我们替他向主公磕头谢罪,说他再也不能在主公膝下尽孝了!”
刘备、糜竺和糜芳等人个个目瞪口呆,旁边围观的徐州军民百姓也人人震惊万分,说什么都没想到那个传说中懦弱无能的陶二公子,竟然还有这么勇敢大义的一面,能够为了徐州的军民百姓免遭曹军屠杀,亲自到曹营送信求和!
“主公在府里休息,随我来。”兹事体大,糜竺也不敢怠慢,赶紧领上那百人将急赴陶府送信,安排刘备到馆驿休息的事,则被糜竺委托给了兄弟糜芳。
“看来是我多心了。”看着糜竺匆匆离去的背影,刘备松了口气,心中微笑说道:“糜子仲说得不错,蠢人就是蠢人,就连我信中对曹操的讥讽之意都没有看出来,就敢亲自到曹营送信,这位陶二公子这一去,肯定回不来了。”
“不对!”盘算到这里,刘备猛然想起一事,忙转向旁边的糜芳问道:“子方,曹营之中,可有人认识这位陶二公子?”
“应该没有人认识吧。”糜芳轻松的说道:“陶二公子深居简出,成天不是习武就是读书,即便是在徐州城中,也没有多少人认识他,曹军那边,应该没人认识他。”
“这就好。”刘备叹了口气,慢悠悠的说道:“幸亏曹营之中无人识得二公子――不然的话,二公子必然难逃毒手,陶公年老多病,若是收到爱子噩耗,只怕……”
“啊,我怎么把这忘了?”糜芳惊叫一声醒悟过来,又凑到刘备耳边低声说道:“玄德公放心,曹营那边,一定会有人认出二公子!”
刘备不动声色,掉转马头说道:“糜大人,馆驿那边,麻烦你去安排一下,备去见陶使君,陶二公子出城送信,深入龙潭虎穴,备要去陶使君面前请令出战,营救二公子。”
第四章送信
刘备和糜竺收到的消息不假,陶应确实亲自出城去给曹操送信去了,为了不让徐州将士阻拦自己出城,陶应先是安排了一个信使,等到徐州守军打开城门时,陶应才推开了信使,策马单骑出城,到曹营送信,曹豹和曹宏等徐州将领闻讯赶来阻拦时,陶应早已经去得远了。
“我是徐州牧的儿子,以往的一衣一食,皆是来自徐州民间,现在徐州遭难,我理应挺身而出,为徐州的百姓桑梓做一点事。请告诉我父亲,不用理我死活,如果我回不来,请你们替我在父亲磕一个头,说我不能为他尽孝了。”
这是陶应临行时留下的话,感动得城墙上的徐州将士痛哭流涕,也彻底扭转了对陶应的印象。
试问,普天之下,有那一个纨绔衙内能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百姓为子民做一点事?将来有没有不知道,但是到今年今天为止,陶二公子应该是第一个。
陶应当然没有发疯,更没想过到曹营自投罗网,陶应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来了,是来要陶应全家命的,刘备来了,是来抢陶家地盘的,敌人一个比一个强大,陶家的实力却弱得可怜,陶应个人的力量更是微乎其微,陶应除非是选择跟随刘备,否则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刘备不是什么好领袖,这一点陶应看得出来,陶应怂恿刘备出战曹操,目的只是试探,并没有挤兑刘备的打算,刘备如果真的一口答应领兵出战,陶应也会全力阻止。
徐州守军的士气已经低到了不能再低的地步,孔融和田楷两支队伍却连徐州都不敢进,只有刘备率军冲破曹操阻击杀入徐州,极大的鼓舞了徐州军民的守城士气,刘备如果再被曹操杀败,徐州守军的士气必然彻底崩溃,孔融和田楷的援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