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宜有彩虹
分类: qsxs
意,明天下午不忙的时候,她要拜托江彬看一下店,自己去把钱还了。
对了,去哪里还呢?不要说地址,连那个人的名字她都不知道。
沈冰月突然从江彬手里夺回书,翻到最后的版权页。上面写着出版社的名字:星尘出版社。
还有一行,责任编辑:赵知奇。
她把那张百元钞票夹回书里,想了想,又从围裙口袋里拿出那张意味不明的纸,也夹了进去。
这时恰好有客人进来,沈冰月把书放到一旁,和江彬一起忙了起来。
她第一次觉得,这一天,时间过得有点慢。
第三章 忌迁徙
今夜宜有彩虹 作者:陆烨华
把我唤醒的是咖啡的香味。
我从餐桌上抬起头,环顾四周,判断自己身处何地。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定位,对此我已养成了习惯。
双手动了动,手中的钥匙串发出响声,我渐渐想起这里是静安区的某家快餐店。昨晚的河风吹得我的头有点疼,也许是睡了一觉的关系,现在好多了。
陆续有客人进来买早餐,我从椅子上站起身,肚子里的咕噜声就当是对营业员未曾打扰的道谢。我走出了快餐店。
早上的风不像晚上那么凛冽,反而能拂去一些疲倦,让人神清气爽。
我沿着一条叫昌平路的小马路往前走,由于是逆行,迎面总是碰到焦虑匆忙的上班族。他们穿着不便宜的西装,嘴里嚼着老弄堂里卖的葱油饼。上海属于这群行色匆匆的人,不属于我这种人。
我这种人?
我是哪种人?
昨天我还知道答案,今天早上就不一样了。口袋里的钥匙串发出欢快的碰撞声,我用力握紧,这串钥匙没准儿能让我打开新生活的大门……
不,不像,那个人没有这样的气质。虽然没有看清,但他应该也是个落魄的人。不然怎么可能选择自杀。
想到这串钥匙原来的主人,我的心中便涌上紧张的情绪,连饥饿的肚子都停止叫唤了。
他家里真的有钱吗?如果家里有其他人怎么办?如果他的亲朋好友都过来找他了怎么办?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
――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奇怪的是昨天晚上我都没有考虑,这本来是昨天晚上就应该思考的。但那时我只是出于本能,把钥匙和水费单放进夹克衫,披上衣服就离开了河边。我的戒备心理告诉我,不能就这样冲进他家,但我也不想睡在那条死过人的河边。走到后半夜,终于找到一家不打烊的快餐店,我走进去,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他的“遗物”就这样简单地移交给了我――一个陌生人,一个见死不救的人。不过见死不救不正是他本人的愿望吗?我没偷没抢,人也不是我杀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没有关系。没关系的。
我好像无意识中把这句话说出了口,经过我身旁的女人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在她眼里,趴着睡了一觉的我肯定更像个流浪汉了。
路边有几棵粗壮的樱花树,现在是冬天,它们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吸引不了任何人的视线。但我却停下了脚步。
我很奇怪,樱花并不是樱花树的全部,只是一部分,明明它的树干、树枝和树根都比那些粉色的小花要大得多,也重要得多,但人们却只能看到花朵,好像樱花一凋谢,这棵植物在他们眼中就不存在了。其实恰恰在最寒冷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命力才是最旺盛的,要时刻保持躯干内的活力与温度,抵抗着自然,也顺应着自然。
我盯着光秃秃的樱花树看了好久,仿佛听到它在对过往的行人说:“来看啊,看我啊,我还在这儿呢。”我跟着它喃喃说出同样的话,发现这也许只是我自己的心声,在我想尽办法和残酷环境做斗争的时候,却没有人注意。城市永远属于那群穿着光鲜靓丽、生活丰富多彩的都市人。
“叔叔,你在看什么呀?”
一个小女孩站在我身旁,也好奇地地看着树。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一个中年妇女便拉着她走开了,嘴里念叨着:“不要和他说话,神经病……”
我苦笑一声,离开了樱花树。
从昌平路一直走到延平路,转弯,再往前走一条街就是余姚路。这些小路上的门牌号码都不太显眼,不过“静余恬园”的小区名牌很大。
我低头走进了小区,用余光观察着门口的保安。说是保安,其实不太贴切,这里并不是什么高档的商品楼小区,只是一个还算热闹的老式小区罢了。保安明显注意到了我,不过他没有说什么,甚至都不愿多看我几眼。
我可没闲心去探究为什么身为保安却一点都不负责,对我来说,这反而很幸运。
小区并不大,我花了几分钟就逛了个遍,同时摸清了楼房的排布。三号楼就在门口进来第一个转弯走到头。
我站在三号楼前,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挡住了闲杂人等,门禁系统上的数字已经模糊不清,我怀疑它是否还能正常运作。
我伸手拉了一下,铁门发出“哗啦”一声,但并没有被拉开,看起来还能正常使用。我习惯性地闻了一下手掌,闻到了浓重的铁锈味。
铁门旁边是几排绿色的信箱,信箱旁边贴着一些广告单和水电煤气费的催缴通知。广告单贴得毫无章法,并且已经层层叠叠贴了很多,看来小区物业并没及时清理。
我凑到五二室的信
对了,去哪里还呢?不要说地址,连那个人的名字她都不知道。
沈冰月突然从江彬手里夺回书,翻到最后的版权页。上面写着出版社的名字:星尘出版社。
还有一行,责任编辑:赵知奇。
她把那张百元钞票夹回书里,想了想,又从围裙口袋里拿出那张意味不明的纸,也夹了进去。
这时恰好有客人进来,沈冰月把书放到一旁,和江彬一起忙了起来。
她第一次觉得,这一天,时间过得有点慢。
第三章 忌迁徙
今夜宜有彩虹 作者:陆烨华
把我唤醒的是咖啡的香味。
我从餐桌上抬起头,环顾四周,判断自己身处何地。每天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定位,对此我已养成了习惯。
双手动了动,手中的钥匙串发出响声,我渐渐想起这里是静安区的某家快餐店。昨晚的河风吹得我的头有点疼,也许是睡了一觉的关系,现在好多了。
陆续有客人进来买早餐,我从椅子上站起身,肚子里的咕噜声就当是对营业员未曾打扰的道谢。我走出了快餐店。
早上的风不像晚上那么凛冽,反而能拂去一些疲倦,让人神清气爽。
我沿着一条叫昌平路的小马路往前走,由于是逆行,迎面总是碰到焦虑匆忙的上班族。他们穿着不便宜的西装,嘴里嚼着老弄堂里卖的葱油饼。上海属于这群行色匆匆的人,不属于我这种人。
我这种人?
我是哪种人?
昨天我还知道答案,今天早上就不一样了。口袋里的钥匙串发出欢快的碰撞声,我用力握紧,这串钥匙没准儿能让我打开新生活的大门……
不,不像,那个人没有这样的气质。虽然没有看清,但他应该也是个落魄的人。不然怎么可能选择自杀。
想到这串钥匙原来的主人,我的心中便涌上紧张的情绪,连饥饿的肚子都停止叫唤了。
他家里真的有钱吗?如果家里有其他人怎么办?如果他的亲朋好友都过来找他了怎么办?这会不会是一个圈套?
――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奇怪的是昨天晚上我都没有考虑,这本来是昨天晚上就应该思考的。但那时我只是出于本能,把钥匙和水费单放进夹克衫,披上衣服就离开了河边。我的戒备心理告诉我,不能就这样冲进他家,但我也不想睡在那条死过人的河边。走到后半夜,终于找到一家不打烊的快餐店,我走进去,趴在桌子上就睡着了。
他的“遗物”就这样简单地移交给了我――一个陌生人,一个见死不救的人。不过见死不救不正是他本人的愿望吗?我没偷没抢,人也不是我杀的,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是的,没有关系。没关系的。
我好像无意识中把这句话说出了口,经过我身旁的女人狐疑地看了我一眼,在她眼里,趴着睡了一觉的我肯定更像个流浪汉了。
路边有几棵粗壮的樱花树,现在是冬天,它们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吸引不了任何人的视线。但我却停下了脚步。
我很奇怪,樱花并不是樱花树的全部,只是一部分,明明它的树干、树枝和树根都比那些粉色的小花要大得多,也重要得多,但人们却只能看到花朵,好像樱花一凋谢,这棵植物在他们眼中就不存在了。其实恰恰在最寒冷的环境中,它们的生命力才是最旺盛的,要时刻保持躯干内的活力与温度,抵抗着自然,也顺应着自然。
我盯着光秃秃的樱花树看了好久,仿佛听到它在对过往的行人说:“来看啊,看我啊,我还在这儿呢。”我跟着它喃喃说出同样的话,发现这也许只是我自己的心声,在我想尽办法和残酷环境做斗争的时候,却没有人注意。城市永远属于那群穿着光鲜靓丽、生活丰富多彩的都市人。
“叔叔,你在看什么呀?”
一个小女孩站在我身旁,也好奇地地看着树。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一个中年妇女便拉着她走开了,嘴里念叨着:“不要和他说话,神经病……”
我苦笑一声,离开了樱花树。
从昌平路一直走到延平路,转弯,再往前走一条街就是余姚路。这些小路上的门牌号码都不太显眼,不过“静余恬园”的小区名牌很大。
我低头走进了小区,用余光观察着门口的保安。说是保安,其实不太贴切,这里并不是什么高档的商品楼小区,只是一个还算热闹的老式小区罢了。保安明显注意到了我,不过他没有说什么,甚至都不愿多看我几眼。
我可没闲心去探究为什么身为保安却一点都不负责,对我来说,这反而很幸运。
小区并不大,我花了几分钟就逛了个遍,同时摸清了楼房的排布。三号楼就在门口进来第一个转弯走到头。
我站在三号楼前,一扇锈迹斑斑的铁门挡住了闲杂人等,门禁系统上的数字已经模糊不清,我怀疑它是否还能正常运作。
我伸手拉了一下,铁门发出“哗啦”一声,但并没有被拉开,看起来还能正常使用。我习惯性地闻了一下手掌,闻到了浓重的铁锈味。
铁门旁边是几排绿色的信箱,信箱旁边贴着一些广告单和水电煤气费的催缴通知。广告单贴得毫无章法,并且已经层层叠叠贴了很多,看来小区物业并没及时清理。
我凑到五二室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