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微经典:没表情》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勤服务窗口的职工,就可能继续挨打挨骂,继续受到委屈。
会议开得很热烈,众人七嘴八舌发表了看法。结论几乎是一致的:院长不拿委屈奖,别人没法拿委屈奖。因此,大家强烈要求院长带头拿委屈奖。理由是,院长受的委屈最多,受的委屈最大,他呕心沥血,心都快操碎了。有人举例说:“上个月,一个病人死了,死者家属把死尸抬到了医院门口,对院长百般辱骂。院长忍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痛苦,把事情摆平了。可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死者火化后,家属又提出了无理要求,并将骨灰盒摆到了院长的办公桌上!死者家属揪着院长的衣领,推来搡去,还扇了院长两个耳光!”
旧事重提,与会者唏嘘不已。
院长含着热泪说:“谢谢大家,谢谢各位。我表个态吧,我要带头拿委屈奖。我不拿,别人怎么拿?按照奖励细则,我就拿100元钱吧。”
众人热烈鼓掌,给院长鼓掌。
院长的思路被掌声激活了。院长擦干眼泪说:“我有个想法,委屈奖这个名称要改。改了,大家会更容易接受。叫什么呢?叫敬业奖吧!领取敬业奖,同志们该不会有心理障碍吧?”
会议室再次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h3>没表情</h3>
没表情是一个人的绰号。也就是说,这个人该哭不哭,该笑不笑,一天到晚,总绷着张木头脸。
这样一个人是很难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许多人都烦他,有说他半阴不阳的,有说他没心没肺的,总之是瞧不上他。
其实,看不上他,是不对的。没表情不等于没心情,不能和群众打成一片,不等于不能和领导打成一片。直到有一天,没表情被提拔上去了,人们才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也晚了,没表情已经百尺竿头,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子了。
上级领导为什么会赏识没表情呢?
就因为他没表情。
比如,没表情从不在公众场所大声喧哗,也不在暗地里说三道四,更不在领导面前自吹自擂。他表现得少言寡语,看上去十分忠诚,十分谦卑。这样一个不事张扬的人,是很容易让领导产生好印象的。领导们一致认为,没表情这个人听话,不惹是生非,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
没表情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上去了,上到很重要的领导岗位了。
这时候,大家再看没表情,更显得没表情了。他的表情更像一块木头了,连话都懒得说了,除了开会做报告,很难听见他和谁说话。即便听见了,也都是些短句子,如“考虑考虑”、“研究研究”、“再说吧”……让你听着发急,恨不得扇他的耳刮子。但又万万不能扇,谁让他掌握着你的事业线呢。
谁都说不清,上级的上级是怎么发现没表情的,开来部高级轿车,说把他挖走,就把他给挖走了,挖到上边做更大的官去了。从此以后,大家就更难见到他的真人真面目了。也只是在电视里看见他,看见他,也听不见他讲话,只能看见他挥手、拍手、握手,好像是在哪儿哪儿视察、调研……人们就指着电视,对熟人瞎说一气。瞧,那个没表情的,就是从我们单位爬上去的,一天到晚,听不见他说话,我们还以为他很傻呢,其实,人家是贵人不说废话!
也有人指着电视,教育自家孩子:要想有出息,就要管住嘴巴,不能瞎咧咧。言多必失,沉默是金!
孩子们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来,很多孩子长大了,都变得不爱说话了,脸上也基本上没表情了。
可是,谁也没想到,没表情回到他工作过的老地方来了。他是陪着一位大人物过来的。这位大人物,听说这儿有一拨儿弱势群体,就过来慰问他们。没表情就当了向导,在警车上引着路,呼啸着回来了。
没表情把大人物领到了一个特困户家。这个特困户,有个不满三岁的小孙子。大人物看着小孙子好玩,就把小孙子抱过来了。大人物亲亲小孙子的脸蛋,又摸了摸小孙子开裆裤露出来的小宝贝,爱不释手。大人物拨弄着小宝贝,笑眯眯地问:“小朋友,告诉爷爷,这是什么呀?”小孙子感觉大人物很陌生,于是,就在大人物面前表现得没表情。一圈儿的人,都干赔着笑脸,希望小孙子能和大人物对话。记者也早就拉开了机器,打算录像采访。
没表情感觉出点什么。他知道,该自己出面说话了。于是,他把小孙子抱了过来,拨弄了一番小宝贝,然后,他用很标准的土话问:“这是啥?”
小孙子感受到了乡音的亲切,当即回答:“小鸡!”
“弄啥用的?”
“尿哩!”小孙子笑道。
“还能弄啥?”
“日你娘!”小孙子童声稚嫩,脱口而出。
乡间俚语,出自儿童之口,众人“轰”一声,全都笑翻了。那位大人物,笑得直咳嗽,还流出了眼泪。只见他咳嗽不止,连假牙都掉出来了。
没表情也笑了,一边笑,一边帮着大人物安装假牙。他的笑容不三不四,不阴不阳,显得很有层次感。
人们都目睹了没表情的笑容,就把这事传开了。后来,人们在电视上再看见他的时候,发现他的表情丰富多了,居然也会微笑了,眼珠子也会转圈了。人们都说:这家伙,终于有表情了!
<h3>政治待遇</h3>
当领导的,即使退下来了,也还有个政治待遇。李领导就享受了这个待遇 ,由公家给免费订了份报纸。每天,邮递员准时把报纸送来。泡上一杯茶,浏览着报纸的各个版面,那个惬意,就甭提了。普通工人呢,就没这个待遇了,想看免费的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