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九八四年开始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容易,这就是爷爷奶奶辛苦一辈子的成果,所以爷爷奶奶不到七十就去世了。
  如今除了父亲英年早逝外,其他几个伯伯姑姑都还好好的,而且儿女双全,所以张浩初的亲戚多到他自己数不清,但是这些对于农村里来说,鸟用都没,因为大家都穷,能帮的,唯一也就几斤粮食而已,甚至连旧衣都轮不到张浩初。
  唯一让张浩初欣慰的是这么多年,自己家虽然和亲戚关系一般,偶尔也就一点鸡皮蒜毛的小事,至少还没有兄弟之间反目成仇的存在,每年逢年过节,依然拜年走亲。
  但是这种亲情很快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家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亲戚之间的亲情也如同那财富一样,起起伏伏,发财的亲戚家,逢年过节,高朋满座,永远不会有人缺席,而穷亲戚家,一年比一年冷清。
  上一世,自己经历世间所有人情冷暖,真正的朋友和亲戚,也有过,但是真不多了,在你辉煌的时候,你永远不要去测试你身边人对你的忠诚,也不要去测试亲戚对你的亲情,因为那样你永远得不到真实答案。
  只有在你最落魄,最困难的时候,如果对方还把你当朋友,还会把你辉煌时候借给他的一切,他一切反馈给你,甚至还加倍奉还,那种朋友和亲情才是最珍贵的,可惜,这世间,这种人,百中无一。
  大伯家房子比张浩初家大太多了,自己家就两个小房间加一个小厨房,吃饭还得在厨房里吃。
  而大伯家里里外外十个房间,一个大客厅,可就算这样,一家人也是挤在一个屋檐下,按平均算,也没有比张浩初家好到哪里去,甚至还更加拥挤。
  大伯五个儿子,两个女儿,好在女儿已经嫁人出去了,可五个儿子五个家庭分十间房子,这有多困难,就不一一言语了。
  张浩初借了梯子,忙到中午,才把屋顶几个漏水的地方收拾了一下,也不知道修好了没,只有下次下雨,才知道结果。
  去还梯子的时候,正好遇到大伯家一家二十几口人在吃午饭,几个堂哥叫张浩初留下吃饭,张浩初连忙拒绝,看到那每人碗里囤得满满当当的红薯加咸菜,张浩初就连忙告退。
  客气是一回事,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伯母做的咸菜,那个味道,深深地刻在自己的记忆里。
  可能是大伯家人口多,大伯母为了让大家少吃点菜,所以每次做咸菜,那盐当水一样放,反正腌咸菜那水能重复利用,所以大伯母家的咸菜是一年比一年咸。
  就这样,大伯家一家那么大口子,竟然没人发声反抗一下,而是默默地承受一代又一代人,他们不知道咸
  自然不是,后来大伯家几个后辈靠着自己吃饭,曾经在一次酒席上,张浩初还拿这事打趣,结果几人苦着脸说,那是他们一辈子最痛苦的回忆!
  前世的是是非非,一切都是过往云烟,后来张浩初公司破产,树倒猢狲散,靠着自己混饭吃的亲戚朋友有消失无影无踪的,还有虚伪的,有欺骗的,背信弃义的,当然,还有回报和帮助自己的。


第四章 找机会
  前世的种种,张浩初已经放下了,那些背叛和欺骗自己的,张浩初也放下了,经历那么多,自己也算是游历了一番红尘,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是人之常情。
  那些人本来就是自己用钱吸引到身边的,那么再为钱背叛自己,这不是人之常情吗?所以说,有因就有果,自己一搏千金的时候,就是因,而他们背叛自己的,就是果。
  而那些最后帮助过自己甚至还翻倍回报自己的亲戚朋友,他们前世也和自己结下了因,那这辈子自己有机会,也会回给他一个结果。
  当然,这一切随缘即可,自己这辈子不会再继续走那一条老路,所以自己前世遇到的那些人,这辈子或许再也不会遇到了,每个人有自己新的生活,新的圈子,新的人生。
  张浩初当然不会强行去做什么,一切重新开始,随心所欲,一切都会如自己所想。
  回到家里,母亲已经做好中饭了,一个煮萝卜,加一碗咸菜,一碗高粱饭,颗粒分明。
  当然,还是少不了主食,一盘红薯。
  吃高粱饭,是因为高粱饭比白米饭便宜,而且高粱饭是张浩初家里唯一能保证中午吃的好东西了。
  母亲已经尽力了,她也知道张浩初正在长身体,所以一大碗高粱饭绝大多数都倒到张浩初碗里了,自己把剩下高粱饭伴着红薯咸菜吃得大口大口,牙齿上还带着一丝红薯……!
  张浩初没有拒绝,他夹起一把煮白萝卜就着高粱饭吃了下去,高粱饭粗糙的质感,让张浩初有些难以下咽,前世自己已经很少吃白米饭了,每餐一小碗感觉特饱,可此刻这一大碗高粱饭吃下肚,还感觉肚子空得发慌。
  就着一个红薯再加两大碗稀饭,这才把肚子灌饱,得赚钱,这种日子偶尔回味一下还行,但是如果天天这样生活,张浩初真心受不了。
  说到赚钱,张浩初脑海里好像有千万个主意,可是适合这个年代,适合自己的赚钱方法,好像真不多,主要还是身无分文。
  吃完饭,他思考许久,也没找到白手起家的方法,他决定明天去县城去碰碰运气,说不定走着走着就有了思绪。
  下午,他很轻松地逛了一圈这个村,带着怀念地逛完整个村,看着记忆中已经消失多年的人和事,感慨万千!
  这个村三十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