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饶之海”之三·晓寺》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目以视。当他看到年轻的日本精神那般孤立作战、自行消亡的姿影,不能不觉悟到:“惟一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力量,只能是西洋的力量,外来思想的力量。”固有的思想置人于死地。
要想活着,就不能像勋那样固守纯洁。不可自断所有的后路,不可拒绝一切。
勋的死,最能迫使本多省察,所谓纯粹的日本究竟是什么。否定一切,甚至否定现实的日本,拒绝所有的日本人,采取最难活着的生存方式,最终杀人或自刃……除此之外,难道就真的没有同“日本”共存的道路吗?虽然人人害怕而不敢言,但勋不是亲身加以证明了吗?
仔细想想,一个民族最纯粹的要素必然带有血腥气,闪耀着野蛮的影子。这和不顾全世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谴责,继续保有斗牛这一国技的西班牙不同,日本欲借文明开化的时机,扫除一切“野蛮的风习”,其结果,使得民族最为鲜活而纯粹的灵魂隐藏于地下,时常通过喷火发挥凶暴的力量,越来越为人们所畏惧。
不论展示多么可怕的面貌,原本就是洁白的灵魂。本多来到泰国一看,祖国文物的清雅、简素、单纯,清澄的河水使得河床上的小石子历历可数,神道教仪式的清洁明净等,在本多的眼睛里渐渐清晰起来。然而,本多并非与此共存,而是像大多数日本人所做的那样,视而不见,权当不复存在。干脆逃离一切,借此以苟活。那些简劲而素朴的第一要义的东西,那白绢,那清泉,那随风摇曳的洁白的纸条儿,那牌坊隔离开的单纯的空间,那水底的岩石,那群山,那大海,那日本刀,那光辉,那纯粹,那始终躲避利刃活着人们……不光是本多,就连那些早已欧化的多数日本人,也耐不住日本酷烈的元素了。
但是,相信灵魂的勋,一旦升天,定是一种善因善果,不过一旦转生为人而进入轮回,究竟又会怎样呢?
如此看来,想象自有想象的征兆,决心赴死的勋,不正悄悄觉醒于“别一种人生”的暗示吗?当努力使一种生存达于极端纯粹的生存时,人们就会主动预感到别一种生命的存在,不是吗?
本多身处此地的暑热之中,仅仅想到这一点,心中就浮泛出日本神社的清幽,以及那种给人以额头滴凉水般的快感。沿着石阶攀登的参拜者的眼里,清晰地映现着围绕前方殿堂的轮廓鲜明的牌坊,而参拜完毕、踏上归途的人的眼里,则惟见收容整个蓝天的方框。仅凭一件东西,居然将庄严的神殿和空无一物的蓝天,由表及里全部包容起来,实在不可思议。看来,那牌坊的组合,其实就是勋的灵魂。
勋至少生活在最为优雅、美丽和简素的牌坊似的明晰的方框之中。这个范围内,不可避免地满储着蓝天。
本多认为,临死前勋的一颗心,不论如何远离佛教,但他和佛教的关系也暗示着日本人和佛教的关系。可以说,如同用白绢的滤袋,过滤湄南河的浊水。
——本多听罢菱川讲述公主的故事,当天深夜在旅馆的房间里,将旅行包翻个底朝天,终于找出裹在紫色包袱皮内的清显的那本《梦日记》。
反复翻阅,早已“韦编三绝”,本多用笨拙的双手仔细将日记重新缉好。日记中依然跃动着清显仓促间留下的青春的笔迹。不过,三十年前的墨水有些变黑了。
是的,正如本多记忆的那样,清显把暹罗的王子们接到宅邸后,不久就做了个色彩鲜明的梦,他将这个梦记录下来了。
清显“头戴又高又尖、镶满宝石的金冠”,打坐在面对废园的宫居中一张豪华的椅子上。
由此看来,梦中的清显成了暹罗王族的一员。
梁上站满众多的孔雀,不时落下白色的粪便。清显发现自己的手指上,戴着王子的翠玉戒指。
这只翠玉戒指中间,浮现出“小巧而可爱的女子的容颜”。
这正是尚未一睹的那位神经质的小公主的容颜。戒指中映出的这张脸孔,也可以看作是清显自己的脸孔。由此可知,公主是清显乃至勋的转世,已经是不容怀疑的了。
他把暹罗的王子们接到自家来,听他们讲述故国那些金光耀眼的故事,不管谁都会做梦的,这没有什么奇怪。然而,本多凭着反复的经验,他不得不相信清显的梦获得了应验。
这是不言自明的事。一度超越了不合理,其余的道路就会豁然开朗。那些勋未能说出而本多也终于不得而知的事情,抑或勋在那漫长的狱中的夜晚,曾经做过关于热带女子的梦吧。
***
菱川依旧悉心照料着出门在外的本多的生活。在本多的协助下,那场官司进展得很顺利,因为本多发现问题出在泰方。
依据英、美、法等国家制定的《泰国民商法》第四百七十三条规定,商品的瑕疵属于下列情况,卖方可以不负责任。
(一)买方在成交时已经发现瑕疵,或者,一般人只要稍加注意不难发现此种瑕疵。
(二)交货时,瑕疵已经明确,或者买方无条件接收。
(三)货物由公开拍卖售出。
——本多经过调查,发现泰方就(一)(二)两项条款上发生失误,只要收集证据,攻击这一弱点,根据事实,或许可以迫使对方撤诉。
五井物产公司自然十分高兴,而本多也放下心来。他打算趁这个时候拜托菱川,协助自己办理谒见公主的手续。
不过,菱川依然心事重重。
本多有生以来,从未想过要结识艺术家,事实上也没有过一次来往。何况在这个遥远的国度,更没有料到同一个半吊子艺术家打交道。
更使本多为难的是,对于自己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