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斯年说中国史》
分类: txts3
个故事的面目,果与其他记同一故事者合否。照这十几韵中的含义,大约殷王季是这个故事中一个重要的人物,大约服牛之功是当归之于季的,所以谈到他的儿子们,一则曰“该秉季德”,再则曰“恒秉季德”。此点正与国语祭统合,二者皆以为冥(据王考,即季)有大功。然则王氏以为“《山海经》《天问》《吕览》《世本》皆以王亥为始作服牛之人”,在《天问》或不如此。《天问》既曰该恒秉季德,是此一重要制作,在王亥不过承袭父业,或者《天问》作者心中是以王季担此制作之任者。王季有几个儿子,其中亥、恒皆能秉父德,不幸亥之诸弟(恒当除外)实行“共妻主义”,偏这群人自己没遭祸事,祸事到老兄头上,所谓“危害厥兄”也。此与郭璞《大荒东经》注引《竹书》所云“殷王子亥,宾于有易而淫焉,有易之君绵臣杀而放之”,当系一件故事之不同说法,《竹书》归罪于亥,《天问》归罪于其弟耳。所谓“昏微遵迹,有狄不宁”者,盖上甲微在国败君亡之后,能振作旧业,压迫有狄,有狄为之不宁,此与《鲁语》祭统所谓“上甲微能帅契”者相合。不过,据《天问》之发问者,微不是王亥之子,而是亥之弟之子,故有天道难知之感,以并淫作诈害及子兄之人,其后嗣乃能长盛,为不平也。如上所析解此一故事,诸书用之者大同小异,盖此故事至晚周已有不同之面目。然其中有一点绝无异者,即汤之先世在此期中历与有易斗争,卒能胜有易,故后世乃大。夫易水所在,古今未改,有易所在,即可推知。以数世与有易斗争之国,必为有易之邻国可知,必在今河北省中部或南部亦可知矣。
戊 《山海经》中所说之地望,初看似错乱,如匈奴见于南方,流沙见于东方之类。但全部排比一下,颇有一个线索可寻,而《大荒经》中之东西南北,尤不紊乱。今将《大荒东经》中所载一切帝王之迹抄之如下。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项于此。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要龙生司幽。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北经》作禺號。)黄帝生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郝懿行云,勾姓下而食上当有阙脱),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
据此我们可说帝俊竟是《大荒东经》中惟一之帝。此外少昊一见,谓其孺颛顼于此;黄帝二见,一谓其为处于东海之禺?之祖,一谓其得夔;舜一见,谓其为摇民之祖;皆不多见。至于中容王亥,一为俊之子,一则殷先王,正在一系中。又帝俊之见于他卷者,仅《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帝俊生季厘”,“羲和者,帝俊之妻”;《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有九嫔葬焉……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丘西有沉渊,颛顼所浴”,及《海内经》末段之综记帝族统系。除《海内经》末段另文详论外,所有《大荒经》南西北三方中之帝俊,多是娥皇一故事之分化。至《大荒北经》所记帝俊竹林,虽列入《北经》,按其所述之地望,实在东北。由此统计以看帝俊之迹,及其宗族,独占东北方最重要之位置。帝俊既见于殷虚文字,称曰高祖,而帝俊之地望如此,则殷代龙兴之所在可知。
综上列五事以看,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相互参会,均指示我们商起于东北,此一说谓之为已经证成可也。
<h4>(二)亳</h4>
然而竟有人把商代也算到西方去,其故大概由于亳之地望未看清楚,太史公又曾胡里胡涂说了一句。他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这话里边,只汤起于亳一说为无着落,而徐广偏“希意承旨”,以说“京兆杜县有亳亭”,于是三亳阪尹之外,复有此西亳,而商起东北之事实,竟有太史公之权威作他的反证![4]查亳之所在,皇甫谧已
戊 《山海经》中所说之地望,初看似错乱,如匈奴见于南方,流沙见于东方之类。但全部排比一下,颇有一个线索可寻,而《大荒经》中之东西南北,尤不紊乱。今将《大荒东经》中所载一切帝王之迹抄之如下。
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项于此。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合虚,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帝俊生中容。
有司幽之国:帝俊生晏龙,要龙生司幽。
有白民之国:帝俊生帝鸿,帝鸿生白民。
有黑齿之国:帝俊生黑齿,姜姓。
东海之渚中有神,人面鸟身,珥两黄蛇,践两黄蛇,名曰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北经》作禺號。)黄帝生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生禺京。禺京处北海,禺<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5/1-200605135556328.jpg" />处东海,是惟海神。
有困民国,勾姓,而食(郝懿行云,勾姓下而食上当有阙脱),有人曰王亥。两手操鸟,方食其头。王亥托于有易,河伯仆牛。有易杀王亥,取仆牛。河念有易,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有五采之鸟相乡弃沙,惟帝俊下友。
东荒之中有山,名曰壑明俊疾,日月所出,有中容之国。
东海中有流波山……其上有兽……其名曰夔,黄帝得之,以其皮为鼓。
据此我们可说帝俊竟是《大荒东经》中惟一之帝。此外少昊一见,谓其孺颛顼于此;黄帝二见,一谓其为处于东海之禺?之祖,一谓其得夔;舜一见,谓其为摇民之祖;皆不多见。至于中容王亥,一为俊之子,一则殷先王,正在一系中。又帝俊之见于他卷者,仅《大荒南经》,“帝俊妻娥皇,生此三身之国”,“帝俊生季厘”,“羲和者,帝俊之妻”;《大荒西经》,“帝俊妻常羲”;《大荒北经》,“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有九嫔葬焉……丘方员三百里,丘南帝俊竹林在焉,大可为舟……丘西有沉渊,颛顼所浴”,及《海内经》末段之综记帝族统系。除《海内经》末段另文详论外,所有《大荒经》南西北三方中之帝俊,多是娥皇一故事之分化。至《大荒北经》所记帝俊竹林,虽列入《北经》,按其所述之地望,实在东北。由此统计以看帝俊之迹,及其宗族,独占东北方最重要之位置。帝俊既见于殷虚文字,称曰高祖,而帝俊之地望如此,则殷代龙兴之所在可知。
综上列五事以看,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相互参会,均指示我们商起于东北,此一说谓之为已经证成可也。
<h4>(二)亳</h4>
然而竟有人把商代也算到西方去,其故大概由于亳之地望未看清楚,太史公又曾胡里胡涂说了一句。他说:“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熟’。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这话里边,只汤起于亳一说为无着落,而徐广偏“希意承旨”,以说“京兆杜县有亳亭”,于是三亳阪尹之外,复有此西亳,而商起东北之事实,竟有太史公之权威作他的反证![4]查亳之所在,皇甫谧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