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位人性见证者:当代摄影大师》
分类: txts3
时的作品就受到斯蒂格里茨的特别垂青,不断给予鼓励与好评:二十六岁得到斯氏在自己创办的划时代的摄影杂志《照相机作品》上大力推崇,并于最后一集(第四十九集、第五十集合刊本)用整本专辑的形式给斯特兰德一个不朽的历史性定位。次年,斯氏还为他在20世纪初期艺坛上举足轻重的“二九一”画廊办了个盛大个展。此后斯特兰德虽忙着拍电影而把相机搁下十年之久,然而当他回头重新出发后,一直孜孜不倦地拍到八十六岁逝世为止。
他一生涉猎的题材极广,人物、风景、静物、抽象、报道无一不精。20世纪30年代柯特兹和布列松所表现的心理学主义的街头报道摄影,斯特兰德早在20年代初期就开拓出极具规模的天地。F.64小组2的纯摄影风貌,斯特兰德在20年代中期的风景作品中就挖掘出大自然的精髓来。我们现在所肯定的人像摄影大师如伊文·璠、阿文东等对人的诠释,则是从斯特兰德的肖像作品中得到启示的。斯特兰德影响的不是一般的影像工作者,他影响了最有洞察力的眼睛,影响了最有生命力的创作心灵,影响了最具成熟度的表现功力。他是透过被他影响的摄影家们,给影像表达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影像英雄”,斯特兰德当之无愧。
入世与出世
出生于纽约中产阶级家庭的斯特兰德,十二岁就拥有自己的第一架相机,不过真正了解摄影为何物是十七岁那年的事。当时斯特兰德进入纽约的伦理文化中学念高中,正好他的级任老师就是报道摄影的元老路易斯·海恩。海恩经常带着学生参观“二九一”画廊,斯特兰德也就这样接触到“摄影分离派”的作品,并认识了斯蒂格里茨及其同僚。十七岁的斯特兰德就在创作心灵的萌芽期种下报道摄影的入世精神与纯摄影的出世哲学。这两种反其道而行的创作手法在他身上有了最巧妙的结合,从而开创出全新的影像语言。
斯特兰德高中毕业不久,被医疗的X光摄影迷住,而投入陆军当X光摄影师,差一点就从此和摄影艺术挥手告别,摄影史上也差一点儿就失去一位“英雄”。幸好后来他所服务的单位解散了,可是他刚摸起相机,很快又被电影吸引去了。由于念念不忘医疗X光的旧情,他竟然干起医疗器材公司的电影摄影师,最后由于该公司没生意可接,斯特兰德才改行成为AKELEY电影摄影机公司的摄影家,从此一步步地走上教育影片的制作工作。
斯特兰德在电影上投入了二十年的岁月,其中有十年完全放弃静照。不过他在新媒体的工作可比一些由静照改行到电影的摄影家,如罗伯特·弗兰克、丹尼·吕昂、威廉·克莱因等要成功。他和友人共同导演并亲自掌镜的影片《本土》(1942)在1942年的捷克电影节得过大奖,而在这之前制作的《西班牙之心》(1938—1940)、《破坏草原的犁》(1937—1942)以及为墨西哥政府所拍摄的《故事》(1932—1934)都是纪录片的经典之作。由于影片上的成就,斯特兰德在四十五岁时被邀往墨西哥访问,结识了划时代的电影巨匠艾森斯坦。艾氏与斯特兰德惺惺相惜,曾向他提及共同制作电影的意愿,然而斯特兰德始终不曾答应。
斯特兰德一直到五十三岁才脱离影片生涯而专心回到静照的表现。为了欢迎他的重新归队,纽约现代美术馆立刻为他举行大规模的回顾展,罗斯福总统也邀他到白宫午宴。斯特兰德挟带着石破天惊的气势复出,一直在欧洲和中东各国奔跑拍摄。他先后出版过《新英格兰的时光》(1950)、《小村庄》(1954)、《堤亚目闰:外海布利地群岛》(1962)和《活埃及》(1962)等书,每一本都充分显现出他的双面性——有极为入世的报道精神,也有极为出世、冥想静思的纯静影像。
他的题材繁杂,每一本都包含着肖像、风景、静物、花草、石头大特写等,好像外在世界的每一种景象都会刺激他。对这种现象,评论家布兰·柯依说得极好:
不管斯特兰德在哪里工作,他总是在空间寻找难题来试炼自己并完成作品。在同代摄影家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是如此长时间地被影像所困扰。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TA2935.jpg"/>
No.1 盲妇,1915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TA2Y1.jpg"/>
No.2 白栏杆,1916
也许这种困扰正是集出世与入世于一身的人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吧!斯特兰德的精神也在于他表现的这股困扰的气氛,他的照片好像随时在挑动观看者的心灵,让你对周遭世界做重新的接纳。
土地与脸孔
不管斯特兰德的题材多么繁杂,他的影像有两个最强的表征——土地与脸孔。不管他拍的是露水、草地、石头、纹理或羊齿植物的局部,我们都会觉得它们不只是个体,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代表着孕育它们成长的土地;不管他拍的是摩洛哥土著或罗马尼亚农夫,我们都觉得看到的是一个个尊贵的平民英雄。他们平凡的脸孔上写的是不平凡的智、仁、勇,表现出真、善、美的最高贵情操——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土地合而
他一生涉猎的题材极广,人物、风景、静物、抽象、报道无一不精。20世纪30年代柯特兹和布列松所表现的心理学主义的街头报道摄影,斯特兰德早在20年代初期就开拓出极具规模的天地。F.64小组2的纯摄影风貌,斯特兰德在20年代中期的风景作品中就挖掘出大自然的精髓来。我们现在所肯定的人像摄影大师如伊文·璠、阿文东等对人的诠释,则是从斯特兰德的肖像作品中得到启示的。斯特兰德影响的不是一般的影像工作者,他影响了最有洞察力的眼睛,影响了最有生命力的创作心灵,影响了最具成熟度的表现功力。他是透过被他影响的摄影家们,给影像表达创造出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影像英雄”,斯特兰德当之无愧。
入世与出世
出生于纽约中产阶级家庭的斯特兰德,十二岁就拥有自己的第一架相机,不过真正了解摄影为何物是十七岁那年的事。当时斯特兰德进入纽约的伦理文化中学念高中,正好他的级任老师就是报道摄影的元老路易斯·海恩。海恩经常带着学生参观“二九一”画廊,斯特兰德也就这样接触到“摄影分离派”的作品,并认识了斯蒂格里茨及其同僚。十七岁的斯特兰德就在创作心灵的萌芽期种下报道摄影的入世精神与纯摄影的出世哲学。这两种反其道而行的创作手法在他身上有了最巧妙的结合,从而开创出全新的影像语言。
斯特兰德高中毕业不久,被医疗的X光摄影迷住,而投入陆军当X光摄影师,差一点就从此和摄影艺术挥手告别,摄影史上也差一点儿就失去一位“英雄”。幸好后来他所服务的单位解散了,可是他刚摸起相机,很快又被电影吸引去了。由于念念不忘医疗X光的旧情,他竟然干起医疗器材公司的电影摄影师,最后由于该公司没生意可接,斯特兰德才改行成为AKELEY电影摄影机公司的摄影家,从此一步步地走上教育影片的制作工作。
斯特兰德在电影上投入了二十年的岁月,其中有十年完全放弃静照。不过他在新媒体的工作可比一些由静照改行到电影的摄影家,如罗伯特·弗兰克、丹尼·吕昂、威廉·克莱因等要成功。他和友人共同导演并亲自掌镜的影片《本土》(1942)在1942年的捷克电影节得过大奖,而在这之前制作的《西班牙之心》(1938—1940)、《破坏草原的犁》(1937—1942)以及为墨西哥政府所拍摄的《故事》(1932—1934)都是纪录片的经典之作。由于影片上的成就,斯特兰德在四十五岁时被邀往墨西哥访问,结识了划时代的电影巨匠艾森斯坦。艾氏与斯特兰德惺惺相惜,曾向他提及共同制作电影的意愿,然而斯特兰德始终不曾答应。
斯特兰德一直到五十三岁才脱离影片生涯而专心回到静照的表现。为了欢迎他的重新归队,纽约现代美术馆立刻为他举行大规模的回顾展,罗斯福总统也邀他到白宫午宴。斯特兰德挟带着石破天惊的气势复出,一直在欧洲和中东各国奔跑拍摄。他先后出版过《新英格兰的时光》(1950)、《小村庄》(1954)、《堤亚目闰:外海布利地群岛》(1962)和《活埃及》(1962)等书,每一本都充分显现出他的双面性——有极为入世的报道精神,也有极为出世、冥想静思的纯静影像。
他的题材繁杂,每一本都包含着肖像、风景、静物、花草、石头大特写等,好像外在世界的每一种景象都会刺激他。对这种现象,评论家布兰·柯依说得极好:
不管斯特兰德在哪里工作,他总是在空间寻找难题来试炼自己并完成作品。在同代摄影家中,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是如此长时间地被影像所困扰。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TA2935.jpg"/>
No.1 盲妇,1915
<img src="/uploads/allimg/200412/1-2004120TA2Y1.jpg"/>
No.2 白栏杆,1916
也许这种困扰正是集出世与入世于一身的人必然会产生的现象吧!斯特兰德的精神也在于他表现的这股困扰的气氛,他的照片好像随时在挑动观看者的心灵,让你对周遭世界做重新的接纳。
土地与脸孔
不管斯特兰德的题材多么繁杂,他的影像有两个最强的表征——土地与脸孔。不管他拍的是露水、草地、石头、纹理或羊齿植物的局部,我们都会觉得它们不只是个体,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代表着孕育它们成长的土地;不管他拍的是摩洛哥土著或罗马尼亚农夫,我们都觉得看到的是一个个尊贵的平民英雄。他们平凡的脸孔上写的是不平凡的智、仁、勇,表现出真、善、美的最高贵情操——因为他们与自己的土地合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