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寂寂无名到闪耀乒坛

分类: qsxs

加入书架
能吃上全国最好的伙食,未来的工作和前途更是不用自己发愁。
  进省队,进国家队――比考清华北大还难!
  在他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俞近识已经把人从教室带走去办手续了。
  校长知道这消息,脸上都要笑出花来,他可不管这么多,说实话,当初给常晴背处分,他就不是很乐意,常晴这孩子成绩好,将来进区城重点不是问题,但谁知道宋翠菊那么能闹腾,为了安抚她才这么做。
  对于之前他撤销处分的事情,宋翠菊还很有意见,这下好了,常晴身上的成绩摆在那里,那已经不是一家人的事情,而是整个落镇的脸面。
  这么多年来,落镇从没培养出一个省队的人才来,她宋翠菊要是不服气,再来闹,那就是没有集体荣誉感,没有合格的思想觉悟!
  常晴能进省队,不仅是校长成绩好看,镇上也能沾上一份光。有本事,让宋翠菊去镇上,去县政府,去省城闹啊!
  十里八乡谁不知道宋翠菊那儿面子比天大?这么要面子一个人,如今却是想不消停都难!
  校长是能理解宋翠菊的心理的,常晴是她丈夫前妻的女儿,他们家见人就喜欢说自己家儿子有多好,将来必然会光宗耀祖,结果人家常晴先一步“光宗耀祖”了,她能不酸吗?
  **
  俞近识不是个喜怒于色的人,但不代表他观察力差。
  从冬天到春天,常晴都穿着同一件薄薄的外套,课桌里还塞着那把烂拍子。
  虽然是初春,但天气还是冷的,倒春寒反而让温度低下来。
  等手续的时间,他在操场旁边的台阶上随便坐下来,和常晴闲聊。
  俞近识问,“如果今天我没来,你怎么办?”
  考试,毕业,选一个普通的学校上学,或许在落镇,或许好点能去区城,来年了,也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去考体校。
  ――这是他可以预想到的,换作别人,除了打算外,还会带一点怨气。
  但是常晴想了想,却说,“买一张去区城的车票,去体校,挑战那儿的所有乒乓球手。”
  她不会质疑名单和结果,如果她没有被选上,那就是考察的球没有打好,没让教练看到她的所有实力,而她会证明自己的能力。
  ――挑战体校的每一个球手,这想法让俞近识难得笑了一声,
  “他们为什么要和你打?被拒绝怎么办,再灰溜溜回来?”
  常晴说,“任何一个以职业乒乓为自己人生目标的人,都不会拒绝一个12岁小姑娘的比赛要求,我想,这个问题更应该是――他们为什么不和我打?”
  “如果输球呢?”
  “但凡有这种可能,我就不会去买车票。”
  车票也是很贵的,经不起浪费,她不会做没把握的事。
  别人说这种话,听起来是有些自大,但从她口中说出来,那语气却让俞近识觉得,她不是在盲目自信,而是在陈述一种事实。
  “你怎么知道他们什么水平,你又没和他们打过。”
  “我和陈教练打过。”
  俞近识第二次笑了,他和陈国鸣不一样,陈国鸣高兴时,笑声浑厚低沉,而俞近识只会轻轻笑一声,便收起来。
  他站起身,在进去拿资料之前,把身上的外套取下来,扔在她身上,“披上,不用还了,春天也容易感冒。”
  俞近识说,“而从今天起,你没有时间去生病。”
  **
  常晴离开落镇的时候,天气已经开始变暖,自从她进了省队的消息传开,不仅镇口拉了红幅,放了鞭炮,还有镇领导来他们家慰问,常晴为落镇争了面子,将来更是前途不可限量,只要能拿一两个冠军,以后这小地方都能沾着她光出名!
  鉴于常家的家庭情况,镇上发了十块钱的补贴和奖金,感谢常晓雷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
  他补一双鞋子赚五分钱,十块钱,常晓雷得补两百双鞋子。就算是刘贾,也得上三四个月班才能赚到。
  和常晴一起坐专车走的,还有刘耀和周强,后者是去区城,而常晴是去区城转车,再去省城。
  落镇的孩子们来送,是好奇想看看城里来的人,城里来的车是什么模样,有没有比他们多一只眼睛。
  赵民还有些舍不得常晴,“你成绩不错,就算是去了省城,平日里也要多学习,多看书,知道吗?知识就是力量,无论你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别忘了学习。”
  他还想着,常晴好好读书,以后说不定能考上大学,没想到她会选择另一条道路,但这条路也是前途光明,他为这个孩子感到骄傲。
  赵民送了她一盒铅笔,常晓雷则从怀里拿出一个完整崭新的木球拍,“家里虽然没多少钱,但是该有的,你也不能少,等以后舅舅赚到钱了,再给你买更好的。”
  常晴知道,镇上给的补助常晓雷一分没花,都存在铁盒里。这一个球拍一块二毛,是他这一两年,拄着,拖着唯一的一条腿,提着工具盒到各处乡里找生意挣来的。
  本来钱还不太够,但他咬咬牙还是买了,托人从区城带来的,是怕常晴去外面没好拍子用,影响打球,或者,会被别人笑话。
  常晓雷不知道,如果去区城,用的拍子还真不一定有他买的这个好,但她要去的是省队,不会少好拍子用。
  常晴收下了拍子,用力抱了一下有些佝偻的舅舅,什么也没说。
  镇长让人点了鞭炮,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