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故事》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斯帝国的一部分。公元前7世纪,埃及再度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接受居住在尼罗河三角洲萨伊斯城的国王的统治。到公元前525年,波斯国王占领了埃及。到公元前4世纪,波斯被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以后,埃及也随之成为了马其顿的一个省。亚历山大死后,他的一位将军自立为埃及之王,建都亚历山大城,开创了托勒密王朝。埃及似乎又获得了一种表面上的独立。
最后,公元前39年,罗马人的大军来了。最后一代埃及君主,艳后克娄帕特拉竭尽全力拯救自己的国家。她的美貌和魅力比六个埃及军团更具杀伤力。她曾经两次把罗马征服者击败了。
公元前30年,恺撒的侄子兼继承人奥古斯都大帝在亚历山大登陆。他不是像自己已故的叔叔那样拜倒在这位妖艳女王的石榴裙下,而是毫不犹豫地歼灭了埃及军队。他饶过克娄帕特拉一命,因为他想把她作为战争的战利品,在返回罗马城的凯旋仪式上游街示众。克娄帕特拉听到这个消息后,便服毒自杀了。埃及从此变成了罗马的一个省。

第七章 美索不达米亚
美索不达米亚——东方文明的第二个中心
现在,我将带你到最雄伟的金字塔之巅,你可以想象一下自己拥有一双鹰一般犀利的眼睛。在遥远的地方,越过大沙漠的漫漫黄沙,你将看见一块绿色的国土在闪烁微光,那是位于两条大河之间的一个河谷,《旧约全书》中所描述的人间天堂。
这两条河分别叫“幼发拉底河”(巴比伦人称其为普拉图河)和“底格里斯河”(也叫迪克拉特河)。它们发源于亚美尼亚白雪皑皑的群山之中,就是诺亚逃难途中曾驻足休息的地方。然后,它们缓慢地流过南部的平原,抵达波斯湾泥泞的海岸。它们养育着两岸的人民,把干旱的西亚变成了富饶的花园。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3540.jpg" />
两河流域——古代世界的大熔炉
尼罗河流域吸引人们,是因为人们可以轻松地在这里得到丰盛的食物。这块“两河之间的国土”同样因此备受青睐。这是一块充满希望的土地,不管是来自北部高山的居民还是游荡在南部荒漠的部落都竞相来到这里,试图独自占领它,拒绝外人的进入。因此,山区居民与沙漠游牧部落的长期争夺导致了无尽的战争,只有最强壮、最聪明的人才有可能活下来。这也就是为什么美索不达米亚会成为一个最强壮种族的家园。这一文明跟埃及的文明比起来,并不显得逊色。

第八章 苏美尔人
刻在泥板上的苏美尔楔形文字给我们讲述了闪米特民族的亚述和巴比伦王国的故事
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伟大世纪。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想要找到一条通往震旦岛的道路,却意料之外地来到了美洲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组织起来了一支探险队,向东方去探寻莫斯科大公的家,这次行程无功而返。直到过了一代人之后,西方人才首次造访了莫斯科。同时,一位名叫巴贝罗的威尼斯人考察了西亚的古迹,并带回有关一种神秘文字的报告。这种奇特的文字有的刻在伊朗谢拉兹地区许多庙宇的岩石上,更多的是刻在无数焙干的泥版上。
不过,当时的欧洲正忙于其他的事情。直到18世纪末,第一批“楔形文字”泥版(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该文字的字母呈楔状)才由丹麦的测量员尼布尔带回欧洲。极富耐心的德国教师格罗特芬德花了30年时间,破译了前面的四个字母,分别是D,A,R和SH,合起来正是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名字。又过了20年,一个名叫罗林森的英国官员发现了著名的博理斯顿石刻,这才打开了译解这种西亚文字的大门。
与破译楔形文字的难度相比,商博良的工作算是很轻松的。至少那时的古埃及人还是使用了图画。可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居民苏美尔人想出了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的主意,已经抛弃了图画,逐渐发展成一种全新的V形文字系统。相比之下,你很难看出它与以往的图画有什么联系。先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告诉你我的意思。
刚开始,将一颗“星星”用钉子刻在砖块上,它的形状是这样子的:<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3537.jpg" />。不过,这个符号太繁琐了。不久之后,当把“天空”的意思加在“星星”上时,这个图片便被简化成<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41F.jpg" />。这让人看起来更加迷惑不解。同样,公牛的符号从<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4145.jpg" />变成<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4158.jpg" />,鱼从<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5U9.jpg" />变成<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1/1-200601235115602.jpg" />。太阳最初是一个平面的圆<img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