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刀锋(出书版)》
分类: txts3
势得以有所起色,天下虽然暗潮汹涌,但表面上还算政通人和。这一天,午沟村的村民们肯定不会想到,就是这个朱家三子,竟然会像他们看到的那团烈焰,最终让庞大的唐帝国灰飞烟灭。
朱温的父亲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按理说会让朱家三兄弟得到不错的教育。很可惜,还没等兄弟三人成年,父亲染了重病,一命呜呼。家里失去了主心骨,朱夫人只好带着三个幼子来到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投奔地主刘崇,给刘家当佣工为生。朱家三兄弟在清贫卑贱的生活中渐渐长大。
而此时的唐王朝,正一步步走向风雨飘摇。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宣宗驾崩。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发动政变,扳倒了宣宗遗诏立为天子的夔王李滋,迎立皇长子李漼为帝,即唐懿宗。是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虽然半年之后即遭镇压,但唐王朝已经出现了崩溃的前兆。
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懿宗李漼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却对游玩作乐陷入了病态般的痴迷。他动辄便带上十多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开往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吃喝游乐,酒池肉林,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在他的带领下,大小官员们上行下效,整个唐朝官场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充满了末日疯狂般的诡异氛围。官员们“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却苦不堪言。李漼挥霍着时代留给他的最后机会,唐王朝的根基正一点点被腐蚀。
而在那个时代的最底层挣扎的朱家老三正乐此不疲地在萧县的乡间村头展示着自己的肌肉。
朱家三兄弟在刘崇家过的并不是幸福的童年,母亲起早摸黑地做工,要养活一家四口,根本没有功夫照顾他们。朱温的两个哥哥心甘情愿跟着母亲一起劳作,对他们来说,这是谋生的方式,也是他们的宿命。唯独朱温是个例外,他并不愿意像他的哥哥们那样老老实实地养猪放牛,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小被轻视和忽视,让朱温急需一个能够发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方式。很快,他便发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力大胆肥,人见人怕。
于是在萧县的乡间地头,多了一个以打架著称的小混混。帮人打架出气,帮人逼收欠债,逐渐成为朱温谋生的方式。没多久,朱家老三便以彪悍善斗闻名乡里,村里人见到这个无赖泼皮都又恨又怕,避而远之。
村人对他从轻视到畏惧,让朱温感受到了强烈的存在感,这对于两手空空寄人篱下的朱温来说,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心理寄托。
朱温又一次鼻青脸肿地回到刘家,但这一次他运气很不好,正好和东家刘崇迎面相遇。刘崇早就对不学无术四处惹是生非的朱温极为不满,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暴跳如雷地指着朱温大骂道:“打死你这个一天到晚偷懒的混账东西!”一边骂,一边随手拿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抽了过去。
皮鞭抽在朱温身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
朱温再怎么胆大妄为,也不敢对自己东家下手,他只能夸张地惨叫着,四处躲避着刘崇的追打。
这时候,一位老妇人从内堂疾步而出,一把挽过朱温,指着刘崇喝道:“住手!”
刘崇一看,竟然是自己母亲,高高挥起的鞭子顿时软了。
刘老夫人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衣衫褴褛的朱温,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朱家老三不是等闲之辈,今后必是成大器之人,你们为何不能善待他呢?”
刘崇一时怔住,默然不语。
刘老夫人径直把朱温带进内室,让他坐在铜镜旁,拿出随身的小梳,为他轻轻梳理着头上的乱发。
在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怀中,朱温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愤怒、焦躁和不安,都在那一刻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个年少丧父,从小缺乏亲情的年轻人,那颗狂乱的心在母性的温暖和抚慰中,找到了获得安宁的方式。
对母性的渴望和憧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根植到朱温无情狡诈的性格中,令他变成了一个怪异的混合体。
这样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朱温的一生。十多年之后,在刀口舔血之余,朱温终于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母性般的慰藉。而当他终究失去她的时候,这个男人性格中扭曲和黑暗的一面将会像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埋葬他,也埋葬他曾经拥有的那片天下。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穷奢极欲的唐懿宗李漼撒手归西,唐僖宗李儇即位。李儇年仅十二岁,朝政被掌握军权的神策军中尉、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更加混乱。翰林学士刘允章曾在《直谏书》中用“国有九破”形容当时的局势:“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在刘允章的描述中,此时的唐王朝早已乱象丛生,病入膏肓。国家如此破败,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引发一场大爆炸。
天灾往往都充当着这个导火索。不久,关东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旱,庄稼绝收,饥民遍地。但早已习惯了奢华生活的官吏们却依然横征暴敛,没了活路的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盐贩首领王仙芝首先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率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随即聚众响应。起义军很快
朱温的父亲是村里私塾的教书先生,按理说会让朱家三兄弟得到不错的教育。很可惜,还没等兄弟三人成年,父亲染了重病,一命呜呼。家里失去了主心骨,朱夫人只好带着三个幼子来到徐州萧县(今安徽萧县)投奔地主刘崇,给刘家当佣工为生。朱家三兄弟在清贫卑贱的生活中渐渐长大。
而此时的唐王朝,正一步步走向风雨飘摇。
唐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宣宗驾崩。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发动政变,扳倒了宣宗遗诏立为天子的夔王李滋,迎立皇长子李漼为帝,即唐懿宗。是年十二月,浙东人裘甫聚众起义,虽然半年之后即遭镇压,但唐王朝已经出现了崩溃的前兆。
被宦官扶持上位的唐懿宗李漼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却对游玩作乐陷入了病态般的痴迷。他动辄便带上十多万人的大部队浩浩荡荡开往长安郊外的行宫别馆,吃喝游乐,酒池肉林,日子过得不亦乐乎。
在他的带领下,大小官员们上行下效,整个唐朝官场穷奢极欲、醉生梦死,充满了末日疯狂般的诡异氛围。官员们“瑶池宴罢归来醉,笑说君王在月宫”,而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却苦不堪言。李漼挥霍着时代留给他的最后机会,唐王朝的根基正一点点被腐蚀。
而在那个时代的最底层挣扎的朱家老三正乐此不疲地在萧县的乡间村头展示着自己的肌肉。
朱家三兄弟在刘崇家过的并不是幸福的童年,母亲起早摸黑地做工,要养活一家四口,根本没有功夫照顾他们。朱温的两个哥哥心甘情愿跟着母亲一起劳作,对他们来说,这是谋生的方式,也是他们的宿命。唯独朱温是个例外,他并不愿意像他的哥哥们那样老老实实地养猪放牛,他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从小被轻视和忽视,让朱温急需一个能够发现自身存在价值的方式。很快,他便发现了自己的过人之处——力大胆肥,人见人怕。
于是在萧县的乡间地头,多了一个以打架著称的小混混。帮人打架出气,帮人逼收欠债,逐渐成为朱温谋生的方式。没多久,朱家老三便以彪悍善斗闻名乡里,村里人见到这个无赖泼皮都又恨又怕,避而远之。
村人对他从轻视到畏惧,让朱温感受到了强烈的存在感,这对于两手空空寄人篱下的朱温来说,渐渐成为一种巨大的心理寄托。
朱温又一次鼻青脸肿地回到刘家,但这一次他运气很不好,正好和东家刘崇迎面相遇。刘崇早就对不学无术四处惹是生非的朱温极为不满,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暴跳如雷地指着朱温大骂道:“打死你这个一天到晚偷懒的混账东西!”一边骂,一边随手拿起马鞭劈头盖脸地抽了过去。
皮鞭抽在朱温身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血痕。
朱温再怎么胆大妄为,也不敢对自己东家下手,他只能夸张地惨叫着,四处躲避着刘崇的追打。
这时候,一位老妇人从内堂疾步而出,一把挽过朱温,指着刘崇喝道:“住手!”
刘崇一看,竟然是自己母亲,高高挥起的鞭子顿时软了。
刘老夫人用怜爱的目光看着衣衫褴褛的朱温,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朱家老三不是等闲之辈,今后必是成大器之人,你们为何不能善待他呢?”
刘崇一时怔住,默然不语。
刘老夫人径直把朱温带进内室,让他坐在铜镜旁,拿出随身的小梳,为他轻轻梳理着头上的乱发。
在这位慈祥的老妇人怀中,朱温感到从未有过的平静,愤怒、焦躁和不安,都在那一刻消失得干干净净。这个年少丧父,从小缺乏亲情的年轻人,那颗狂乱的心在母性的温暖和抚慰中,找到了获得安宁的方式。
对母性的渴望和憧憬就这样不知不觉地根植到朱温无情狡诈的性格中,令他变成了一个怪异的混合体。
这样的性格深刻地影响了朱温的一生。十多年之后,在刀口舔血之余,朱温终于找到了他所需要的母性般的慰藉。而当他终究失去她的时候,这个男人性格中扭曲和黑暗的一面将会像火山爆发一般喷涌而出,埋葬他,也埋葬他曾经拥有的那片天下。
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穷奢极欲的唐懿宗李漼撒手归西,唐僖宗李儇即位。李儇年仅十二岁,朝政被掌握军权的神策军中尉、宦官田令孜把持,朝政更加混乱。翰林学士刘允章曾在《直谏书》中用“国有九破”形容当时的局势:“终年聚兵,一破也。蛮夷炽兴,二破也。权豪奢僭,三破也。大将不朝,四破也。广造佛寺,五破也。赂贿公行,六破也。长吏残暴,七破也。赋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输税人少,九破也。”在刘允章的描述中,此时的唐王朝早已乱象丛生,病入膏肓。国家如此破败,仅仅需要一个导火索就会引发一场大爆炸。
天灾往往都充当着这个导火索。不久,关东地区出现了罕见的大旱,庄稼绝收,饥民遍地。但早已习惯了奢华生活的官吏们却依然横征暴敛,没了活路的老百姓不得不铤而走险,揭竿而起。盐贩首领王仙芝首先在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率众起义,自称“天补平均大将军”。曹州冤句(今山东曹县西北)人黄巢随即聚众响应。起义军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