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人语》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于广东番禺,因以“禺”为名。兆霖子。容闳弟子。面有痘瘢,人们称他为“麻哥”,他不以为忤。京师大学堂毕业,来上海,馆于王培孙家。培孙家多藏书,得以博览。后赴日本,又留学三藩市。一日,成禺从大学课罢归寓,途中有一少女竭声号叫,谓其母在楼上四层火场中,倘有人设法救出,愿终身为伺。成禺自告奋勇,飞奔上楼,竟冒烈焰,把她的母亲负之出险,于是成为佳耦。杨千里刻了一方“火里奇缘”印章赠给他,作为纪念。归国后,历任参议院议员,袁世凯笼络他,颁给嘉禾章。癸丑,袁解散国会,成禺在通缉之列。他逋逃海上,开设一杂货铺,招牌为“嘉禾居”,嵌嘉禾章于招牌中,作为商标,有人劝他,这是肇祸之端,明哲保身,不宜如此,不久辍业。后又任大元帅府高等顾问,大总统府宣传局主任,大本营参议,监察院监察委员。一九四四年,他在重庆,朋好为他祝七十寿,不久,腹病解剖,幸得转险为夷。他信太素脉,谓“尚有十年命运”。友人劝他把从前所见所闻,记述出来,作为国故文献的实录,于是他每天写《世载堂杂忆》。他生平首尾没有完毕的著述很多,如《禺生四唱》《洪宪纪事诗簿注》《忆江南杂诗注》《容闳辜汤生马相伯伍廷芳外交口授录》《世载堂笔记》与《自传》等等,尽纳于《杂忆》中。于—九四六年九月十五日起,排日揭载上海《新闻报》附刊,凡年余始毕。第一篇为《张南皮罢除宾师》,一九六○年,由钱实甫整理,中华书局出版,为《近代史料笔记丛刊》之一,内容删去什之二三,先后次序也变动了,首冠董必武一序,略谓:“武昌刘禺生以诗名海内,其脍炙人口者为《洪宪纪事诗》近三百首。余所见刊本为《洪宪纪事诗簿注》四卷,孙中山、章太炎两先生为之序。中山先生称其‘宣阐民主主义’,太炎先生谓:‘所知袁氏乱政时事,刘诗略备,后之作史者可资摭拾。’《杂忆》多遗闻佚事,其中有《纪事诗簿注》所未及者,甚可喜,亦可观也。”一九五三年卒,享年七十七岁。《杂忆》出版,未及目睹。而七十岁时,据太素脉谓“尚有十年命运”,成为托空子虚之谈。

成舍我
成舍我,名平,湖南湘乡人。一八九八年戊戌七月生。当柳亚子主持南社,以唐宋诗之争,驱逐朱鸳雏出社。舍我供职于《民国日报》,大为鸳雏不平,便助鸳雏向亚子大开笔战,亚子大怒,驱逐鸳雏复驱舍我。但驱逐鸳雏,在《南社丛刻》二十集上载一布告,驱逐舍我,二十集已印成,不及登载,乃印一单张,夹在社集内。《民国日报》由叶楚伧主笔政,楚伧固倾向于亚子,舍我乃不安于位,欲辞职作北京之行,然绌于川资,不得已,译成西洋短篇小说三篇,投稿《大共和日报》,得稿酬一百元,毅然乘舟而北。既抵北京,彷徨无所适从,想进北京大学以谋深造,可是没有中学毕业文凭,不能遽升大学,辗转思维,立草万言书,致北京大学校长蔡孑民,自述好学之殷,请校长予以通融办法,俾得有所成就。孑民阅了他的万言书,觉得文笔条畅,言之有理,怜其情况,竟纳之为旁听生,且许其参与考试,居然名列前茅,才收为正式大学生。他课余辑《世界晚报》,张恨水的《春明外史》即在该报登载。此后历编数报,又到上海,创办《立报》,轰动一时。后来,亚子写了《我和朱鸳雏的公案》一文,对于鸳雏、舍我,都深致歉意。

李根源
李根源,字印泉,云南腾冲人,一八七九年生。从赵石禅游,早年留学日本。归国后,历任云南讲武堂监督,云南督练处参议。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时,他和蔡锷、唐继尧等,共谋云南独立,奋力作战,掌握军政。在黎元洪当国时,他任国务总理,确是一时的风云人物。可是他看到军阀混战,政局日非,便激流勇退,奉母赴苏,在葑门十全街购了一所园林式的旧住宅,修葺一新,因他的母亲姓阙,命名“阙园”。这时章太炎、金鹤望等名宿,都在苏州,常谈艺论文,甚为相契,便结为金兰兄弟。而苏州为吴王阖闾故都,数千年来,古迹散列,有许多是素来著名的,还有许多尚待搜幽索隐的,甚至断碑仆地,湮没丛篁芜草间,非有好事者,不克发见证考。他却好古成癖,特地备了一艘小船,深入探寻,往往登阜陟岭,披蒙翳,驱狐虺,得一碑碣,摩挲辨认,走笔录存。夜则宿于小船中,一灯荧然,和他的伴从相对。这样经过了数月,以饱受霜威雨虐,加之饮食失常,归家一病几殆。既愈,他把搜集的资料,撰成《吴郡西山访古记》,印成一大本,遍送朋好。且又参加吴荫培主持的保墓会,到处寻访古代名人的墓穴,一一为之封植。当时王秋湄讥讽他:“与冢中枯骨为伍”。他说:“这与临摹古碑摩挲故物同一意义”,用以还讽秋湄的好古物而集藏六朝造像的习性。某岁他为萱堂祝寿,那时他虽高蹈远引,不问政事,但究属阀阅簪缨,门生故旧,都一时显达,晋觞上寿的来自四方,轩屋厅堂,极富丽繁衍之盛。当杯酌笙箫,群情欢动之际,他忽然想到左右邻居,也应当请他们来热闹一番。老人的母亲,于一九二八年逝世。他就在距城西南四十里的穹窿余脉小王山,卜葬其母,且种松万株,名之为“松海”,又加以点缀,小王山竟成为风景区。章太炎题小隆中云:“余昔为印泉作楹语,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