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皇帝》

分类: txts3

加入书架
烧洋教堂的指使人和领头人就可以了。”
  “好吧,现在我也不清楚,必须慢慢打听。”
  “尽量越快越好,我提供给你一个线索:其中有一人中了枪伤,至于伤在哪里尚不清楚。”
  刘鹗见一切顺利,也不愿久留,便告辞了李金斗,临行前再三叮嘱他说:
  “这事一定要做得谨慎,不可声张,也不能打草惊蛇,你一旦得到消息不可到府衙找我,只可到家中找我,以免引起你们义和拳的拳民怀疑。”
  说完,刘鹗才匆匆赶回。
  刘鹗回到府衙,见过府台王正起,将所得消息向王正起详细汇报一遍,王正起正愁此案已过两日仍没有丝毫进展,闻听刘鹗的汇报自己喜出望外,拍着刘鹗的肩膀说:
  “刘师爷,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巡查司、案查司都是些白吃饭的蠢东西,一旦这案破获,我一定奏明朝廷推荐你升迁。”
  “谢府台大人栽培!”刘鄂深鞠一躬。
  “铁云,客气什么,你我情同手足,荣辱与共,不是吗?”
  “是,是!多谢王大人信任,在下一定不辞万苦把这事办好!”
  两人正在叙说,下面有人送来公函,王正起拆开一看,是山东巡抚丁宝桢派人送来的,只见上面写道:
  济南府王正起台鉴:
  西洋教士平素作恶多端触怒百姓,群起怨之,这是罪有应得,此案不必重责,明紧暗松,久之,以无头案奏之即可。
  山东巡抚丁宝桢
  同治十三年X月X日
  王正起看罢急忙把这信又递给刘鹗说道:
  “唉,到嘴的肉又要丢!”
  刘鹗拿起信函仔细审阅一遍,沉思片刻说道:
  “王大人,丁巡抚是你的顶头上司,这人一向刚正有威,做事耿直,他如此处理这事也不能不考虑他的态度。”
  “我本想就这事取悦上司再升它一官半职,想不到丁宝桢这一插手,一切希望都将成为泡影,这真是——”
  “王大人也不必泄气,应该仔细考虑考虑,另想办法。”
  “你知道丁宝桢可不是好惹的,安得海权倾一时,受宠于西太后,他都敢杀掉这人,这事不可莽撞。”
  原来这安德海是大内总管,人称小安子,深得慈禧太后宠信,权盛一时,也许他是活得不耐烦了,竟想出京游赏一番。便以为皇上督办龙衣为名,乘龙舟南下观光,一路上风风光光,喜气洋洋,好不自在。但按照清朝祖制,内监不准出京,内监出京人人有权诛之。这小安子偏不信邪,仗着太后的势力离京外出,不仅不乔装隐蔽,反而到处招摇过市,一路上无人敢问。来到这山东地界,偏偏碰上天不怕地不怕的丁宝桢,他来个先斩后奏,一声号炮,将安德海的头给砍了下来。虽然西太后十分气恼,但人已死了,这又确实是按祖训办事,她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诉,到底没能怎么丁宝桢。相反,丁宝桢却因此而名声大振。
  这洋教案发生后,王正起按规定先汇报给巡抚大人,征求一下意见,却想不到是如此答复,王正起当然十分失望。
  刘鹗一见王正起垂头丧气的样子,凑上前小声说道:
  “有句话,小的不知当讲不当讲?”
  王正起打眼看了他一下说:“你我如此关系,还能信不过我,什么话尽管说,说错也无防。”
  “既然王大人这样说,我就直说吧,无毒不丈夫,王大人要想升迁就得……”
  刘鹗向周围看了看,便给知府王正起出了一个计谋。
  不几天,李金斗来到刘鹗的家中,把他这几天探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刘鹗。刘鹗从李金斗那里不但得知这火烧洋教案的领头人赵大领是义和拳的一个分坛主,还知道总坛主是鸡头山济宁寺的海静大师,总坛也设在那里。
  有了这两条消息,刘鹗喜不自胜,拍拍李金斗的肩头说:
  “表弟,一旦抓获这些人,你可就发大财了。”
  “小弟不求发财,只想平安过日子。”
  “日子要安安稳稳地过,财也要发,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你就好好等着吧,给,这十两银子是表哥先奖赏你的,有什么信息赶快通知我。”
  刘鹗说着,递上一锭银子给李金斗,李金斗掂了掂银子说道:
  “表哥,你一定不能让府台大人泄出我的名字。”
  “那当然,这你就放心吧!”
  刘鹗送走李金斗,立即又赶到府衙,把所探到的信息转告给王正起。王正起握着刘鹗的手说:
  “铁云,就按你所说计划行事吧!”
  当天夜里,王正起调动两队官兵和几名捕快悄悄出发,兵分两路,直抵梨园村和鸡头山济宁寺。
  由于计划周密,行动迅速而又隐蔽,再加上对方毫无准备,赵大领和海静大师等人全部被抓获。
  赵大领和海静大师被反绑着带了上来,王正起威严地扫了他们一眼说道:
  “见本府大人为何还不快下跪?”
  “哼!狗官,吃里扒外,只会做洋鬼子的走狗!”赵大领轻蔑地看着王正起骂道。
  海静大师也骂道:“大清的天下都丧在你们这些洋人走狗的手里,对老百姓作福作威,对洋鬼子却点头哈腰,奴颜卑膝,还想让我们下跪,呸!”
  王正起被骂得脸一阵青一阵白,但这种变化在他那老脸上只是一扫,哈哈大笑地说道:
  “骂得好,骂得好!”
  两人一愣,见王正起是这姿态,大出他们意料之外。
  王正起见这两人一怔,又缓缓口气说:
  “海静大师,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