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下的,只有噪音》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上课日,他们不允许学生随意外出,尤其限制学生的家属,他们想要来学校探望自己的孩子得像探视囚犯一样选择特定的时间。
  因此家长开玩笑说毒贩都比他们更容易接近自己的孩子。
  如果是假期,学生虽然出行自由,但不能夜不归宿,大部分的学校实施宵禁。
  在纪律主任那,路易按照以往的经验,表示他卷进了自由主义和保守派的冲突中。
  这让他蒙混过关,毕竟他是所有人眼里的乖乖仔。
  确切的说,他的肤色,就是乖乖仔的代名词。
  回到宿舍里,吴三省一脸谄媚,“兄弟,汉堡吃不?饮料喝不?腰酸背痛不?有我能办到的,您只管开口。”
  “滚到你的床上看杂志好吗?”路易恶心地说,“你让我不寒而栗。”
  “只要你答应下次带我去B-B-B……你让我做什么都可以。”此刻的吴三省可以套上一切佞臣的模板,太下贱了。
  路易问:“你不是纪律主任眼里的模范学生吗?怎么,也要跟我学坏吗?”
  “放心,纪律主任不会拿我怎么样的,她每次都拿异样的眼神看我,摆明对我有意思……”吴三省滚到他的床上,“就这么说定了嗷,路先生!”
  路易被迫答应,便开始回想路易选择成为球探的由来,以及他如何写球探报告,如何观察球员。
  DSU是体育强校,虽然校篮球队的鼎盛时期得追溯到60年代,那支由哈夫利切克和杰里·卢卡斯领衔的常胜之师,但多年来一直不乏好球员加入。
  因此,要现场观察顶级的NCAA球员并不是难事。
  问题是,这个约翰·朗所在的密歇根大学今年并没有和DSU交手。
  如同蚕蛹般不断被推开的讯息涌入路易的脑海。
  路易是通过录像带看的比赛,然后做笔记录下了球员的特点。
  宿舍里就有密歇根大学今年在全国锦标赛的比赛录像。
  路易找到了比赛录像,他根本没见过这种盒式录像带。
  “又看比赛啊?”吴三省妩媚地侧躺着,嘴里的话却刻薄得很,“这帮人未来就是打上职业,不是被人在场上打死,就是嗑药把自己搞死,要是脑子不好使,没准扛枪去乌干达帮食人魔打仗⑴呢!”
  吴三省是体育绝缘体,他拒绝一切和性无关的体育活动,可惜的是他至今还是个处男,也就是说他长这么大可能都没有正经运动过。
  这样个人连NBA是什么都不知道,他只知道职业篮球很糟糕。
  而这就是路易不敢告诉母亲他想做什么的原因,至少在1978年,NBA在所有了解它,或者不了解它的人眼里,都是个没有前途的商业机构。
  ⑴约翰·布里斯克(John Brisker SF/SG),在ABA进过二阵,去了NBA感觉生活不如意,又赚了点钱,决定去非洲看看,1978年失踪后再无消息。经过记者的夸张宣传越传越玄乎,成为当时NBA少有的出圈事件。然而当时没有流量一说,这种事只能增加别人对NBA的恶感。


第三章 同仁
  约翰·朗在密歇根出生,高中与大学都在底特律打球。
  路易不认识他,这不奇怪,前世的他虽然从事职业篮球的工作,但他是个80后。
  他对NBA的了解,还是从乔丹那个时期开始的。
  即使是90年代,他也只认识那些个大牌球员,一直到21世纪10年代,出于帮助球队引进美国外援的需要,他对NBA球员的了解才全面了起来。
  90年代他尚且了解不多,何况是70年代?
  他只能用他在前世还算得上专业的眼光来审视约翰·朗。
  在他看来,朗从身材来说,具备不错的职业前景,1米96,投篮能力出众,就像路易之前做好的球探报告——能在罚球线位置出手。这在70-80年代的职业篮球,有很大的价值。
  他可以为那些喜欢在低位作业的内线拉开一定的空间。
  对了,现在是没有三分线的。
  也就是说,这些能在禁区外投篮的人,理论上能起到和未来那些在外线拉扯空间的投手一样的作用。
  然后,路易发现自己错了。
  让这样的人当空间射手有些浪费,以大学的强度来说,他能运球突破和背打,但他最具特点的技巧是在左右四十五度切出接球投篮。
  如果要给他找个模板,路易无法从他最熟悉的CBA着手。不是CBA没有无球跑动接球投篮高手,而是CBA很少有角色球员为了中距离的空位这么跑,因为他们在三分时代打球。
  如果要从NBA下手的话,他没看过汉密尔顿打球,因此他认为某种程度上,朗的左右两翼切出接球投篮很像科比、乔丹这些锋卫摇摆人。
  他是场上最出众的球员,尽管没有成为巨星的底子,但这样的人肯定能够打进NBA。
  他会是个不错的角色球员。
  路易心里想着。
  要制作一份专业的球探报告,光有球员的技术分析是不够的,他得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
  他不能大老远跑到密歇根打听,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到学校里的密歇根人,或者在密歇根有关系的人。
  结果还真让他找到了。
  非常好,对方和他一样都是大一新生,而且是个留着时下流行的蘑菇长直发型的漂亮女孩。
  当时他正在俄亥俄体育场健身,刚好,她也在。
  这年头,有健身意识的美国人不多见。他们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