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骨相思知不知:醉倒在中国古代的情诗里》
分类: txts3
落有时;保守有时,舍弃有时;撕裂有时,缝补有时;静默有时,言语有时;喜爱有时,恨恶有时;争战有时,和好有时。
所以,现实中的人们何必张皇,何必逡巡不安,也不要再去试探、惧怕,时间有的是,前方路还长,不管有多少次你想象着他的到来,他依然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前来,撷取你的全部的心和全部的爱恋。世间的相遇都是神明的摄理,星命的佳会,纵使你万水千山地游荡,那人也定会从你相反的方向,不期然而然地来到你的面前。你要做的只是,绽放出绝美的微笑,紧紧拉住他的手。
寸寸柔肠总关情——无名氏《古相思曲》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中至少该有那么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就像杜拉斯说过的那句无比温柔的话: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年少时候总轻狂,总以为没有人能懂得自己,常会念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再不就是“欲取鸣琴弹,愁无知音赏”,然而心里却也常会想遇见那么样一个人,只那远远一瞥,便让彼此的心里有了暖。
后来读到席慕容的《古相思曲》,题记是一句古诗“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当时就为这句着迷,奈何找来找去也难找到全诗,只得从席慕容用现代语言所作的诗中,细细揣摩那首《古相思曲》的曲折婉转。
在那样的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樱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着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席慕容写得这样好,诗中那个弹箜篌的女子仿佛就是她自己,也仿佛是诗外的我们每一个人。那些年少的情怀总是极微极妙极难解的,多少人在年少时都有过谦卑的暗恋,都为那暗恋的人做过很多自己日后也深觉不齿的事。
说到暗恋处,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李端那首很有趣的小诗《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中的周郎就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这首诗就是源于《三国志·周瑜传》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周瑜的典故:“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擅音律,他在听别人弹奏乐曲的时候,常能听出其中弹错的地方。即使他多喝了几杯,有了些许醉意,如果弹奏中出现一处不合音律的错误,也一样瞒不过他的耳朵。足见周瑜耳朵之聪敏。而且每当发现曲中出现错误,他都会看向弹奏者,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这里出现错音了。因此,当时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而后人李端就将这一典故,敷衍为一首关于暗恋的小诗,写一个弹筝的女子为使自己爱慕的周郎能顾盼自己,就故意将弦时不时地拨错。
与这弹筝的女子相比,《古相思曲》中的女子显然要恋得更苦、更凄切,而这一切的苦都源于那人偶然间的一回顾,谁知竟连带着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他是天边的明月,她则是萦绕明月的淡淡薄雾,待到天明,月渐渐隐去,而雾也随着月慢慢散去,只是雾将它的悲伤留在那草木上,化作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他抚得一手好琴,而她常常伴着他的琴音起舞,但如今琴在匣中,无法自鸣,而那个让她全心为他而舞的人已经不再。于是,她的心也闭上了,再听不到那熟悉的琴音。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那次无心的回顾,他的目光像梦一样,还是一桩带着笑的梦。他站在那里,儒雅而安静,像盛开在墙角的茉莉,不抢眼,却暗暗教人心喜。从那以后,她的心中就有他了,日日夜夜、朝朝暮暮,再也不能少了他。
她想着,就算要她此刻死去,那缕轻烟般的魂魄也定是会随了他去的。而有时也真恨不得自己就此死去,不然这绵绵缠缠的相思让她如何自安己处。
这辽阔世间,这茫茫岁月,她不知他的去向,而她的相思也终究是无处投递的。靠在门上,无助地望着天,她想起他临别前的叮嘱:如欲相见,登上那至高处,看看那悠悠长路,我反正在那种种悲喜交集处。
他们因一次回眸而相遇,相恋,却难相守,于是,她将这浓浓的悲哀写进长长的诗里,却仿佛不够似的,痛根本没有减少丝毫,也让后世的我读来心痛难忍。她只为纾解自己的悲伤,却不知现代也有一名女子与她同样,以诗唱出这痴恋的苦: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对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早生的白发。
所以,现实中的人们何必张皇,何必逡巡不安,也不要再去试探、惧怕,时间有的是,前方路还长,不管有多少次你想象着他的到来,他依然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前来,撷取你的全部的心和全部的爱恋。世间的相遇都是神明的摄理,星命的佳会,纵使你万水千山地游荡,那人也定会从你相反的方向,不期然而然地来到你的面前。你要做的只是,绽放出绝美的微笑,紧紧拉住他的手。
寸寸柔肠总关情——无名氏《古相思曲》
君似明月我似雾,雾随月隐空留露。
君善抚琴我善舞,曲终人离心若堵。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魂随君去终不悔,绵绵相思为君苦。
相思苦,凭谁诉?遥遥不知君何处。
扶门切思君之嘱,登高望断天涯路。
我一直相信,人的一生中至少该有那么一次,为了某个人而忘了自己,不求有结果,不求同行,不求曾经拥有,甚至不求你爱我。只求在我最美的年华里,遇到你。就像杜拉斯说过的那句无比温柔的话:我遇见你,我记得你,这座城市天生就适合恋爱,你天生就适合我的灵魂。
年少时候总轻狂,总以为没有人能懂得自己,常会念着:“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再不就是“欲取鸣琴弹,愁无知音赏”,然而心里却也常会想遇见那么样一个人,只那远远一瞥,便让彼此的心里有了暖。
后来读到席慕容的《古相思曲》,题记是一句古诗“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暮与朝。”当时就为这句着迷,奈何找来找去也难找到全诗,只得从席慕容用现代语言所作的诗中,细细揣摩那首《古相思曲》的曲折婉转。
在那样的古老的岁月里。
也曾有过同样的故事。
那弹箜篌的女子也是十六岁吗。
还是说今夜的我。
就是那个女子。
就是几千年来弹着箜篌等待着的。
那一个温柔谦卑的灵魂。
就是在樱花烂漫时蹉跎着哭泣着的。
那同一个人。
那么就算我流泪了也别笑我软弱。
多少个朝代的女子唱着同样的歌。
在开满了玉兰的树下曾有过
多少次的别离。
而在这温暖的春夜里啊。
有多少美丽的声音曾唱过古相思曲
席慕容写得这样好,诗中那个弹箜篌的女子仿佛就是她自己,也仿佛是诗外的我们每一个人。那些年少的情怀总是极微极妙极难解的,多少人在年少时都有过谦卑的暗恋,都为那暗恋的人做过很多自己日后也深觉不齿的事。
说到暗恋处,不由想起唐朝诗人李端那首很有趣的小诗《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诗中的周郎就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周瑜。这首诗就是源于《三国志·周瑜传》中所记载的一个关于周瑜的典故:“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擅音律,他在听别人弹奏乐曲的时候,常能听出其中弹错的地方。即使他多喝了几杯,有了些许醉意,如果弹奏中出现一处不合音律的错误,也一样瞒不过他的耳朵。足见周瑜耳朵之聪敏。而且每当发现曲中出现错误,他都会看向弹奏者,微微一笑,提醒抚琴者,这里出现错音了。因此,当时有两句歌谣道:“曲有误,周郎顾。”而后人李端就将这一典故,敷衍为一首关于暗恋的小诗,写一个弹筝的女子为使自己爱慕的周郎能顾盼自己,就故意将弦时不时地拨错。
与这弹筝的女子相比,《古相思曲》中的女子显然要恋得更苦、更凄切,而这一切的苦都源于那人偶然间的一回顾,谁知竟连带着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他是天边的明月,她则是萦绕明月的淡淡薄雾,待到天明,月渐渐隐去,而雾也随着月慢慢散去,只是雾将它的悲伤留在那草木上,化作一颗颗晶莹的露珠。
他抚得一手好琴,而她常常伴着他的琴音起舞,但如今琴在匣中,无法自鸣,而那个让她全心为他而舞的人已经不再。于是,她的心也闭上了,再听不到那熟悉的琴音。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当初那次无心的回顾,他的目光像梦一样,还是一桩带着笑的梦。他站在那里,儒雅而安静,像盛开在墙角的茉莉,不抢眼,却暗暗教人心喜。从那以后,她的心中就有他了,日日夜夜、朝朝暮暮,再也不能少了他。
她想着,就算要她此刻死去,那缕轻烟般的魂魄也定是会随了他去的。而有时也真恨不得自己就此死去,不然这绵绵缠缠的相思让她如何自安己处。
这辽阔世间,这茫茫岁月,她不知他的去向,而她的相思也终究是无处投递的。靠在门上,无助地望着天,她想起他临别前的叮嘱:如欲相见,登上那至高处,看看那悠悠长路,我反正在那种种悲喜交集处。
他们因一次回眸而相遇,相恋,却难相守,于是,她将这浓浓的悲哀写进长长的诗里,却仿佛不够似的,痛根本没有减少丝毫,也让后世的我读来心痛难忍。她只为纾解自己的悲伤,却不知现代也有一名女子与她同样,以诗唱出这痴恋的苦:
我以为。
我已经把你藏好了。
藏在。
那样深。
那样冷的。
昔日心底。
我以为。
只要绝对不提。
只要让日子继续地过去。
你终于会变成一个。
古老的秘密。
可是。
不眠的夜。
仍然太长。
而,早生的白发。