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球到月球》
分类: txts3
                    之年改良枪炮了?难道就再也没新的机会试验我们的大炮了?难道这空中就再也不能闪烁我们炮火的光芒了吗?难道就不会出现国际争端,让我们对大西洋那边的什么列强宣战了吗?难道就不会有法国人击沉我们的船,或者英国人违反国际法绞死我们几个同胞了吗?”
“没这福分,”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回答,“不可能出这种事,就算是出了,我们也不会受益。美国人爱激动的传统就要丢光了,我们算完蛋了。用不了多久,我们这个民族全会变成娘们儿!”
“到时候就会变得低三下四。”倍尔斯贝说。
“现在已经低三下四了!”汤姆·亨特愤愤地加了一句。
“太对了,”梅斯顿又恼了,“想打仗就会有一千个理由,可我们就是不打。我们把胳膊腿都缩起来,只能让那些长着胳膊腿可又不会用的国家沾光。哎,等等,用不着跑个大老远儿去找打仗的理由,北美原来不是属于英国人吗?”
“没错,”汤姆·亨特答道,气得使劲戳自己的拐杖。
“那好,”梅斯顿说,“那为什么它英国就不能反过来属于美国呢?”
“这才叫公平嘛。”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应声说道。
“去,给美国总统说说吧,”梅斯顿嚷嚷着,“看他会怎样接待你们吧!”
“哈!”倍尔斯贝呲着从战场上保住的四颗牙的牙缝嚎着,“他才不接待呢!”
“妈的!”梅斯顿喊着,“下次大选,他甭指望我的选票!”
“也别指望我们的。”这几个好战的残废军人异口同声地喊。
“此时此刻,”梅斯顿又说,“请允许我表个态,假如真的没机会到战场上实地试试我那门新迫击炮的话,我就只好和咱们的大炮俱乐部说声再见了。我到阿肯色去,死在那儿的草原上。”
“要那样儿,我们都陪着你。”大伙儿喊着。
事情已经糟到了这种地步,俱乐部正面临着解散的威胁。不过,随后发生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这才避免了一场惨祸。
就在这场谈话的次日,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收到了一份盖着大印的通知,内容是这样的:
大炮俱乐部主席荣幸地通知各位同事,他将在本月5日的会议上与诸位进行一次极具兴趣的交流。恳请大家应约赴会。
谨上。
大炮俱乐部主席
因倍·巴比康
巴尔的摩,10月3日
  
————————————————————
<p">(1)?西点军校:美国一家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位于纽约州西南部的西点地区。
<p">(2)?三人均为美国十九世纪发明家,尤以设计大炮见长,其中罗德曼还擅长火药的研究。
<p">(3)?此处提到的地名在历史上都曾是欧洲的战场。
<p">(4)?席尔曼(Sherman)和麦克克利兰(McClellan)均为美国内战期间北方将领。
<p">(5)?美国当时的一家废奴主义报纸。
第二章 巴比康主席的讲话
10月5日下午八点,联邦广场21号大炮俱乐部里所有的厅都挤满了人。凡是在巴尔的摩当地居住的大炮俱乐部成员都如约而至。至于那些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通讯会员,也成百上千地乘着特快列车赶到,从城市的大街小巷纷至沓来。虽说会议厅很大,但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大家有的涌进旁边的房间,有的拥挤在狭窄的过道里,还有的没办法,只好站在院子了。还有很多人只能和众多往门口里挤的平民搅和在一起,每个人都心急火燎地想靠前点儿,听听巴比康主席的重要讲话。大家又推又撞地拉扯着,表现出了在“自治政府”观念熏陶下的大众特有的一种行动自由。
那天晚上,要是有哪个外来户偶然住在巴尔的摩,他就是说出来,也别想进到大厅里。那地方都是给本地会员或者通讯会员留的,别的人是断然别想捞到一个位置的。就连城里的社会贤达和市政官员,还有所谓的“精英”们,也只能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起挤在外面,盼着能听到里面说点什么。
不过,大会议厅之壮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会场的面积大极了,这完全是为了服务于其使用目的。大柱子气势磅礴,是用炮做的,底座是一门巨型迫击炮,柱子的顶端撑着拱形圆顶的金属框架,是一整块带有花边纹饰的铸铁做的。墙上陈列着老式的大口径火炮、火绳枪、卡宾枪,古代的、现代的各种火器应有尽有,像图画一样交织在一起。煤气灯在一簇簇铮亮的左轮手枪丛中闪着耀眼的光,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手枪和步枪,更给这些陈列品增添了一股子辉煌的气氛。大炮模型、青铜炮、瞄准器、被子弹打成筛子的靶子、被大炮俱乐部的炮弹炸坏的钢板、各式各样的推弹器和炮刷、一排排的炮弹,摆成花环状的榴弹等,总之,炮手使用的所有器械应有尽有,排列得非常醒目,让人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装饰品绝非什么杀人的武器。
在光荣台上,有一只漂亮的玻璃罩,里面摆放着一个被炸得变了形的炮架残骸,这便是J. T. 梅斯顿那门迫击炮的珍贵遗物。
俱乐部主席和四个秘书坐在大厅尽头的讲台上。他的座椅摆在一个雕花的炮架上,椅身的形状像是一门雄壮有力的32英寸迫击炮,有个90度的夹角,下边装着轴承,可以像安乐椅一样摇动,这样就能让主席在大热的天气里舒服一些。桌面是一张由6架臼炮支着的大铁板,上面放着一个精美别致的墨水瓶,雕着漂亮的花纹
                
                
                
                    “没这福分,”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回答,“不可能出这种事,就算是出了,我们也不会受益。美国人爱激动的传统就要丢光了,我们算完蛋了。用不了多久,我们这个民族全会变成娘们儿!”
“到时候就会变得低三下四。”倍尔斯贝说。
“现在已经低三下四了!”汤姆·亨特愤愤地加了一句。
“太对了,”梅斯顿又恼了,“想打仗就会有一千个理由,可我们就是不打。我们把胳膊腿都缩起来,只能让那些长着胳膊腿可又不会用的国家沾光。哎,等等,用不着跑个大老远儿去找打仗的理由,北美原来不是属于英国人吗?”
“没错,”汤姆·亨特答道,气得使劲戳自己的拐杖。
“那好,”梅斯顿说,“那为什么它英国就不能反过来属于美国呢?”
“这才叫公平嘛。”布鲁姆斯伯里上校应声说道。
“去,给美国总统说说吧,”梅斯顿嚷嚷着,“看他会怎样接待你们吧!”
“哈!”倍尔斯贝呲着从战场上保住的四颗牙的牙缝嚎着,“他才不接待呢!”
“妈的!”梅斯顿喊着,“下次大选,他甭指望我的选票!”
“也别指望我们的。”这几个好战的残废军人异口同声地喊。
“此时此刻,”梅斯顿又说,“请允许我表个态,假如真的没机会到战场上实地试试我那门新迫击炮的话,我就只好和咱们的大炮俱乐部说声再见了。我到阿肯色去,死在那儿的草原上。”
“要那样儿,我们都陪着你。”大伙儿喊着。
事情已经糟到了这种地步,俱乐部正面临着解散的威胁。不过,随后发生了一件谁也想不到的事,这才避免了一场惨祸。
就在这场谈话的次日,俱乐部的每一位成员都收到了一份盖着大印的通知,内容是这样的:
大炮俱乐部主席荣幸地通知各位同事,他将在本月5日的会议上与诸位进行一次极具兴趣的交流。恳请大家应约赴会。
谨上。
大炮俱乐部主席
因倍·巴比康
巴尔的摩,10月3日
————————————————————
<p">(1)?西点军校:美国一家著名的陆军军官学校。位于纽约州西南部的西点地区。
<p">(2)?三人均为美国十九世纪发明家,尤以设计大炮见长,其中罗德曼还擅长火药的研究。
<p">(3)?此处提到的地名在历史上都曾是欧洲的战场。
<p">(4)?席尔曼(Sherman)和麦克克利兰(McClellan)均为美国内战期间北方将领。
<p">(5)?美国当时的一家废奴主义报纸。
第二章 巴比康主席的讲话
10月5日下午八点,联邦广场21号大炮俱乐部里所有的厅都挤满了人。凡是在巴尔的摩当地居住的大炮俱乐部成员都如约而至。至于那些应邀参加此次会议的通讯会员,也成百上千地乘着特快列车赶到,从城市的大街小巷纷至沓来。虽说会议厅很大,但无论如何也容纳不下这么多的专家学者。大家有的涌进旁边的房间,有的拥挤在狭窄的过道里,还有的没办法,只好站在院子了。还有很多人只能和众多往门口里挤的平民搅和在一起,每个人都心急火燎地想靠前点儿,听听巴比康主席的重要讲话。大家又推又撞地拉扯着,表现出了在“自治政府”观念熏陶下的大众特有的一种行动自由。
那天晚上,要是有哪个外来户偶然住在巴尔的摩,他就是说出来,也别想进到大厅里。那地方都是给本地会员或者通讯会员留的,别的人是断然别想捞到一个位置的。就连城里的社会贤达和市政官员,还有所谓的“精英”们,也只能和普通的平民百姓一起挤在外面,盼着能听到里面说点什么。
不过,大会议厅之壮观确实令人叹为观止。会场的面积大极了,这完全是为了服务于其使用目的。大柱子气势磅礴,是用炮做的,底座是一门巨型迫击炮,柱子的顶端撑着拱形圆顶的金属框架,是一整块带有花边纹饰的铸铁做的。墙上陈列着老式的大口径火炮、火绳枪、卡宾枪,古代的、现代的各种火器应有尽有,像图画一样交织在一起。煤气灯在一簇簇铮亮的左轮手枪丛中闪着耀眼的光,周围还有很多别的手枪和步枪,更给这些陈列品增添了一股子辉煌的气氛。大炮模型、青铜炮、瞄准器、被子弹打成筛子的靶子、被大炮俱乐部的炮弹炸坏的钢板、各式各样的推弹器和炮刷、一排排的炮弹,摆成花环状的榴弹等,总之,炮手使用的所有器械应有尽有,排列得非常醒目,让人觉得这些东西都是装饰品绝非什么杀人的武器。
在光荣台上,有一只漂亮的玻璃罩,里面摆放着一个被炸得变了形的炮架残骸,这便是J. T. 梅斯顿那门迫击炮的珍贵遗物。
俱乐部主席和四个秘书坐在大厅尽头的讲台上。他的座椅摆在一个雕花的炮架上,椅身的形状像是一门雄壮有力的32英寸迫击炮,有个90度的夹角,下边装着轴承,可以像安乐椅一样摇动,这样就能让主席在大热的天气里舒服一些。桌面是一张由6架臼炮支着的大铁板,上面放着一个精美别致的墨水瓶,雕着漂亮的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