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夷简听到赵祯是在担心后代的问题,便上前劝道。
  赵祯扭过头,双目赤红地看着他,咬牙说道:“你没听到他说吗?朕无后!”
  吕夷简摇摇头:“官家,他是否真的来自后世,犹未可知。即便是来自后世,也许官家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导致无后,如果能从他嘴里得到官家身上发生了什么,或许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赵祯顿时精神一振,但随即又向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萎靡不振道:“可是他说有宋一朝都未收回燕云十六州一统天下,而且朕的大宋要亡了……”
  “官家。”
  吕夷简上前沉声说道:“事在人为,赵骏也许就是上天赐给我们,帮助我们解决弊端之人,何况他也姓赵,他说自己是赵氏后裔,兴许是太祖太宗在天有灵,令后世子孙后代来襄助大宋的呢?”
  “这……”
  赵祯想了想,觉得吕夷简说得好像有点道理,但随即又颓然道:“朕,真的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朕现在只觉得,好像有一座大山压在朕的身上。”
  他毕竟现在只是个二十七岁的青年,即便十三岁登基,可终究也不过才亲政短短四年不到,结果忽然出现一个后世之人,告诉他将来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终究是令他觉得沮丧。
  唯有吕夷简继续不厌其烦地劝慰道:“不管如何,大宋不是亡在官家手里。官家如今既然知道了大宋将来会亡,那就自该振奋起来,为子孙后代永固好江山不是吗?”
  后世有部电视剧叫《清平乐》,里面的剧情说晏殊是宋仁宗最为信赖的臣子,在许多重大人生路口,晏殊都坚定地站在他身后,授他课业,为他解惑,是相知的君臣,更是情谊深厚的师徒。
  但在真实的历史上,让宋仁宗如此信赖,超出一般君臣礼遇的人,却是范仲淹欧阳修等人口中的“奸臣”吕夷简。
  只因吕夷简不仅在太后刘娥与仁宗争权这件事上坚定不移地站在仁宗这边,同时还屡次挺身而出,为稳固仁宗的帝位而冒着风险与太后据理力争。
  如刘娥曾经想立荆王为皇太叔,对宋仁宗的帝位形成威胁。吕夷简竭力反对,才迫使刘娥作罢。但之后刘娥又将荆王之子接到了宫中养育,这一举动意味着什么,满朝心知肚明。
  可鉴于刘娥的权势,无人敢直言进谏。
  这时,吕夷简再次据理力争,提出放荆王之子出宫。初时刘娥还不同意,但吕夷简一次又一次上书,坚持不懈,最终逼得刘娥把荆王之子遣出宫去,稳固了仁宗的帝位。
  而且吕夷简还密切关注仁宗的学业,对他谆谆教导,苦心孤诣的栽培。可以说在与仁宗的关系上,他不仅是为了维护仁宗利益的忠贞臣子,同时还是他学业上的恩师,真正情谊深厚的师徒。
  现在赵祯已经在赵骏口中得到了很多信息,他的性格本就偏向于仁厚,也可以说是多愁善感,一时有些悲观的情绪,令他心中难安。
  唯有吕夷简上前鼓励着赵祯,让他坚强起来。
  吕夷简的话很快起了作用,赵祯慢慢振作起了精神,过了好一会儿,他说道:“吕许公之言甚为有理,为了子孙后代江山永固,朕也该振奋,诸公,对于赵骏所言之事,尔等以为如何?”
  众人互相对视。
  如今吕夷简权倾朝野,三相三参里宋绶是他的人,王随盛度则基本上附和吕党。王曾和蔡齐虽然和他不对付,可也避其锋芒。连晏殊也是他的人,吕夷简不说话,其余人自然不好说话。
  “官家。”
  吕夷简拱手说道:“无子的事情明日尚可继续试探,至于赵骏所言的三冗问题确实是陈年积弊,短时间内想解决很难,当务之急,还是党项人叛乱之事。”
  “是。”
  晏殊也马上说道:“赵元昊叛乱立国,这对于大宋的威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可是赵元昊兵马强大,何况赵骏也说我们在与其交战之中大败,反倒为赵元昊建国之战立威,若是冒然出兵的话……”
  赵祯不由得犹豫。
  他称呼李元昊为赵元昊是因为当时李元昊还未恢复李姓,他祖父李继迁被赵匡胤赐姓为赵,叫赵保吉,所以宋朝官方称呼里是叫赵元昊。
  “既然失败肯定有失败的原因,若是能找到失败的原因,或许可以反败为胜。”
  晏殊非常聪明,马上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晏公的意思是?”
  赵祯指了指隔壁,说道:“这种事情,他能说得清楚吗?”
  “能不能说得清楚,一问便知。”
  “嗯……”
  赵祯沉吟了一会儿,说道:“还有朕的子嗣问题。”
  “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问吧。”
  吕夷简说道。
  赵祯就只好带着一点疲惫和对未知的彷徨苦笑着摇摇头:“那就回福宁宫吧。”
  说着他摆摆手,宣布散会,自己摆驾回寝宫。
  几名大臣就各自散去,吕夷简叮嘱他们此事一定要保密,若是外面传出风声,则必严惩不贷,令几名宰相亦是心中肃然。
  这边赵祯回了福宁宫之后,就召了几个得宠的嫔妃,如俞御侍、苗御侍、张美人一起搂搂抱抱。
  老赵忒不是东西。
  几个妃子年龄最小的苗御侍才十三岁,最大的也才二十一岁,他也好意思搞些有的没的。
  但要是往常赵祯早就扑了上去,可今天却抱着怀里的姑娘们总觉得不是滋味,想搞点事儿又搞不起来,没太大兴致,脑子里全是赵骏说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