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
分类: txts3
安解释,有些连他自己都还不太懂。
中午闻奶奶蒸了枣糕,端进卧房摆在书桌上:“小安多吃点,以后长得和我们小飞哥哥一眼高。”
闻奶奶一边自顾自说着话,一边慈眉善目拍了拍眼前可怜又幸运的小孩:“清家夫妇是很善良的人,能成为他们的孩子小安以后有福的。”
闻臾飞把最后一块糕递给清安,端着盘子进厨房洗洗涮涮。
回到卧房时奶奶正拉着清安用皮尺量他的臂长:“我打算给小安织件毛衣,入秋的时候可以穿,你说什么颜色好看?”
闻臾飞仔细端详了一下他唇红齿白的模样,心想应该穿什么色都挺好看,但他还是提笔在白纸上写:小安喜欢什么颜色?奶奶给你织毛衣。
清安方一看清,就抬起脸露出极惊喜的表情,看得闻奶奶心里别提多柔软,随即清安指了指闻臾飞窗前挂着的米色窗帘。
闻奶奶转身就要出门买毛线:“我这就去买,这就去买。”
闻臾飞扬了扬手里的纸张:“奶奶,小安跟你说谢谢呢。”
闻奶奶慈爱地笑笑低下头换鞋:“不客气,这些年丽君夫妻俩对我们一家子的关照都是还不清的,况且我也心疼这小孩,小小年纪就没爹没妈尽吃苦头。”
说到这里不知想到了什么略一停顿又说:“我多买点毛线,给你也织一件”。
奶奶出了门,俩小孩坐回桌边,闻臾飞写: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清安摇摇头。
闻臾飞随即端正了坐姿,一笔一划写下两字,似乎不很满意,在旁边又写了一遍,落笔坚定,收笔郑重,三点水一点比一点顿得深,几乎力透纸背,撇捺婉转似乎带着悠长的余韵——清安。
清安看着他的动作,照着清字写了一整行。
闻臾飞又写: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吗?
清安再次摇头。
闻臾飞提笔写下并列的清旭辉、容丽君。
清安细看了看,轻轻在清字下方划了一道横线,征求般看向闻臾飞。
闻臾飞点头接着写:这是姓。
清安疑惑道:什么是姓?
这下闻臾飞傻眼了,他思索良久,脑海里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背了个来回,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就是个传承自他爸的符号而已。
于是他写:代表一家人。
顿了一顿,他又在安字下面划了另一道线,写道:代表平安。
闻臾飞握着他的手,耐心地带他写写画画,反反复复把这三个对于清安来说最重要的名字写了又写。
临到晚饭时间,容丽君早早回家做饭,清安最后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我可以拿走吗?
接着扬了扬红蓝字迹相间的白纸,闻臾飞点头,他便拿着纸飞快跑回了家,跟在容丽君身后兴奋地发出叫喊声,容丽君一边剥蒜一边看清安和闻臾飞的“对话”。
闻臾飞则在随意吃了点东西后出门坐上公交去了图书城,在密密麻麻的书架间来回穿梭翻找,抽出一本和容丽君睡前看的那本一模一样的手语词典,又在图书城一楼的文具店买了两个同款的小笔记本。
闻臾飞回家后一晚上都坐在书桌前,他破天荒认认真真做了两小时作业,然后掏出手语词典一遍遍模仿动作,翻开书从字母A开头的单词开始,跳过了埃及、哀乐等等他认为不常用的词汇,学的第一词是爱,右手轻抚左手拇指背,第二词是安,一手横伸,掌心向下,自胸口心房处向下轻轻一按。
他窗边的台灯一直亮到了十一点多,这时他看见一辆出租车开进家属院,清旭辉是从驾驶位上走下来的,进了楼道没一会儿又提着保温桶匆匆上了车。
闻臾飞合上书,轻手轻脚走进奶奶的卧房,在老人悠长的呼吸声中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木头匣子,他扭开没有扣上的铜锁,数了数里面的现金又拿出存折看看上面的数额,其实他并不明确知道这些数字在现实生活中距离十万究竟有多远。
当闻臾飞在半梦半醒间听到走道里的开门声,他一骨碌爬起来,跟着开了通宵车的清旭辉进门,天空刚泛起鱼肚青。
清旭辉把闻臾飞放进来就回卧室休息,打算睡几个小时再去上工,容丽君则已经在锅里煨上小米粥后匆匆出了门。
清安还没睡醒,哪怕他其实听不见,闻臾飞还是放轻脚步走进他的卧房,除了桌面上没有收起的纸张,其他地方的罗列都和第一天看到时一样。
闻臾飞走到书桌前,翻看一幅幅蜡笔画,也翻到画下面的几页白纸,上面写着端端正正的清安、清旭辉、容丽君。闻臾飞扬起嘴角,准备在书桌边坐下等清安醒来,忽然撇到桌角上的另一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闻臾飞三个字。
他并未教清安写过,料想应当还是清安在暑假作业扉页上匆匆看过一眼。
大概是穿过窗口的晨风被闻臾飞挡住了,清安缓缓睁开眼睛,由于长期以来听不见声响,对世界的感知全靠视觉,他的视力非常好,眼瞳尤其黑亮,一看见窗口的人眸子便更亮了几分,等他看清闻臾飞用生疏的手语做了个早安的手势,他立刻坐起身,乐着回了个早安。
每天一大早闻臾飞准时报到,直接戒掉了懒觉,为了让那夫妻俩省掉保姆费安心上班,同时也为了独占玩伴的小小私心。
每当清安刷牙时闻臾飞就站在一旁,一手拿小笔记本一手握笔,刷刷写着一天的安排。
学习、写字、练手语是规定动作,逛超市、坐公交、去公园是额外活动,最后总是一句话收尾:去我家玩
中午闻奶奶蒸了枣糕,端进卧房摆在书桌上:“小安多吃点,以后长得和我们小飞哥哥一眼高。”
闻奶奶一边自顾自说着话,一边慈眉善目拍了拍眼前可怜又幸运的小孩:“清家夫妇是很善良的人,能成为他们的孩子小安以后有福的。”
闻臾飞把最后一块糕递给清安,端着盘子进厨房洗洗涮涮。
回到卧房时奶奶正拉着清安用皮尺量他的臂长:“我打算给小安织件毛衣,入秋的时候可以穿,你说什么颜色好看?”
闻臾飞仔细端详了一下他唇红齿白的模样,心想应该穿什么色都挺好看,但他还是提笔在白纸上写:小安喜欢什么颜色?奶奶给你织毛衣。
清安方一看清,就抬起脸露出极惊喜的表情,看得闻奶奶心里别提多柔软,随即清安指了指闻臾飞窗前挂着的米色窗帘。
闻奶奶转身就要出门买毛线:“我这就去买,这就去买。”
闻臾飞扬了扬手里的纸张:“奶奶,小安跟你说谢谢呢。”
闻奶奶慈爱地笑笑低下头换鞋:“不客气,这些年丽君夫妻俩对我们一家子的关照都是还不清的,况且我也心疼这小孩,小小年纪就没爹没妈尽吃苦头。”
说到这里不知想到了什么略一停顿又说:“我多买点毛线,给你也织一件”。
奶奶出了门,俩小孩坐回桌边,闻臾飞写:会写自己的名字吗?
清安摇摇头。
闻臾飞随即端正了坐姿,一笔一划写下两字,似乎不很满意,在旁边又写了一遍,落笔坚定,收笔郑重,三点水一点比一点顿得深,几乎力透纸背,撇捺婉转似乎带着悠长的余韵——清安。
清安看着他的动作,照着清字写了一整行。
闻臾飞又写:知道爸爸妈妈的名字吗?
清安再次摇头。
闻臾飞提笔写下并列的清旭辉、容丽君。
清安细看了看,轻轻在清字下方划了一道横线,征求般看向闻臾飞。
闻臾飞点头接着写:这是姓。
清安疑惑道:什么是姓?
这下闻臾飞傻眼了,他思索良久,脑海里把赵钱孙李周吴郑王背了个来回,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这就是个传承自他爸的符号而已。
于是他写:代表一家人。
顿了一顿,他又在安字下面划了另一道线,写道:代表平安。
闻臾飞握着他的手,耐心地带他写写画画,反反复复把这三个对于清安来说最重要的名字写了又写。
临到晚饭时间,容丽君早早回家做饭,清安最后在纸上写下一行字:我可以拿走吗?
接着扬了扬红蓝字迹相间的白纸,闻臾飞点头,他便拿着纸飞快跑回了家,跟在容丽君身后兴奋地发出叫喊声,容丽君一边剥蒜一边看清安和闻臾飞的“对话”。
闻臾飞则在随意吃了点东西后出门坐上公交去了图书城,在密密麻麻的书架间来回穿梭翻找,抽出一本和容丽君睡前看的那本一模一样的手语词典,又在图书城一楼的文具店买了两个同款的小笔记本。
闻臾飞回家后一晚上都坐在书桌前,他破天荒认认真真做了两小时作业,然后掏出手语词典一遍遍模仿动作,翻开书从字母A开头的单词开始,跳过了埃及、哀乐等等他认为不常用的词汇,学的第一词是爱,右手轻抚左手拇指背,第二词是安,一手横伸,掌心向下,自胸口心房处向下轻轻一按。
他窗边的台灯一直亮到了十一点多,这时他看见一辆出租车开进家属院,清旭辉是从驾驶位上走下来的,进了楼道没一会儿又提着保温桶匆匆上了车。
闻臾飞合上书,轻手轻脚走进奶奶的卧房,在老人悠长的呼吸声中从抽屉里取出一个木头匣子,他扭开没有扣上的铜锁,数了数里面的现金又拿出存折看看上面的数额,其实他并不明确知道这些数字在现实生活中距离十万究竟有多远。
当闻臾飞在半梦半醒间听到走道里的开门声,他一骨碌爬起来,跟着开了通宵车的清旭辉进门,天空刚泛起鱼肚青。
清旭辉把闻臾飞放进来就回卧室休息,打算睡几个小时再去上工,容丽君则已经在锅里煨上小米粥后匆匆出了门。
清安还没睡醒,哪怕他其实听不见,闻臾飞还是放轻脚步走进他的卧房,除了桌面上没有收起的纸张,其他地方的罗列都和第一天看到时一样。
闻臾飞走到书桌前,翻看一幅幅蜡笔画,也翻到画下面的几页白纸,上面写着端端正正的清安、清旭辉、容丽君。闻臾飞扬起嘴角,准备在书桌边坐下等清安醒来,忽然撇到桌角上的另一页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闻臾飞三个字。
他并未教清安写过,料想应当还是清安在暑假作业扉页上匆匆看过一眼。
大概是穿过窗口的晨风被闻臾飞挡住了,清安缓缓睁开眼睛,由于长期以来听不见声响,对世界的感知全靠视觉,他的视力非常好,眼瞳尤其黑亮,一看见窗口的人眸子便更亮了几分,等他看清闻臾飞用生疏的手语做了个早安的手势,他立刻坐起身,乐着回了个早安。
每天一大早闻臾飞准时报到,直接戒掉了懒觉,为了让那夫妻俩省掉保姆费安心上班,同时也为了独占玩伴的小小私心。
每当清安刷牙时闻臾飞就站在一旁,一手拿小笔记本一手握笔,刷刷写着一天的安排。
学习、写字、练手语是规定动作,逛超市、坐公交、去公园是额外活动,最后总是一句话收尾:去我家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