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读本》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更不可能使读者真切地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的精神。
我们采取了一种新的写法,就是抓住中国文化中一些最有特色的内容和亮点,尽量用典型的事例和材料进行比较具体和深入的介绍,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力求讲出中国文化的精神,讲出中国文化的内在意味,讲出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我们特别注意要阐明中国文化中体现人类普遍价值和现代意蕴的内容。这些内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同时,我们还特别注意展示中国人的心灵世界和文化性格,尤其是力图展示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情调,展示普通老百姓的人生愿望和追求。普通老百姓的心灵世界、文化性格、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对于民族生存和历史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我们希望,这样写出的读物,读者在获得中国文化的具体知识的同时,可以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感受到中国人的活生生的性格、灵魂和情趣。例如:
我们从孔子的《论语》和天坛的建筑,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的心境;
我们从儒家的哲学和中国画家的山水花鸟画,可以看到中国人对生命的爱,看到中国人对人与万物一体之美的欣赏;
我们从《老子》、《周易》、禅宗的思想和中医的理论,以及太极拳、围棋等体育活动,可以看到中国人不仅有发明创造的才能,而且有一种顺应自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人生智慧;
我们从兵学经典《孙子兵法》发出的“慎战”的警告,从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所遵循的“共享太平”的外交方针,以及从中国人延续两千多年时间修建万里长城,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和平生活的永恒的祈求;
我们从盛唐时期长安城“胡服”盛行、胡风弥漫,以及20世纪初期老上海对西方时尚的追求,可以看到中国人对外来文化一贯有一种开放和包容的胸襟;
我们从玄奘和义净赴印度取经的时间之长(一个17年,一个24年),以及他们主持的翻译院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吸收异质文化的高度热情;
我们从麦积山佛像、青州佛像的微笑和唐三彩宫廷妇女塑像的微笑,以及《西游记》中百折不挠的孙悟空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无论在太平的岁月还是在苦难的岁月,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保持乐观、从容的气度,从不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我们从《清明上河图》中宋代都城老百姓那种毫无拘束的快乐的气氛,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平静、安乐、和谐生活的一种满足的心态;
我们从老北京蓝天传来的鸽哨声和小酒店中那种知足、快乐的情调,可以看到中国老百姓如何为自己平淡的生活寻找快意和乐趣;
我们从杨柳青年画和桃花坞年画的热闹、欢乐、喜庆的画面,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过一种平安、富足生活的强烈愿望,这是中国老百姓最普遍、最本质的愿望,也是中国老百姓世代不变的愿望;
我们从春秋时期的青铜器莲鹤方壶,以及王羲之的书法、李白的诗,可以看到中国人的飞翔、灵动、飘逸的艺术心灵;
我们从纯净的瓷器、烟雨迷离的江南园林和温婉清丽的女子旗袍,可以看到中国人优雅的生活品味和美感世界;
我们从中国人在弹琴、下棋、饮酒、喝茶时着意营造诗的氛围,可以看到中国人对于审美人生的追求;
如此等等。
总之,我们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不仅仅获得中国文化的一些表面的知识,而且能进入中国文化的深层,进入中国人的心灵世界,感受和把握中国文化内在的精神和核心价值,获得一种对于中国文化的有深度的认识。
从文字来说,我们力求写得明白通畅,有情趣,有韵味,有中国风格。同时,我们精心选了几百幅插图,希望这些图片和文字互相映发,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

智慧与信仰
天人关系,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天人关系就是宇宙人生的根本问题。孔子是天人之学的开创者之一。《老子》、《周易》等经典的种种讨论也都是围绕天人问题展开的。
孔子把天看成是不断创造生命的自然界,天带有某种神圣性,人对于天应该敬畏和感恩。在中国文化中,对天的敬畏和感恩一直延续下来。天坛的建筑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实质是爱,是对生命的尊重。在孔子的影响下,中国人有一种强烈的生态意识,认为人与天地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因而人应该从亲亲、爱人推广到爱天地万物。
孔子强调一个受教育者应该注重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追求一种更有意义和更有价值的人生,从而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独有的人生境界的学说。
孔子、老子、《周易》等开创的天人之学,是中国古代哲人最高智慧的结晶。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344Tb.jpg" />

一、孔子的天人之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的言论和生平活动记录在由他弟子或再传弟子编成的《论语》一书中。
孔子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的圣人。
《论语》一书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著作。在孔子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思想家、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