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小驸马
分类: qsxs
                    道阀门,很短时间之内,两段记忆已经逐渐重合,对美妇自然而然生出浓郁的温馨亲情。姜述躯体虽是少年,心智却已成熟,很快适应了这份关爱,对新母亲的排斥感逐渐消失,不由自主环臂抱着周氏,轻声安慰道:“母亲勿要悲伤,述儿已是大好了。”
周氏听闻姜述言语,更加确认其心智已经恢复,喜极而泣,还未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小心扶姜述半躺在绵被上,吩咐小婢道:“穗儿,快去盛碗补粥。”
周氏关注地望着姜述,双手抚摸着姜述瘦弱的脸庞,满含慈爱疼惜之色。有着两世记忆的姜述有些不太适应,眼前美妇与前世妻子年纪相仿,生得又是端庄美丽,如此相拥互视,忽然勾起不应有的念头。此世记忆里美妇是姜述又敬又怕的母亲,方才念头与此世记忆严重冲突,非份之想与母子亲情猛烈碰撞,最终母子亲情大占上风,非份之想瞬间无影无踪,有假包换的舔犊之情更加强烈,方才生出的念头让姜述倍感羞愧。
姜述年仅九岁,经历十分简单,除了临淄城内及家族的简单情况,其余信息几乎一无所有,根本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姜述与身边小婢闲聊,试图获取有用的信息,怎奈这些小婢若非家生女,便是贫苦人家女儿,整日在内宅伺候,对于外界同样知之甚少,聊了半天几乎一无所获。
姜述失望之余,让小婢都到外室伺候,静心发掘此世记忆。此世记忆信息有限,却能解决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语言障碍,古时语言与后世语言相差甚大,语言相对简单,词汇量少,口语化不重,发音与现代普通话多有不同之处。若非拥有这份语言记忆,即使穿越大叔已至不惑之年,经历过不少风雨,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可谓见多识广,语言这关也要适应许多时日。其次是文字障碍,姜述四岁在族学启蒙,有母亲亲自督促,又颇有志向,整日埋头苦读,小小年纪颇有功底,免了姜述学习繁体字的烦恼。
第一卷姜述篇第3章避祸设想上
姜述数日沉思,融合两段记忆,忽然触起夺舍之前模糊的记忆,唤红衣小婢穗儿进房,问道:“我卧病之时,可有异事发生?”
穗儿摇头道:“没有呀……”停顿一下,又道:“除了卜医师,只有一位道长来过。”
“噢?道长何人?道观何处?来此何为?”姜述追问道。
穗儿年纪比姜述大两岁,伶俐可爱,费劲想了一会,道:“听说是南……华真人的弟子,叫左……”说到这里,实在想不起道长名字,皱着弯弯细眉苦思冥想。
“左慈?”姜述也从记忆里搜索,在前世记忆里记起一个名字。
“对,正是左慈。”姜述话音刚落,穗儿立时接口说道,心情雀跃之间,根本没有细想公子本不该知晓这个名字,接着说道:“道长为公子烧符祝祷,不久之后公子便苏醒过来。”
道教后世信徒无数,但是道行式微,姜述前世认识一位崂山上清宫道长,颇有些神秘道行,以现代科学根本无法解释。想到这里,姜述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当下又问道:“烧符祝祷?道长何时离去?”
穗儿语气肯定,很认真地说道:“五日前,公子初次醒来之时。”又思索一会,道:“道长与夫人交谈过……还留下一封书信和一个包裹。”
姜述急欲验证自己的猜测,迫不及待地问道:“所言何语?书信包裹放在何处?”
穗儿摇头道:“道长嘱咐夫人时,我等下人离得甚远,听不清楚。小婢畏惧夫人,也不敢问,公子想知详情,还是亲自去问夫人为好。”
汉时重孝重礼,儿女早晚要给父母问安。经过数日恢复,姜述已能起身,压抑不住好奇之心,一早起来去给周氏问安,顺便询问左慈一事。从卧室出来,穿过一道花廊,花廊两旁种着葫芦,新抽的新芽生机盎然。朝阳从花廊东侧的菱形窗口射入,甚是炫目耀眼,久病体弱的姜述感觉到一丝暖意,深吸一口清凉的新鲜空气,心间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幸福感,心道年代虽然不同,生活其实一样美好。
姜家是青州数一数二的豪门,长房所居占了偌大一个园子,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外观大方,内里精致。周氏所居主室在第二进院落,沿着硬石铺成的小路过去,到了尽头拐一个弯,右侧三间正房就是周氏的寝室。
两名美婢站在卧室门前,见姜述行近,上前施礼道:“小婢见过公子。”
姜述微笑道:“免礼,我来给母亲问安。”
青衣美婢福了一下,道:“公子稍候,小婢前去通禀。”
不一会工夫,几个美婢簇拥周氏出房,周氏上前拉着姜述的手,道:“述儿身体初愈,近日不必来问安了。”
周氏一边说话,一边拉着姜述缓步进房。姜述道:“为人子当尽孝道,此述儿应为之事。”
周氏见姜述身体已是大好,说话不卑不亢,礼节中规中矩,心中欢喜异常,对着姜叙唠叨一阵。姜述寻机问道:“听说数日前有位道长前来相救,可有此事?”
周氏点点头,笑道:“幸得道长玄术精通,述儿方保无恙。道长留下几件物事,让母亲转交述儿,若非说起此事,母亲差点忘了。”
说完,周氏让丫环到内室取出物事,递给姜叙。姜叙打开书信,信上只有两行小彖:纷乱世需异世人寻古圣原意,清平时要慈悲心行人间大道。
                
                
                
                
                    周氏听闻姜述言语,更加确认其心智已经恢复,喜极而泣,还未止住的眼泪又流了下来,小心扶姜述半躺在绵被上,吩咐小婢道:“穗儿,快去盛碗补粥。”
周氏关注地望着姜述,双手抚摸着姜述瘦弱的脸庞,满含慈爱疼惜之色。有着两世记忆的姜述有些不太适应,眼前美妇与前世妻子年纪相仿,生得又是端庄美丽,如此相拥互视,忽然勾起不应有的念头。此世记忆里美妇是姜述又敬又怕的母亲,方才念头与此世记忆严重冲突,非份之想与母子亲情猛烈碰撞,最终母子亲情大占上风,非份之想瞬间无影无踪,有假包换的舔犊之情更加强烈,方才生出的念头让姜述倍感羞愧。
姜述年仅九岁,经历十分简单,除了临淄城内及家族的简单情况,其余信息几乎一无所有,根本不能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姜述与身边小婢闲聊,试图获取有用的信息,怎奈这些小婢若非家生女,便是贫苦人家女儿,整日在内宅伺候,对于外界同样知之甚少,聊了半天几乎一无所获。
姜述失望之余,让小婢都到外室伺候,静心发掘此世记忆。此世记忆信息有限,却能解决几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语言障碍,古时语言与后世语言相差甚大,语言相对简单,词汇量少,口语化不重,发音与现代普通话多有不同之处。若非拥有这份语言记忆,即使穿越大叔已至不惑之年,经历过不少风雨,足迹踏遍世界各地,可谓见多识广,语言这关也要适应许多时日。其次是文字障碍,姜述四岁在族学启蒙,有母亲亲自督促,又颇有志向,整日埋头苦读,小小年纪颇有功底,免了姜述学习繁体字的烦恼。
第一卷姜述篇第3章避祸设想上
姜述数日沉思,融合两段记忆,忽然触起夺舍之前模糊的记忆,唤红衣小婢穗儿进房,问道:“我卧病之时,可有异事发生?”
穗儿摇头道:“没有呀……”停顿一下,又道:“除了卜医师,只有一位道长来过。”
“噢?道长何人?道观何处?来此何为?”姜述追问道。
穗儿年纪比姜述大两岁,伶俐可爱,费劲想了一会,道:“听说是南……华真人的弟子,叫左……”说到这里,实在想不起道长名字,皱着弯弯细眉苦思冥想。
“左慈?”姜述也从记忆里搜索,在前世记忆里记起一个名字。
“对,正是左慈。”姜述话音刚落,穗儿立时接口说道,心情雀跃之间,根本没有细想公子本不该知晓这个名字,接着说道:“道长为公子烧符祝祷,不久之后公子便苏醒过来。”
道教后世信徒无数,但是道行式微,姜述前世认识一位崂山上清宫道长,颇有些神秘道行,以现代科学根本无法解释。想到这里,姜述生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当下又问道:“烧符祝祷?道长何时离去?”
穗儿语气肯定,很认真地说道:“五日前,公子初次醒来之时。”又思索一会,道:“道长与夫人交谈过……还留下一封书信和一个包裹。”
姜述急欲验证自己的猜测,迫不及待地问道:“所言何语?书信包裹放在何处?”
穗儿摇头道:“道长嘱咐夫人时,我等下人离得甚远,听不清楚。小婢畏惧夫人,也不敢问,公子想知详情,还是亲自去问夫人为好。”
汉时重孝重礼,儿女早晚要给父母问安。经过数日恢复,姜述已能起身,压抑不住好奇之心,一早起来去给周氏问安,顺便询问左慈一事。从卧室出来,穿过一道花廊,花廊两旁种着葫芦,新抽的新芽生机盎然。朝阳从花廊东侧的菱形窗口射入,甚是炫目耀眼,久病体弱的姜述感觉到一丝暖意,深吸一口清凉的新鲜空气,心间突然涌上一股莫名的幸福感,心道年代虽然不同,生活其实一样美好。
姜家是青州数一数二的豪门,长房所居占了偌大一个园子,布局错落有致,亭台楼阁外观大方,内里精致。周氏所居主室在第二进院落,沿着硬石铺成的小路过去,到了尽头拐一个弯,右侧三间正房就是周氏的寝室。
两名美婢站在卧室门前,见姜述行近,上前施礼道:“小婢见过公子。”
姜述微笑道:“免礼,我来给母亲问安。”
青衣美婢福了一下,道:“公子稍候,小婢前去通禀。”
不一会工夫,几个美婢簇拥周氏出房,周氏上前拉着姜述的手,道:“述儿身体初愈,近日不必来问安了。”
周氏一边说话,一边拉着姜述缓步进房。姜述道:“为人子当尽孝道,此述儿应为之事。”
周氏见姜述身体已是大好,说话不卑不亢,礼节中规中矩,心中欢喜异常,对着姜叙唠叨一阵。姜述寻机问道:“听说数日前有位道长前来相救,可有此事?”
周氏点点头,笑道:“幸得道长玄术精通,述儿方保无恙。道长留下几件物事,让母亲转交述儿,若非说起此事,母亲差点忘了。”
说完,周氏让丫环到内室取出物事,递给姜叙。姜叙打开书信,信上只有两行小彖:纷乱世需异世人寻古圣原意,清平时要慈悲心行人间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